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Kress & Van Leeuwen的視覺語法為理論框架,通過再現、互動和構成意義三個方面對河北大學校徽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不僅為分析高校校徽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還實證了視覺語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河北大學校徽;視覺語法;多模態話語分析
作者簡介:周夢麗(1991-),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學專業,研究方向:系統功能語言學、二語習得。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1
20世紀90年代興起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的浪潮。國外的OToole, M 和 Kress, G & van Leeuwen, T為多模態話語分析建立了早期的理論模型。隨后,Royce, T. 和 O Halloran K. L.等人也不斷豐富其理論基礎。國內的語言學家,如李戰子、胡壯麟、張德路、朱永生也紛紛對多模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有些學者還對漫畫、廣告、PPT、網頁和教科書等的多模態語篇進行了實證研究。然而,對與高校文化相關的校徽的多模態分析寥寥無幾。本文主要對展現河北大學文化的校徽進行多模態話語分析,旨在解讀其再現、互動和構成意義。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
多模態話語分析是指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模式,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進行交際的現象。
韓禮德(Halliday M. A. K.) 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是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他認為語言系統有三個元功能:概念、人際和語篇功能。隨著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它不僅能被用于分析各種語言語篇,還能被運用于對視覺圖像、聲音、媒體和電影等多模態交際手段之中。其中,以Kress, G & van Leeuwen為代表的分析框架開始被廣泛運用。
Kress, G & van Leeuwen 在其 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中以韓禮德的語言系統三大元功能為基礎,對視覺語言進行了系統性分析,提出了視覺語法的基本分析框架。依照韓禮德的理論,他們提出了視覺語法的三個意義層面: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
二、河北大學校徽的多模態話語分析
河北大學是河北省綜合性公立高校之一,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建校90多年以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其校徽更是學校魅力和文化的彰顯。
(一)再現意義分析
在視覺語法中,與系統功能語法中的概念功能相對應的是再現意義。它在視覺上再現了圖像中的人、事、地點三者之間的關系。再現意義分為敘事再現和概念再現。敘事再現體現的是變化過程、動作和事件、轉換性的空間安排;概念再現體現的是圖像的類別、結構和意義,參與者通過各自的屬性、類別及特征來體現相互間關系。
河北大學校徽是一種概念再現圖像。在河北大學校徽圖像的意向中,中心部分為中國長城背景,配有篆字 “河北大學”,周圍是河北大學英文“HEBEI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等參與者聯系起來構建了河北大學校徽的整體面貌,展現了其悠久的歷史。萬里長城起源于河北山海關,象征著河北和燕趙大地;下邊的“河”意味著黃河,水象征著人才培養,說明河北大學依托黃河的智慧,是智慧的聚集地;長城的圖案為“U”型,是“University”的簡寫,這象征著河北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高等學府。
(二)互動意義分析
在視覺語法中,與系統功能語法中的人際功能相對應的是互動意義。它是指圖像的制作者、圖像所表征的事物與圖像觀看者之間的關系,同時提示觀看者對表征事物應持有的態度。接觸、社會距離、權勢關系和情態是構成互動意義的四個要素。情態是互動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人們對客觀世界所做的陳述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河北大學校徽為藍色,高飽和的藍色代表著成熟、永恒和包容,象征著河北大學辦學理念。
(三)構圖意義分析
在視覺語法中,與系統功能語法中的語篇功能相對應的是構圖意義。它指的是圖像的整體構成,即各個構圖元素組成一個有意義整體的方式。它主要通過信息值、顯著性、取景來實現的。本文主要分析其信息值。
信息值是通過各元素在圖像中放置的位置來體現的。左邊已知信息,右邊新信息; 中間核心信息,邊緣信息起到輔助核心信息的作用; 上方代表理想信息,下方代表真實信息。在河北大學校徽中,中間的核心部分是萬里長城和篆字“河北大學”。邊緣信息,如建校年份和學校英文名稱,都對中間的核心信息進行了輔助。上方的長城代表理想信息,下方的黃河代表真實信息。
三、結束語
胡壯麟曾經說過:傳統的以讀寫為主的識讀能力在多媒體時代已不夠用。本文運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視覺語法理論分析了河北大學校徽,主要解讀了再現意義、互動意義與構圖意義在校徽中是如何進行構建與實現的。校徽中的圖像、文字與顏色等社會符號相互協調,展現了河北大學的教育理念,為解讀高校文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Kress,G.& T. van Leeuwen,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C]London: Routledge,1996.
[2] 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3]http://special.univs.cn/service/hbu/hbubwg/2014/0912/10589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