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生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根據課標精神、學段要求、課文特點及單元導讀、課后習題和交流平臺等內容,結合六年級學生的讀寫實際,筆者認為本課教學的核心價值應該是在領悟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的基礎上,明確作者是怎樣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居里夫人的永恒之美,并能將此法遷移運用于練筆中。
一、初識“美麗”,緊扣外貌描寫明“語用”
學生初讀課題的“美麗”時,定會想到居里夫人外貌是怎樣的漂亮。教師可以順水推舟,讓學生們找出文中描寫居里夫人外貌的語句,體會主人公的外在美。
1.學生找出相關語句(略)。
2.小組合作探究。
(1)朗讀句子,畫出描寫居里夫人外貌美的詞,進行品味。(2)仔細讀讀每句話,想想能體會到什么。(3)你覺得哪個詞最能體現居里夫人的美是不一般的美麗?
教師可以補充原文中對瑪麗·居里外貌的側面描寫:“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語句進行對比,進一步體會瑪麗·居里閉月羞花容顏的美麗形象;讓學生們明白作者選用男同學追捧這一事例來烘托出主人公的傾國傾城之美,令人敬佩,也為后面品讀居里夫人的內在精神美奠定基礎。然而,課文中描寫外貌的句子,夾雜著與美麗不相匹配的內容,如“略顯疲倦”“略帶淡泊的神情”等,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讀到這里,學生自然也會生疑。這時,就要引導學生抓住統領全段的“定格”一詞,品味作者的絕妙寫法,刻畫在人們心中的不僅是居里夫人非同凡響的美麗,更重要的是她對科學事業的偉大創舉和巨大貢獻。
二、領悟“美麗”,圍繞具體事例習“語用”
在教學中,可以從三個方面引領學生深入領悟“美麗”所蘊含的精神所在,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1.抓難句,在理解含義中習寫法。
本課含義深刻的句子較多,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孩子們抓住難讀懂的句子,聯系上下文及課外搜集到的資料加以理解,體會其含著的意思。在這一過程中有機滲透寫法學習,把語言文字運用落于實處。
師:大家不僅被居里夫人的美麗容顏所吸引,更是被她可貴的精神之美所折服。文中一定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深深打動著你,請找出相關的語句,認真讀一讀,品一品“美麗”還表現在哪里,在文旁批注,然后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全班交流。(生讀書,找語句,作批注。)
生1:“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這句話寫出了居里夫人善于思考,敢于發問,很令我感動。
生2:“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我想,對待同一個事物,不同的態度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居里夫人善于發現問題,勇于深究根源的精神特別美,讓我佩服。
師:是啊,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在善于思考發現問題,勇于探索深究根源。同學們再讀讀想想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一“美麗”的。
生3:作者通過怎樣對待撿到貝殼這件事,表達了居里夫人的做事態度。
生4:作者借研究貝殼寫居里夫人無論對什么事物都非常認真探究的科學精神。
師:是的,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是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寫出所表達的意境。下面再找找,這種寫法還體現在哪些語句上?
生5:我覺得在第三自然段里,居里夫人用工業廢渣冶煉……的過程,作者是通過具體的事例——一口大鍋,廢棄的破棚子……贊頌了居里夫人不畏艱辛、不怕危險的精神之美。
……
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難句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學習了作者是怎樣用具體事例寫出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的。
2.析數據,在比較領悟中習寫法。
數字最能說明具體問題。本文所列的數據與“美麗”又有什么關聯,它要說明什么道理?這也是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師:認真讀讀課文,把帶有數據的句子畫出來,說說從這些數據你體會到什么。
生1:(讀所畫句子)從這句話我體會到提煉鐳是非常艱難的。
師:體會不錯。我們來算算三年又九個月是多少天?1365天居里夫人都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請同學們再填填數字:1噸=( ?)克,0?郾1克的鐳僅占1噸礦渣的( ?)分之一,有什么感覺?
生2:提煉鐳的過程萬分艱難!
生■:這些數字體現了居里夫人驚人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這份執著的美麗就是課題所說的“跨越百年的美麗”!
師:你真會讀書,從幾個數字體會到那么深刻的內涵。
生■:還有一些數據也能說明居里夫人的巨大貢獻和淡泊名利之美。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這組數字也凸顯……
抓住兩組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緊緊扣住“美麗”主線,讓學生們層層深入地感悟居里夫人的偉大之處。同時,也讓學生清楚地領悟到運用數據來表達居里夫人的內在精神美,真實、具體,更具說服力,更令人印象深刻、久不忘懷。這樣,語言文字的理解在數據的品析中得以詮釋,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在數據的對比中得以踐行。
3.找矛盾,在解決問題中習寫法。
課文中還有兩處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并在解決這一矛盾的過程中領略文章的表達方法。一處是:居里夫人容顏美麗,卻“在悄悄地隱退”。一處是:居里夫人取得巨大成就,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她視名利如糞土”。教學時,教師以矛盾設疑,學生在解惑中頓悟:正是因為作者運用看似矛盾的描述,寫出了居里夫人為著遠大執著的追求,不在乎容顏的隱退,不在乎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不在乎名利的得失……這樣既深化了對“美麗”的理解,又領略了作者借矛盾、述事例、表情懷的寫法之妙。
三、書寫“美麗”,突出實踐遷移歸語用
在學生讀懂了“跨越百年的美麗”所蘊含的道理之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文章的寫作方法:采用倒敘的手法,用具體的事實來說明道理。然后,可以設計適當的讀寫訓練題目讓孩子們動手寫一寫,在實踐中遷移方法,提高讀寫能力。
練習(一)
讀了課文,我懂得了美麗是?搖 ? ?搖?搖?搖?搖?搖,美麗還是?搖?搖?搖?搖 ? ?搖?搖,美麗更是?搖?搖?搖?搖?搖?搖?搖 ? ?搖?搖。
練習(二)
從下面人物中選擇一個,仿照本課寫法寫一二段話,注意用具體的事例表達出該人物的突出品質或精神。
詹天佑 錢學森 袁隆平 愛迪生
學生寫好后互相交流,互評互改,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樣例全班講評,總結寫法,指出優缺點,再讓學生修改。這樣,學生在訓練中遷移方法,創新表達,有效落實“語用”能力的培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師范附屬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