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芳
摘 ?要: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和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的文化惠民工程,是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文化成果的具體體現。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文化惠民的陽光。3、讓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2
黨的十七大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文化的新期盼,把“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文件,黨十八大上又進一步論述了這個戰略思想。十八大公報中指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這就充分說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和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的文化惠民工程,是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文化成果的具體體現。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文化惠民的陽光
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我們必然想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因為,有這個《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才讓公共文化服務走進人們的視野、走進人們的心中。
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筆者認為,首先,是我國的制度所決定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必然會賦予人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權利。第二點,是文化本身決定的。中華民族歷史積淀的優秀文化,近代人所創造、所積累的優秀文化,一定要一代一代地傳承、弘揚、延續。第三點,是為提升整體國民素質所決定的。文化涉及到我們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涉及到每個人的思想精神內涵。因此,可以說《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包括各級政府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文化確實越來越重要,忽視文化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只有在文化傳承、發展中不斷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才能做到文化強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蛾P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確實像陽光一樣,一定會照亮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照亮文化強國的前景。這一點,完全可以從《意見》中找到答案?!蛾P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在基本原則部分指出,“堅持政府主導。從基本國情出發,認真研究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按照一定標準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實現社會公平”?!蛾P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在目標任務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蛾P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還對有關政策、實施內容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
有了這個像陽光一樣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會使廣大人民群眾明確領悟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黨和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以政府為主的公共部門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權利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制度和系統的總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努力建設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絡、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同時,《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也明確告訴廣大人民群眾,在這個體系中每個人都能夠平等地參與文化、創造文化,享受文化,能夠在文化活動中體現文化民主,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與訴求。這絕不是單純的自娛自樂、不是茶余飯后的簡單休閑方式。在這個體系中,每個人都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審美視野;每個人都能基本滿足自我的文化追求,對生命和人格的文化認同;每個人都能夠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心,展現自己的文化尊嚴;每個人都能夠把蘊含在文化活動中的生態美,藝術美,時代美有效地發掘出來,成為文化成長的主流。并且,通過不斷地文化體驗、文化熏陶,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加強對科學文化素質作用的認識。
二、讓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自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出臺之后,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公共文化服務在各個地區都有了新的起色,文化設施逐步健全、文化活動日益活躍、文化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大。廣大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的感覺也越來越好。僅就筆者所生活的東莞市而言,已經建立起了功能齊備的市、鎮、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打造了“文化周末”等貼近群眾的公共文化活動品牌。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圖書館(室)471各,各類博物館27座,文化廣場511個。另外,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隊伍、探索高效服務機制、落實惠民助民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加大財政投入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突出成績。 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免費開放方面,我市不斷探索便民的服務方式,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市財政對此加大了投入,去年一年,就投入6318.8萬元,支持市直屬文化單位就免費接待游客722.3萬人次,免費培訓市民115.08萬人次。
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雖然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涉及的各方面有明文規定,由于文化認同的差異、地域民俗的差異、經濟狀況的差異以及措施的不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存在一些問題。實現《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提出的,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目標,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陽光還沒有完全覆蓋社會的每個角落。例如:重視文化產業不重視文化事業;例如,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偏重城市忽視農村;例如,重視活動忽略培訓;例如,只有固定設施缺少流動設施;例如,著眼多數大眾忽視少數人群(這個人群包括農民工、殘疾人、兒童)等等。
上述問題的解決,當然主要靠各級政府和公益文化事業單位,原因不言而喻,這是由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本性質所決定的。因此,各級政府只要真心加大財政投入、只要深刻理解在整個文化建設當中,公共文化是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只要以人為本,從老百姓的需求出發、只要充分發揮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的作用、只要協調好社會各條戰線的力量,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這些問題就會逐步解決。
總之,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只要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以此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就一定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實現中國夢偉大進程中,不斷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