馬丹丹 馬軍峰
摘 ?要:網絡潮語指一定時段內在網絡上頻頻亮相的流行語,是現代漢語在網絡上地延伸,以幽默、簡潔、形象等特點深受世民喜愛,然其口語化、語法無規則、跟風等缺陷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因此需進一步規范。本文以近十年間網絡潮語為研究對象,分析潮語的生成方式、主要來源、特點及影響,以望對現代網絡潮語面貌有個全面認識。
關鍵詞:網絡潮語;生成方式;來源及特點;影響
作者簡介:
馬丹丹(1985-),女,漢族,河南太康人,講師,現工作于貴州省銅仁學院文學院,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字學、詞匯學。
馬軍峰(1983-),男,河南睢縣人,講師,文學碩士,現工作于貴州省銅仁學院文學院,研究方向主要為先秦兩漢文學。
[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3
隨著網絡的普及,很多信息通過網絡渠道傳播,自然而然創設了一個網絡語言環境。網絡用語是網民群體進行信息溝通的交際符號,為現代漢語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詞匯,但網絡潮語與網絡用語有一定區分,并非所有網絡用語都是潮語,如網絡表情符號及圖片就非潮語,只有網絡高頻用語才稱為網絡潮語。
日前,網絡潮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有著詞語、短語、句子的表現形式和多樣化的生成方式,其主要來源為外來詞、方言、專業術語、影視媒體、社會熱點等,對現代漢語詞匯及大眾心理有著正負面的影響。
一、網絡潮語的生成方式
縱觀近十年網絡潮語,從表現形式上,大致有單個詞語(血拼)、短語(失聯)、句子(待我長發及腰,xx娶我可好?),其主要通過縮略、諧音、舊詞新用、修辭手法及類推造詞等方式生成。
(一)縮略。所謂縮略即在保持原來理據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簡縮語言長度的一種方式,主要分為字母、漢語簡稱兩種類型,字母型又分為英、漢兩類,英語字母縮略如 “PK”(PlayerKiller),漢語字母縮寫如“GG”(哥哥) “FB”(腐敗),漢語簡稱即多音節漢語的縮減,如“失聯”(失去聯系)“超女”(超級女聲)。
(二)諧音。諧音即利用語音相近或相同形成雙關語的一種方式,這種潮語大致分四種,一是利用數字與漢字讀音相近來表達漢語意義的語言,如“1314”(一生一世)“88”(拜拜);二是利用漢字音同音近字形成的語言,如“鴨梨”(壓力)“圍脖”(微博);三是利用方言與普通話之間語音相近形成的語言。如“灰機”(飛機)“偶稀飯”(我喜歡)“醬紫”(這樣子);四是音譯詞,如“沙發”(sofa)“CU”(see you)。
(三)舊詞新用。詞語的發展趨勢是舊詞消亡和新詞的產生地交替,但也有部分詞匯在消失一段時間后,再次復活,但意義卻大相徑庭。如“蛋白質”(笨蛋白癡神經質);“達人”古代指通達事理之人,但被借入日語后發生變化,如今又從日語中借來,指見多識廣、某方面懂得透徹的人,如“網絡達人”“理財達人”“社交達人”等。2010年東方衛視舉辦“中國達人秀”節目,“達人”一詞更是遍地開花;“正能量”,十年前,《秘密》作者朗達·拜恩就說過,宇宙中有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這股“能量”能讓人擁有想要的一切。而隨著倫敦奧運“激勵一代人”的熱血,“正能量”再次賦予新含義,一切予人向上、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都為“正能量”。
(四)修辭。很多潮語通過仿詞、比喻、借代、疊音、反語等修辭法產生的。所謂仿詞即更換固有詞語中某些詞素,臨時仿造出新詞語的一種修辭法,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x則無敵”仿“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仿詩人但丁《神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而“青蛙”“恐龍”用來比喻容貌不佳的男女;“美眉”借代貌美的女子,“小強”代指“蟑螂”,出自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疊音修辭,如“東東”(東西)“親親”(親愛的);反語修辭,如“偶像”(嘔吐對象)“天才”(天生的蠢材)。
(五)類推造詞。類推法是漢語發展和演變的重要機制之一,較符合語言學中的經濟原則,是現代漢語詞匯最能產的一種構詞方式,網絡潮語也不例外。如“x哥”犀利哥、大衣哥、糾正哥、櫻桃哥(具有某一類特征的男性)“x二代”: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甚至姚明的孩子被戲稱作“姚二代”。
(六)混合。混合即指外文字母或數字加中文漢字混合使用的造語方式,如“你OUT(落伍)了”“Hold(堅持)住”“I服了U”即“我服了你” “X/style”體,如理工科男Style、屌絲Style等, 源自韓國歌手“鳥叔”PS《GangnamStyle》單曲。另外“1號”(廁所),因為入廁被稱為“天字第1號大事”。
二、網絡潮語的來源
外來語、方言、專業術語、影視媒體、社會熱點都是網絡潮語的主要來源。
(一)外來語。外來語指詞義源自外族語中某詞的前提下,語言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對應的該外族詞語,并不同程度上漢化了的漢語詞。①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的增多,漢語不可避免受外語影響,同時部分外來語常被借來使用,成為流行語。由于日本為中國鄰國,很多流行語來自日本。
如“X控”結構借自日語,而“控”意又源于英文單詞complex(情結),取complex開頭音,表示深愛某對象,產生各種“控”,像“長發控”(超喜歡長頭發)“鞋子控”(喜歡各種鞋子)。
“萌”借自日語。日本動漫愛好者用“萌”形容非常愛好的事物,特別是動漫中的美少女,而“萌”進入漢語后,有了可愛、性感、討人喜歡的新層涵義。可以說“萌少女”“萌女郎”等。 “賣萌”是裝可愛、扮嫩、撒嬌,具有調侃色彩,這里的“賣”乃顯擺之意。
(二)方言。網絡潮語中吸收了部分頗具特色的方言。如“山寨”源于廣東,其主要表現為通過小作坊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機、數碼產品、游戲機等不同領域,奧運期間就出現過雷人的山寨版“鳥巢”,如今,什么都有山寨版了。
“坑爹”源自北方方言,“坑”有欺騙、欺詐之意,“爹”又指老子。“坑爹”便有“欺騙老子”之意,“坑爹”還常用于責備、批評或諷刺,如說話人是女性,有時會把“坑爹”更改為“坑娘”。
(三)專業術語。“頂層設計”本為工程學術語,指統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統攬全局,在最高層次上尋求問題解決之道。后又作為政治名詞,指政府“戰略管理”,核心為全面性、長遠性及重大性、全局性目標的設定,是政府統籌內外政策和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思維方式。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了。
(四)影視、貼吧等媒體。網絡、影視、貼吧等媒體是潮語重要來源之一,如“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出自2009年小沈陽演唱的《三槍拍案驚奇》主題曲里一段陜西Rap;“元芳,你怎么看?”出自《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口頭禪,各種媒體都引用“元芳”體作為標題或結尾。
貼吧是網絡語言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如“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源于貓撲,原本是自戀語,經由網友惡搞,給無聊的生活增加一味調劑品,隨后,走紅網絡;“×,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源于百度,一個只有標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空帖,數小時內就被幾十萬名網友瀏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兼具家庭式溫馨的調侃語錄成了最流行的網絡問候語。
(五)社會熱點。社會熱詞也是網絡潮語重要的來源,主要是指社會上發生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如“有錢,就是任性”源于2014年網友調侃一件詐騙事件引用的網絡流行語,最初指有錢人做事風格,嘲諷語義,現今成為好友間或者微博空間論壇上調侃用語。
“我爸是李剛”源于河北大學校園飆車撞人后叫囂“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事出后,此語迅速紅遍大街小巷。
“莫言”源于山東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消息被媒體報道后,國內迅速興起一場“莫言熱”,莫言的名字、作品、言論等都成為了網友調侃對象。
三、網絡潮語的特點
網絡潮語之所以很快在廣大群體中形成一定氣候,大眾媒體的推波助瀾、人們追求新奇心理、社會快節奏的發展有關外,也和潮語自身的特點相關。
(一)擺脫現代語法規則的束縛。網絡潮語的使用對象多為青少年群體,對主流語言嚴格恪守語法規則已產生“審美疲勞”,如能從繁冗呆板的語法規則的藩籬中逃出來,使用一些陌生、超常規的表達方法,是非常歡喜的。在實際語用中,喜歡使用副詞修飾名詞的語言結構模式,如很雷鋒、很葛朗臺,很克林頓;又如疊音詞使用,正常情況下,小孩慣用疊音詞,而網民青睞于用“童語”把“害怕”“一下”“一般”說成“怕怕”“一下下”“一般般”。
(二)經濟原則。網絡潮語本為網民為提高網上交流速度,在現行漢語的基礎上,盡量用最短時間內表達最多信息而不斷調動大腦創造的新詞。像緊縮語和舊詞新用的使用,如“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蒜你狠”(源于大蒜價格瘋漲);套用流行語格式,如“該出手就出手”形成“該X就X”;在描述上海人時可直接使用“很上海”結構,無需用一堆詞語去描述上海人的特點,人們看到這個結構,自然會聯想起上海人一系列特點;或使用市民皆曉的網絡潮語來指稱類似事件,如“打醬油”本指就陳冠希事件電視臺采訪路人,路人回道“關我鳥事,我是出來打醬油的。”之后表示對此事不關心都可使用“我是打醬油的”,此時人們已忽略詞語最初的來源,這些網路潮語的使用增加了很多信息,表面上看起來很怪異,但運用起來卻奇妙無窮,顯得語言很經濟又形象。
(三)詼諧化。網絡上交流情感,那些前衛而幽默的語言很受網民青睞。如“風度翩翩”故意讀成風度biǎbiǎ,“我喜歡”“同學”故意說成“偶稀飯”“童鞋”增加幽默感。
“人生就像是一個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悲劇)和餐具(慘劇)。”源自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 “悲劇啊”一句感嘆語,后被網友截圖上傳,隨即被網友爭相效仿。“杯具”一詞誕生后,網上出現了“杯具黨”,在網友看來,“杯具”這個詞比“悲劇”更能表現內心的無奈,還多了一分自嘲的樂觀態度。
(四)調侃性。此類潮語多半是來自社會熱點詞,基本是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令人不齒事件,含有很強的諷刺性。如“躲貓貓”,源自云南晉寧縣一名男子因盜伐林木被關入看守所后死去,警方稱死者玩“躲貓貓”時眼睛被蒙,不慎撞墻受傷而死。后來結果證明該男子為“獄霸”毆打致死。此后,“躲貓貓”網絡上走紅,也就有了或隱瞞事實,或逃避監督,或暗箱操作多種新義。
“你幸福嗎”源自央視推出的《走基層·百姓心聲》節目,要求對各行業人進行調查采訪,問題設置都是“你幸福嗎?”而一位務工人員面對記者提問時,一臉茫然答道:“我姓曾。”此段對話讓觀眾忍俊不禁,由此“你幸福嗎”成為調侃熱門詞。
(五)時代性。潮語就像跟風一樣,容易過時,經不住洗禮。當年紅極一時的網絡潮語,如“不差錢”(出自趙本山等演出小品)“偷菜”(網絡游戲開心農場術語)還有源于2014年馬航公司載有239人飛機與管控中心失去聯系熱詞“失聯”,當年“失聯”天天見于媒體。而到了2015年很少用了。因語言的本質是社會現象,也是客觀社會的反映,隨著社會新現象新事物的出現,每年度都會產生新詞語,所以,很多潮語打上了時代烙印,有些在時間的歲月中逐漸淡出網民的使用范圍。
(六)詞綴化。類推法是網絡潮語的生成方式之一,網絡潮語帶有前綴后綴的現象也比較普遍。如“X帝”只要擁有某一特點即可稱“帝”,2010年,各種人物頻頻稱“帝”,“數錢帝”“表情帝”“體操帝”等;“綠色X”,綠色蔬菜、綠色城市、綠色墻紙(綠色代表環保)等。
“被×”源于《應屆畢業生怒問:誰替我簽的就業協議書?注水的就業率!》帖子,作者喊道“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就業的!”“被就業”一詞又在網上一度流傳,隨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種“被×”詞語在網絡上流行起來。
四、網絡潮語的影響
自從有了互聯網,網絡就開始成為網民生活的一部分,網絡潮語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語言的優勢還將不斷凸顯擴大,網絡潮語之所受歡迎,一方面是網民追逐求新求異的心理相關,一方面是網絡媒體的推動有關。當下網絡潮語對現代漢語詞匯及大眾的產生有一定影響。
(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當前,現代漢語一方面受西方語言沖擊,嚴重歐化;另一方面受到了網絡等現代傳媒沖擊、滲透與同化,現代漢語發生了很大變化。實際上,網絡潮語雖只是在自己受眾的環境中存留,但其大大豐富現代漢語詞匯,為現代漢語詞匯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就像《現代漢語詞典》從1999年開始修訂,歷經6年時間,與廣大讀者見面時,已刪去近2000條舊詞,增加6000條新詞,收入了部分網絡詞語。甚至2010年“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這被視為權威媒體認可網絡詞語的標志性事件。像“美眉、恐龍、給力”等網絡潮語也都收入了詞典,在不久的將來,甚至還有更多的網絡詞匯源源不斷地創造與傳播。
當然,網絡潮語為滿足人們娛樂需求,很多語言不合乎語法規范,對青少年尤其是校園學生規范語言培養造成了阻礙,因為他們還沒有正確的辨偽能力,容易失去正確價值觀導向,會不自覺地把網絡語帶到現實生活學習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教師和家長也是無法容忍網絡潮語頻頻出現在寫作中的。
(二)對大眾的影響。最早,網絡潮語的產生僅為生活在虛擬世界的網民服務,后轉向關注社會民生,折射出了當下人們內心的世界,從而發生了功能和意義的轉型。
如“蝸居”雖是出自2009年熱播電視劇《蝸居》,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年輕人在房價高攀的背景下,為買房而引起了廣泛共鳴;“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懶羊羊!”出自《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灰太狼”雖是負面角色,但它愛老婆勝過愛自己,每次抓到羊總先送到老婆面前,并且承擔所有家務,什么活都不用老婆插手;“懶羊羊”聰明,干活和讀書都比別的羊快,所以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來睡覺,因此“灰太狼”有著當代女性對伴侶的要求,“懶羊羊”處事方式和為人品質則備受網友推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成為很多人簽名,折射出現代人需要心靈的撫慰;“死了就不用寫作業”則是孩子們沉重學業壓力的極端反映,讓我們看到了應試教育在尚處于花季中的孩子們柔弱的肩膀上附加了何等沉重的負擔;“鴨梨”“傷不起”“Hold住”等在內的年度網絡流行語,背后隱藏的是社會壓力下的無力與茫然,非常形象地折射出了當下中國網民的精神現狀。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語言現象和社會現象,網絡潮語這種特殊的新生事物具有應有的價值與作用,不僅能豐富現代詞匯,而且能夠敏銳地反映著大眾的心理內心訴求,但是我們也要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它的非成熟性與一陣風的負面影響。語言是處在動態的發展過程中,這是一種必然性,掌握最新語言文化動態,了解網絡潮語的生成方式、主要來源及使用特點,非常有利于現代漢語詞匯的研究,也將更進一步發揮流行語的語言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注釋:
①漢語外來詞,史有為,商務印書館,2000.4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初版,2000,6.
[2]胡曉清.外來語[M].新華出版社,1998.
[3]史有為.外來詞:異文化的史者[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4]網路語言對青少年語言使用影響的研究[J].語文建設,2015(2)
[5]魯科穎 楊文全.當代漢語流行語再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3)
[6]趙華倫,網絡語言的修辭現象[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9)
[7]吳文杰.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J].語文建設,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