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華,張先庚,劉 月,王紅艷,毛羽佳,曹 冰,廖萌芽
陰陽情志調護論[1]是指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原則指導下對病人的情志、運動、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以達到平衡人體陰陽的目的。近年來,隨著2型糖尿病人的不斷增多,將該理論應用于社區老年糖尿病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結果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病人;②焦慮自評量表(SAS)得分大于或等于50分者;③60歲~75歲的社區固定老年人群。選取成都市兩所社區養老院病人各70例,男74例,女66例,年齡(76.8±1.2)歲,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上,意識清楚,認知良好。將140例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 0例,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如服藥、基礎生活護理等),觀察組實施陰陽情志調護。
1.2.1.1 以情勝情法 《黃帝內經》七情相勝療法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識地采用另一種七情活動去控制、調節因某種七情刺激而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愈的目的。人有七情,分屬五臟,五臟相互制約,七情相互制勝,正常情況下保持陰陽平衡,異常情況下則出現喜、怒、憂、思、悲、恐、驚中的某種情緒太過或不足,即陰陽失衡[2]。此時,在“陰陽調護論”的原則指導下,即根據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原則憂傷肺,喜勝憂原則。采取“以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調護,從而達到情緒穩定,陰陽平衡,身心健康。如憂慮(憂慮屬陰)過度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喜(喜屬陽)的情緒去調理,采取多種方法使病人處于喜悅狀態,使過度的憂慮情緒得到有遏制,以達到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3,4]。
1.2.1.2 發泄悲郁法 對悲傷、郁悶、焦慮的病人,通過宣發疏泄之法,使心中悲哀郁悶得以發泄,從而達到養生防病的方法[5]。對悲郁者,首先根據情況給予發泄的方法和技巧,如與病人深入溝通,讓其盡量發泄心中不快;如對悲郁過度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取適當哭訴的方式使悲郁之情得以外發而舒展,從而使其擴展心胸,提高病人對不良情緒刺激的耐受性,通過發泄將心中的悲郁情緒排解,達到陰陽平衡的良好狀態。
1.2.1.3 樂觀調暢法 營造樂觀、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倡導病人用樂觀豁達的態度對待人生,以開朗豪放的情懷處理世事,凡事注意換位思考,不斷提高自身境界,長期保持心情舒暢[6]?!娥B生秘旨·卻病千談》中曰:“患病時須寬慰自己,把疾病視為命運對自己的考驗”,正確對待自己的病情,嚴禁悲觀、自暴自棄、憤怒、埋怨等不良情緒困擾。如對消極悲觀的2型糖尿病病人要從多方面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病人深刻體會到人生的美好,鼓勵病人熱愛生活,樹立自信,戰勝疾病。使消極悲觀的情緒得到有效改善,以達到陰陽平衡的良好狀態。
1.2.1.4 移情易性法 根據病人喜好和身體狀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將病人不良情緒通過多種方法進行轉移,從而達到調暢情志的方法。如看電視、聽笑話、聽音樂、打八段錦等可調理形體、疏通氣機。如對焦慮的2型糖尿病病人,根據病人喜好,如果愛靜的就聽聽悅耳的輕音樂,如果愛動的就打八段錦或散步等,讓病人的注意力從疾病中轉移出來,愉快地投入到喜好的運動中來,陶冶病人性情,使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以達到陰陽平衡的良好狀態。
1.2.2 評價工具 于干預前及干預1年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SAS由華裔教授Zung編制,SAS量表是一種分析病人主觀癥狀相當簡便的臨床工具,能夠較好地反映有焦慮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觀感受。SAS采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1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分表示有時有;3分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分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有。20個條目中有15項是用負性詞陳述的,按上述l分~4分評分。其余5項(第5條、第9條、第13條、第17條、第19條)用正性詞陳述的,反向計分。將20個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數部分就得到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分~59分為輕度焦慮,60分~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7]。
1.2.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70 60.26±9.01 43.23±7.95對照組 70 61.31±8.86 56.24±9.82 t值 -1.851 -2.305 P 0.625 0.021
3.1 陰平陽秘,精神乃至 《靈樞·五變篇》曰:“思慮傷脾,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為消渴”?,F代醫學認為,心理異常是引發糖尿病的主要內在因素[8,9]。在研究中發現患病人群多有怒、思、憂、悲等負性情緒,故情志異常是誘發和致病的主要原因,情志護理可改善病人負性情緒[10-12]。情志護理的關鍵在于調節喜怒兩極和正負情緒,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的目的。如《內經》載“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便,開之以其所苦”。
3.2 辨證施護 情志護理必須在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原則指導下,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充分了解病人各方面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才能達到相應效果,如病人煩躁不愿傾吐痛苦之因時,必須候其安定,方可細心詢問是謂因時;如病人致病因素隱曲,需單獨開導密查是謂因地;另有病人性情孤僻或暴躁,則又需據情形采取靈活的方法或向家屬親友、同事了解謂之因人。如素體陽亢型病人偏激固執、暴躁、憂郁、多疑者,護理人員應謙讓、體諒,待病人火氣平息后再進行疏導;抑郁失望型病人由于過度悲傷引起心氣渙散,精神不振,睡不成眠,食之無味,護理上宜疏導、勸慰,可采用幽默療法和激情法[13]??傊?,要綜合辨證施護才能達到應有效果。
[1]Ingo A,Bach K.Psychological aspects i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A retrospective[J].Study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9,143(2):147-160.
[2]呂淑琴,趙丹.從《黃帝內經》情志致病反思中醫心理療法[J].吉林中藥,2009(8):727-728.
[3]馬紀林.綜合管理在糖尿病社區防治中的實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9):1-2.
[4]歐陽素琴,陳晶華.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3):28.
[5]劉靜茹,胡光展.中醫情志護理方法探析[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1):81-82.
[6]曹清清,張春英.糖尿病社區健康教育的實施[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5):81.
[7]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5-39.
[8]Lustman PJ,Grifith LS,Clouse RE,etal.Psychiatric illness in diabetes mellitus relationship to symptoms and g1ucose control[J].J Nerv Ment Dis,1986,174(12):736.
[9]Lioyd CE,Robinson N,Stevens LK,etal.The relationship be nstl'cs8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J].Diabetes Med,1991,8(2):146.
[10]鄭玉玲,梅錦榮.社會心理因素與糖尿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4):265-268.
[11]郭鈺,孫玉勤,張連云,等.中醫情志護理對尋常型銀屑病病人心理狀況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11(10C):2802-2803.
[12]楊薇,李艷芳.情志護理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A):47-48.
[13]吳英捷.從中醫角度談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9,4(3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