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清,官 計,李 莉,趙 芹,田紅梅,侯玉清
護理美學是研究護理領域美的現象與審美規律,將美學基本理論應用于護理實踐的新興學科,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人文精神對護理學的滲透,以及護士角色的多元化[1],護理美學與臨床護理工作的聯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美的素質在護理人才素質優化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2],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護理美學滲透在護理工作中的每個環節,使病人得到美的護理和美的享受,產生愉悅心情,從而激發良好的生理、心理效應,促進病人身心康復[3]。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滲透護理美學教育有助于護生形成良好的職業價值觀,促進護生專業思想的鞏固,如何將護理美學知識充分融入到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從而培養護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護生自身整體素質成為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和熱點[4-6],川北醫學院護理學院在2012級護理本科生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融入護理美學相關知識,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根據我院護理學基礎實驗課的教學計劃,隨機抽取2012級護理本科學生72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8人,女生64人,年齡19歲~21歲。將72名學生隨機分到6個模擬病房進行授課,其中第1模擬病房~第3模擬病房的學生36人為觀察組;第4模擬病房~第6模擬病房的學生36人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年齡、性別、所修課程、基礎知識、入學成績、任課教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課內容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均按我院自編教材《護理學基礎實驗教程》內容進行授課,觀察組在護理學基礎實驗課中融入護理美學相關知識,對照組按照原教材內容未刻意加入護理美學知識。
1.2.2 美學相關知識培訓 在上實驗課前利用周末和晚上對觀察組的護生進行美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具體內容包括:①護理美學基本原理;②規范著裝儀表;③規范行為舉止,包括推治療車、端治療盤、持病歷夾、站姿、坐姿、行姿、蹲姿等訓練;④培養語言溝通能力;⑤培養人文關懷能力。
1.2.3 評價方法
1.2.3.1 理論和操作技能考試成績 課程結束后,對兩組護生的護理學基礎理論考試成績、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考核成績和總成績進行評價,理論考試采用統一試卷閉卷筆試,滿分70分,由護理學基礎教研室老師集體閱卷;操作技能考核評分標準參照我院自編教材《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評分標準》,滿分30分,考核內容以抽簽形式由學生隨機抽取,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授課教師交叉考核。總成績為理論課和實驗課成績之和,以平均成績進行比較。
1.2.3.2 調查問卷測評 參考文獻[6-8]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自行設計教學效果評價表,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學習興趣、語言表達能力、服務態度、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專業思想、職業形象。分好、一般、差3個等級進行評價。問卷相隔2周的重測信度為0.87。共發放問卷72份,有效回收72份,回收率100%。
1.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進行統計分析,兩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觀察組護生的理論課成績、實驗操作技能成績、總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 理論成績 實驗操作技能成績 總成績觀察組 36 53.34±3.80 25.21±2.28 78.56±4.56對照組 36 50.88±3.94 23.75±2.73 74.62±4.29 t值 2.460 2.251 3.438 P <0.05 <0.05 <0.05
2.2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 在激發學習興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改善服務態度、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創新能力、鞏固專業思想、塑造美好職業形象方面觀察組護生的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比較 人(%)
3.1 護理美學教育是現代護理教育發展的需要 衛生部2005年8月頒布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加快護理教育的教學改革,在護理基礎課程設置中增加社會學、心理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美學、禮儀等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知識的比重[8]。護理美學作為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美學修養,樹立護生的職業形象,培養護生的職業情感及職業價值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9]。加強護生人文素質教育,提高護生美學素質及人文關懷能力、培養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及忠實于護理事業的職業精神是現代護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激發學習興趣、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改善對病人的服務態度、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創新能力、鞏固專業思想、塑造美好職業形象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其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要求在校護生和臨床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對照組護生在上護理學基礎實驗操作課時,特別是學習鋪床、床上擦浴、晨晚間護理時,缺乏學習興趣,情緒低落,甚至質疑護理專業的前途,部分護生萌發轉專業的念頭,由于缺乏學習動力、機械被動地學習,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而觀察組將護理美學知識融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使護生對護理專業有了全新的認識,鞏固了護生的專業思想,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護生的理論成績和實驗操作技能成績,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的理論成績、實驗操作技能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3 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的職業形象 在操作技能考核中發現,對照組護生操作機械刻板,忽略了自身的行為舉止,操作方法和步驟雖然正確,但缺乏美感;觀察組護生將護理美學知識融入操作的每個細節中,著裝整齊,儀表端莊,行為舉止大方得體,溝通交流細致入微,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考核教師面前落落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將護理美學知識融入護理操作中,能體現護理專業特有的魅力,對護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護生逐漸成長為具有精湛的護理技能、高尚的道德情操、規范的言行舉止的當今社會需要的具有美學知識的新型護理人才。
[1]李潔.護理美學視域下護患和諧關系的構建[J].基層醫學論壇,2013,17(27):3639.
[2]張爽.淺談護士美學素質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2,33(22):4893.
[3]潘秀玲,李穎彬,王輝.護理美學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0A):2588.
[4]母文杰,宋艷蘋,趙秀珍.《基礎護理學》教師與護生的人文素質教育[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10):1551-1553.
[5]鄧暑芳,黃紅玉,李小英,等.護理美學充分融入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14,12(8):56.
[6]高娟,韓江紅,薛松梅.基礎護理學實踐教學中融入護理美學的效果[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31(2):156.
[7]王燕萍,艾學云,邱美珍.護理專科開設《護理美學》課程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09,23(5A):1204.
[8]鄭弘,劉薇,曾飛元.21世紀《護理美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11B):3000.
[9]鄧一潔,張瑞琴.淺談對護生進行護理美學教育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