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評點是通過所掌握的文章寫作的基本知識以及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積累,對具體文章進行分析評點的過程,是一個具體分析文本的行為。而文章寫作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它經歷了觀察、分析、表達這樣一個過程。文章評點和文章寫作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關鍵詞:文章評點;文章寫作;區別;聯系
作者簡介:王曉燕(1990-),女,漢族,山西呂梁人,現為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章學。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2
文章評點是通過掌握文章寫作的基本知識以及積累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經驗,對具體的文本進行分析評點的一種行為。文章評點,顧名思義是文章加評點,先有文章,后有評點,它建立在文章這一基礎之上,是研究文章理論的主要途徑。因此,文章評點的進行,首先需要有文章這一載體的存在,而文章的形成,離不開作者的寫作,只有通過寫作,才會有文章。文章寫作是一個綜合性的行為,它經歷了“觀察——分析——表達”即形成思想、表達思想這樣一個過程。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一、區別:
1、立足點不同
文章評點,故名思議,是對文章進行的評點,它的立足點是具體的文本。具體的文章是我們評點的客觀載體,評點的方式、內容等都是圍繞著文章展開,離開了文章,評點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存在的可能。如:吳楚材、吳調侯二人在《古文觀止》中的注評,以及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和藝術成就的總評等,都是在《古文觀止》所精選的文章的基礎上展開的。南宋呂祖謙的《古文關鍵》也是一本集選文與評點于一體的著作,作者精挑細選了唐宋一些非常著名的作家的文章,作為評點的對象,如韓愈、柳宗元的文章等,這部著作的評點就是在這些選文的基礎上展開的。
文章寫作則要立足現實,從經驗出發,形成思想,然后表達思想,生成文章,文章是文章寫作這一行為產生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一篇文章的形成,首先來源于作者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小事情的細心觀察,然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文章的思想。文章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組成篇章的書面語言,是社會發展的工具。從這個概念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文章的內容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但凡是著名的文章家,他們的文章中所記敘的事情以及抒發的感情都來源于現實,都是真實的。如毛澤東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就指出“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堅決反對“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毛澤東的政論性文章之所以到現在都獲得人們的稱贊,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立足中國的國情,通過不懈的實踐,在不斷汲取中外經驗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寫成的。
2、步驟不同
文章評點是在具體的文章這一基礎上進行的。關于文章評點的步驟,我認為應該有三步:文章閱讀、文章分析、文章鑒賞。文章閱讀首先就是要疏通文意,吸取精華,評點中的注釋就是幫助我們疏通文意的方式。通過初步的閱讀,就會大致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和表達的情感。在對文章有了感性認識之后,分析文章,這是對文章的理性認識。分析文章時要“披文以入情”,從形式入手分析內容,然后再從內容出發,研究文章采用什么形式來表現內容。進行評點的時候,一般從文章的要素著手,即主旨、質料、語言、結構、表達方式和題材。 結合評點者已有的文章理論知識,先看文章的題目,通過分析關鍵字句、語言的表達、選取的材料、行文的邏輯、結構的組織等,逐段的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通過圈點、注評、總評等方式,對文章進行評點。第三步,文章的鑒賞,鑒賞就是欣賞和鑒別。文章的閱讀和分析,是對文章進行的初步評點,文章的鑒賞是一種審美活動,通過了解作者的生平、寫作目的,結合評點者本人的經驗、素養,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主旨,這種點評是對文章的再認識,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通過這三步,對文章的評點就會很全面。
文章寫作方面,一篇文章從開始著手到完成寫作,需要經歷觀察、分析和表達三個階段。觀察其實就是寫文章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所要做的就是隨時留意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敏于觀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學素養,為寫好一篇文章做好前提準備,準備工作越充分,文章的基礎就越扎實。在寫一篇具體文章的時候,首先要明確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旨,一篇文章的主旨和目的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從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中得來的。有了明確的目的和主旨,才能有方向、有計劃地進行各個階段的工作,文章的目的和主旨一旦明確,就要盡可能的著手收集和研究相關的材料,根據文章的主旨在大量的、豐富的材料中選取最能表現文章主旨的質料,然后就可以進入文章寫作的第二階段——分析。分析,也就是寫作的構思階段,構思的過程其實就是作者的思維活動由粗到細、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模糊到鮮明的過程,在這一階段,要確定文章的體裁、然后根據所要面對的讀者的不同,選取不同的寫作角度,根據表達情感的不同,選取相應的筆調等。在確定了這些之后,就要精選質料、謀篇布局了。我們通常采用編擬提綱的方式進行這兩項工作,根據文章的目的和主旨,對內容作通盤的安排,對結構作統一的布局,規劃出文章的輪廓,顯示出文意的條理和層次。第三階段是表達階段,這一階段就是文章成型的階段,遵照提綱,用具體的材料和連貫的書面語言豐富和展開提綱中所列的要點,不離中心、主次分明,將文章一氣呵成。寫完文章之后,還要對初稿中不夠完備和成熟的地方進行改動,經過反復的斟酌和修改之后,才能定稿,一篇文章才算完成。
3、目的不同
文章評點包括評點的方式和內容,我們通常看到的評點方式有圈點、夾批、旁批、眉批和尾評等。評點的內容方面,一般從五個方面著手:第一,抓綱目,即抓住文章總的大意;第二,析義理,即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層次、結構;第三,辨字句,要弄清這些字句在文章關系中的作用;第四,明道義,即文章基本道德價值的評價;第五,文章之美,即對文章進行審美判斷,從其語言、人物、風格等處進行審美判斷。通過評點的方式和內容,將一篇整體的文章分解為各個小部分,是一個由總到分的過程,目的在于深入理解文章以及通過評點,表達自己的見解。
文章寫作是通過觀察、分析、表達,將散見于生活的事件和觀點,綜合起來,形成文章。這一過程的目的在于表達思想、抒發情感。
二、聯系
文章評點與文章寫作作為兩種不同的行為方式,既有區別,也有聯系。它們二者相輔相成。文章寫作中的掌握的章法和技法會為評點的開展打下基礎,文章評點也為文章寫作提供方法,指導文章寫作。
有人說:文章評點的產生,最初是讀者讀書的一種心得的記錄、標志,后來漸漸地成為了教授他人如何作文的一種方式。南宋呂祖謙的《古文關鍵》是文章評點中很重要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卷首《看古文要法》,分“總論看文字法”“看韓文法”“看柳文法”“看蘇文法”“看諸家文法”“論作文法”和“論文字病”八節。在“論看文字法”之后,緊接著是“論作文法”。由此可見,“看文”是手段,“作文”才是目的。文章評點作為文章理論的一部分,可以為寫作提供一些方法,指導文章寫作。
文章寫作訓練中常用的,也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對優秀范文或是典型病例進行具體的評點,通過評點,就會對文章寫作的方式有一個具體可感的把握。文章評點是提高文章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評點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掌握章法和技法的過程,也就是進一步提高文章寫作的過程。如:當學生的一篇習作完成之后,老師不要急于給學生批改,而是應該教會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學生修改作文,就是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評點。文章評點是我們獲得寫作經驗的源頭,我們可以把通過文章評點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文章寫作中。
總之,文章評點和文章寫作在立足點和行為過程中有一些區別,但它們之間在體現文章要素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如都很關注文章的主旨、結構等,且在評點和寫作過程中對章法和技法的運用也都是共通的。
參考文獻:
[1]張壽康.文章學概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3.
[2]孫移山.文章學[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6
[3]陳亞麗:文章學基礎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4]楊蔭滸:文章寫作二十五講,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年。
[5]夏紹臣:文章章法與閱讀寫作,人民日報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