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妮
摘 ?要:虛與實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它們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和互相轉化,從而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可以大大豐富詩歌意象,拓展詩歌意境,為人們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而了解虛實相生的表達效果,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詩歌的內容,并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虛實相生;表達效果;想象;對比;烘托渲染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2-0-01
虛實相生是鑒賞中國古典詩歌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清朝唐彪就在《讀書作文譜》中說道:“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1]中國畫就善于運用這種手法,“實”指的是圖畫中筆畫細致豐富的地方,“虛”指的是圖畫中空白或沒有畫出的部分,能夠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從而讓人回味無窮。那么中國古典詩歌的“虛實相生”是什么呢,“虛”指的是直覺中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從字里行間體味出那些虛象和空靈的境界。“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與實是一對相輔相成的概念,它們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和互相轉化,從而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可以大大豐富詩歌意象,拓展詩歌意境,為人們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2]本文擬就常見的表達效果做初步的探討。
一、 借助想象,拓展意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讀者插上這雙翅膀,就能很好地暢游于浩瀚詩海里,享受詩歌帶來的無窮無盡的樂趣。想象屬于詩歌虛實相生中的虛寫。此虛寫借助想象,拓展了詩歌意境,深化了詩歌主旨。為了更好地理解想象給詩歌帶來的妙處,特舉幾例說明。元好問《客意》:“雪屋燈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山間兒女應相望,十月初旬得到無?”詩的第一句是實寫,寫身處寒冷屋內面對昏暗燈火孤枕難眠的情形;后面三句是虛寫,寫想象中仿佛看見了回鄉的路,看見兒女們在山間眺望,聽到了他們在計算歸期。整首詩虛實相生,借助想象,擴大了詩歌意境,使“客意”表現得更加含蓄而深沉。如果沒有想象的話,那么這首詩的意蘊美就無從談起了。再如楊巨源《城東早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前兩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后兩句是虛寫:如果在仲春時節,皇上御花園里繁花似錦時,出門一看,都是踏青游春的賞花人。想象則通過一個“若”字就可看出,正好反襯出詩人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虛可生實,實可生虛,想象則是其橋梁,正是讀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詩歌更為飽滿,充滿靈氣,充滿詩情畫意。
二、形成對比,突出主旨
有時,詩歌中的虛和實形成對比,可以更深刻地凸顯主旨,表達感情。比如蔣捷《梅花引.荊溪阻雪》:“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留,漠漠黃云,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上闋全句和下闋的后兩句是實寫,寫了詞人滯留旅途的情景,描繪了一幅凄涼的畫面;下闋“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是虛寫,通過回憶寫了“花叢柳蔭,小樓輕舟”溫馨交游的畫面。如此一來,兩幅畫面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詞人對往昔的懷念和現實的感傷之情。再如李彭《春日懷秦髯》:“山雨蕭蕭作快晴,郊園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晚節漸于春事懶,病軀卻怕酒壺傾。睡余苦憶舊交友,應在日邊聽曉鶯。”前兩聯實寫清明時節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春景;尾聯虛寫友人遠在天邊,聽流鶯鳴叫的情景,從而抒寫了詩人心情的苦悶。整首詩以樂景和哀情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珍惜。除了以上兩種對比之外,還有古今對比,而這個多是懷古一類的詩歌,比如杜牧《過勤政樓》:“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通過虛寫昔日的繁盛來反襯今日的衰敗。
三、烘托渲染,表達情感
虛實互相映襯,互相生發,可以通過景物烘托和氣氛渲染來更好地抒發情感。如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中為了突出船快,除了用“輕”字形容之外,還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透露出了詩人當時喜悅歡暢的心情。其中猿聲山影是實,心情則是虛。林景熙《京口月夕抒懷》:“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萬事已華發,百年多異鄉。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通過山風、秋夜、江氣、雁這些景物描寫,進一步烘托詩人心中的愁苦悲涼之情。其中景是實,而通過景物烘托出來的情則為虛。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詩人設想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見到的一番情景:在今夜酒醒的時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見岸邊的楊柳隨著曉風在飄拂,一彎殘月,孤零零地掛在梢頭。運用虛寫,拓展了詩歌凄清的意境,渲染了一種傷感的離別氣氛,將詞人和戀人離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
總之,了解虛實相生的表達效果,可以幫助我們不斷開拓詩歌的審美想象空間,把握詩歌的靈魂,并能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表達效果好比是一把鑰匙,如果運用得好,那么開啟詩歌寶庫就游刃有余了!
參考文獻:
[1]范學亮.《荷塘月色》中的三類女性形象[J].語文教學之友,2012,(5).
[2]張滿姣.古詩鑒賞中的虛實結合[J].文學教育(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