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黑龍江省饒河縣水務局,黑龍江 雙鴨山 155700)
淺析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狀及對策
王玉梅
(黑龍江省饒河縣水務局,黑龍江 雙鴨山 155700)
摘 要:地面灌溉是比較傳統的的田間施水技術,雖然很古老但仍然是很多地區常用的一種灌水方法,全世界范圍來看地面灌溉技術應用占90%以上。我國灌溉面積98%以上是采用此種灌溉技術,鑒于適用范圍簡單而且覆蓋范圍廣泛,因此灌溉實施中的節水問題就成為了技術的關鍵,如何保證灌溉效率的前提條件下更加節水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本文針對我國節水灌溉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有效地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地面灌溉;節水;低壓管道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用水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62%,但與農業大國不相匹配的卻是水資源的短缺,在我國的某些地區農業生產仍然“以井保豐”,由于農業用水短缺,在很多地區依舊超采地下水,這樣使得農業豐產的同時卻陷入了惡性循環,不利于農業生產的長遠發展。農村地區技術水平落后,自然條件相對比較差,還不能大面積推廣噴、微灌等先進灌水技術。經濟實力和技術手段的瓶頸使得我國農田水利建設仍存在欠賬多、基礎弱等問題,農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卡脖子”,中部一些地區的農田灌溉技術落后,節水灌溉面積少,水資源大量浪費在末級渠系里,且糧食增產見不到成效。
我國人均水資源只有21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消耗巨大,約占全社會用水總量的45%,在部分產糧區,農業灌溉粗放、水糧比驚人,有的農田產出甚至接近“一斤糧食一噸水”的程度。在缺水的東北和華北地區,這種農業灌溉和生產方式帶來極大的生態隱患,亟需推廣節水灌溉工程。
近些年隨著人口經濟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態環境質量的提高,這樣也使得有限的水資源更加捉襟見肘。我們一直在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在農業灌溉中也試試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績。截止到2013年我國農業有效灌溉面積已經達到9.52億畝,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約占有效灌溉面積的43%;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約占有效灌溉面積的22%。
我國高度重視水利設施建設,以節水改造為中心,增加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資金,續建農田水利配套、節水增效示范區,實施了末級渠系改造、水權轉換等一系列的工程,在有條件的地區大力開展特色農業種植,實施現代化節水灌溉技術,以我省某農業縣為例,全縣2014年總投資1.8千萬元,實施節水灌溉農田面積8萬畝;其中噴微灌面積4萬畝,低壓管道灌溉2萬畝,非工程節水灌溉面積1萬畝,在2014年總共節水3.5千萬m3,在2014年實現糧食增產800萬kg,可以說在全面實施節水灌溉技術后,工程和農業經濟效益有了較大提高,另外實施新型節水工程也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農業之路。
節水簡單來說就是高效用水,我們提出的節水灌溉的初衷是為了保障農作物需求基礎上,充分合理利用降水和土壤水、灌溉水,來實現農業生產的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目前節水灌溉利用噴灌、微灌和管道輸水的還是相對較少,其中在全國有效灌溉面積中,噴灌、微灌面積不足5%;究其原因在很多地方節水灌溉設備差,技術創新與推廣體系不健全;大部分地面灌溉七地面環境存在著平整精度差、田間管理粗放等突出問題。
目前,比較有發展潛力的節水灌溉新技術是:一是與生物技術相結合的作物調控灌溉技術。 就是從作物生理角度出發,控制生物上部生長,實現矮化密植,到達節水目的。二是應用3S技術的精細灌溉技術。運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實時獲取農作物生長信息,通過計算分析其需求,按需給施水,可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三是智能化節水灌溉裝備技術。將目前高新技術領域集成節水灌溉機械與設備,在機械設備工作中適時檢測水分,按需施水,達到最優的節水增產效果。
我國的節水灌溉技術起步隨晚,但是由于國家重視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國噴灌起步較早,滴灌后起之秀。噴灌技術在解放后開始推廣;滴灌技術于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滴灌技術的特點就是能夠保證根系濕潤,植物的蒸發水分很少,滴灌成為目前最為節水的灌溉技術,因此滴灌在發展了20年之后,現在已經和噴灌發展持平,并且還在不斷進步。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認是一種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隨著關鍵技術的解決,今后將會得到一定的發展。
1 提高節水灌溉設備的投入
農業節水灌溉是一項長期的不斷改進的工程,需要各個地方提高認識,增加對節水灌溉技術的投入,和科研部門,尤其是一些農業科研院所,通過新型技術的不斷轉化,將最新的技術能夠最快的投入到一線。另外各種節水灌溉技術應該能適應不同地區的不同地理氣候環境,改進設備對作物的適應程度。
2 全面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
政府要承擔主體責任,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方面財政資金要給予更多的支持,逐步加大已有灌區續建配套設施,在條件成熟地區繼續新建一批節水型灌區。另外還要開拓社會資本投入高校節水灌溉工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市場,政府為社會資本的投入作風險補位,降低社會資本的投入風險。
3 實施精細地面灌溉技術。鑒于我國農田地面灌溉量大,面積廣,因此提倡精細地面灌溉技術,利用激光平地技術憑證灌溉作業面,簡單易行的、高精度的耕作,土壤滲入參數的實時預報,清洪結合灌溉的全年灌溉效果優化模型,大大地提高畦灌條件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數,另外土壤墑情自動監測也可以大大提高節水效果。
4 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將單一的節水灌溉逐步改為水肥一體化,在廣大農業生產區,先行試點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推廣水溶性肥料,增加節水灌溉設備及和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補貼機制,在農村普及肥水技術應用,政府牽頭建立企業間的融合,引導企業改善營銷模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技術咨詢,組織農業合作社,發揮合作社的作用,推進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標準化和規模化建設,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吳普特,馮浩,牛文全,趙西寧.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發展趨勢與未來研發重點[J].中國工程科學,2007(02).
[2]王文晶.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07).
[3]鐘瑞森,馬英杰,董新光,何英.淺談現代農業節水新概念——可持續節水[J].節水灌溉,2008(01).
[4]王小瑞.榆林市農業節水灌溉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榆林科技,2011(01).
中圖分類號:S27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