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文
主動脈夾層(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動脈內膜撕裂,循環中的血液通過裂口進入主動脈肌壁內,導致血管壁的分層[1]。該疾病癥狀為突發持續性劇烈疼痛、同時伴有血管迷走神經興奮的表現,若夾層破裂或壓迫會導致其他器官受累損傷的嚴重后果。該病病人病死率高、生存率低。有文獻報道,急性Ⅰ型、Ⅱ型夾層動脈瘤術后3年生存率為70%~91%,10年生存率為55%~68%。III型夾層動脈瘤術后的5年生存率為65%~85%,10年為55%~65%[1]。我院使用支架置入治療DeBakey III型AD,取得了滿意療效,同時采用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效能,緩解了病人負性情緒,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DeBakeyⅢ型AD病人均使用支架置入治療,術后按科室分為兩組,介入一科42例病人為觀察組,介入二科42例病人為對照組。對照組42例病人中男24例,女18例;觀察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住院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3歲~48歲,職稱、年齡、文化程度、護齡見表2。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責任護士進行入院宣教,講解主動脈夾層疾病原因、發生及發展、手術治療及預后、并發癥防治等相關內容,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出院前給予相應的出院指導。觀察組采用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兩組所有健康教育內容均相同,包括飲食保健、藥物應用、血壓監測、體力活動等方面。以上內容均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
1.2.1.1 科室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及學歷等條件進行層級全責一體化管理 將科室護理人員分為5個層級,即護士長—護理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執行護士—輔助護士[2]。責任組長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本科室工作年限8年以上,護理工作熟練,負責協助護士長處理本責任小組的各項護理工作;責任護士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本科室工作年限5年以上,負責本責任小組的各項常規護理工作及本組病人的健康教育;執行護士要求本科以上學歷,初級以上職稱,本科室工作年限3年以上,協助責任護士完成其承擔的各項護理工作;輔助護士要求專科以上學歷,取得護士資格證書,工作年限3年以下,負責小組內基礎護理工作,包括病人的各項生活護理,各管道護理及生命體征的測量等。制定各層級崗位說明書并要求各層級人員嚴格執行,落實各層級全責及輔助等不同責任,形成逐層級負責制的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護士長及質量控制小組定時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價,發現問題持續改進。
1.2.1.2 責任組長帶領各層級護士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制訂完善的健康教育計劃 責任護士帶領1名執行護士、1名輔助護士組成健康教育責任小組,實行APN排班[3],高層級責任護士固定A班(0 8:00~15:00)工作,主要負責觀察組病人的護理問題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P班(15:00~22:00),N班(22:00~08:00),兩班均由高層級和低層級護士雙人上班為主。在完成各項護理工作的基礎上,從病人入院到出院整個住院期間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采用激勵、直接經驗、替代經驗、目標設定、監控和強化、社會支持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進行[3]。為病人發放資料,并隨時講解,鼓勵病人加強自身護理模式的制定,如運動計劃、飲食計劃、血壓監測計劃、藥物應用計劃等,隨時監督病人的行為及計劃實施的過程,發現不足及時規范其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指導病人與疾病控制較好的病人進行交流,建立病人之間的良好促進關系,使同病種病人之間精神上、行動上相互支持,樹立促進疾病康復的信心;調動病人、家屬及其社會力量,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護理人員與病人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親切關系,合理利用護理人力資源,發揮護理人員的最大潛能,保證各時間段護理質量。在病人即將出院前1d~2d再次總結前面的健康教育內容并以互動的方式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講座。
1.2.2 效果評價 兩組病人出院前1d~2d分別進行健康知識測評,內容包括飲食保健、藥物應用、血壓監測、體力活動等4個項目,每項25分,滿分100分。發放健康狀況自我評估手冊,包括飲食結構、用藥依從性、每日體力活動情況、每日血壓監測情況、術后定時隨訪情況,指導病人填寫并保證所填項目真實,每次病人隨訪時認真檢查健康狀況自我評估手冊記錄情況,于術后第6個月統計相關數據。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進行資料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病人健康教育知識得分情況(±s)分

表3 兩組病人健康教育知識得分情況(±s)分
組別 例數 飲食保健 藥物應用 血壓監測 體力活動對照組 42 17.62±1.85 18.32±1.85 17.5 2±1.12 19.88±1.87觀察組 42 23.62±1.78 22.59±1.67 21.45±1.34 23.55±1.45 P<0.05 <0.05 <0.05 <0.05

表4 兩組病人術后6個月內遵醫行為比較%
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病人生命。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的進一步推進,健康教育在護理質量評價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在目前醫療環境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由不同護齡、不同職稱、不同能力的護士組成責任小組,分為全責及輔助等不同職責有利于對病人的病情進行系統化的跟蹤及隨訪,能夠發現問題及時改進,真正實施一體化的護理模式。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4]。使護士建立了“我的病人”的護理意識,強化了對具體病人護理的責任意識,使病人得到較舒適的護理,增進護患之間互相理解、尊重及信任關系。減少了護患糾紛[5]。從結果看出,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情況。兩組病人術后6個月內的遵醫行為觀察組病人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開展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促進了護患關系的和諧,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安豐慧.主動脈夾層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2):241-245.
[2]崔群.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219-220.
[3]黃惠根,黃紅友,謝煒堅,等.層級全責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6B):1528-1530.
[4]謝衛.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示范病區中的實踐[J].護理研究,2012,26(8C):2277-2279.
[5]陳婭莉,盛芝仁,徐海燕,等.護士分層管理在優質護理服務病房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2,11(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