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位于上海市松江區文誠路805號,屬于一級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面積34.1 km2,服務常住人口15.031 9萬。中心以爭創示范為抓手,注重中心文化建設。2011年榮獲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國中醫藥先進單位、上海中醫藥示范社區。中心每年在松江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年終考核中名列第一,完成松江區科學技術委員會課題2項、松江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課題2項。
中心現有職工15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37人,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28人,初級職稱41人。中心主要承擔方松街道轄區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工作,突出中、西醫并重、信息化建設,促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心積極參與衛生綜合改革,實行藥品零差率,為轄區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衛生服務。
中心設有全科、中醫針灸傷骨科、中醫內科、治未病工作室、家庭醫生工作室、康復科、口腔科、公共衛生科和健康關愛家園。中心下設8個衛生服務站、18個醫療咨詢點,組建了6支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在轄區內全面開展家庭醫生制服務,從原來的團隊式服務、進小區穿家門的親民服務,到如今的家庭醫生制服務、預約服務、朋友親人式的服務。每個居委會都成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定期由指導醫生開展慢性病防治、養生講座,每年為轄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健康體檢,對55歲以上居民進行結直腸癌篩查,對癌癥晚期居家患者實施舒緩療護等。中心以貼心溫馨忠誠的服務文化,做實做足了健康這篇大文章,并與社區居民建立起了互信互任的關系,縮短了醫務人員與居民的距離,贏得了居民的認可。2013年,中心門診量達220 454人次,以12%的量逐年遞增。
方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全科醫生。自松江區設立社區首席醫生以來,中心每屆都有2名醫生光榮入選,另有2名醫生享受松江區設立的特殊津貼。2010年,全科醫師趙金芳經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選拔委派,遠赴英國學習先進的全科醫療模式與理念,回國后結合社區實際,積極落實家庭醫生責任制工作,不斷完善家庭醫生服務內容。她還在2012年上海第一屆家庭醫生臨床技能大賽中,代表松江區取得了團體一等獎和個人操作明星獎。她是第四屆、第五屆社區首席醫生,2013年獲首屆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稱號。在她的影響下,方松一批批的家庭醫生在成長,政府放心,百姓叫好。

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貌
趙金芳醫生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曾在二級醫院從事臨床一線工作4年,為現在的社區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她2005年調入方松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職稱為全科主治醫師,曾先后擔任世紀團隊團隊長和醫務科長,業務過硬,服務求精,是社區居民心中的好醫生。
趙金芳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工作嚴謹,技術精湛,經她接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社區就能得到有效解決,用她自己的話說:“醫生一旦多了一點嚴謹,那么患者就少了一份危險”。所以,她始終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凡事按流程操作,規范病史和處方書寫,使用基本藥品目錄,杜絕醫療事故與差錯的發生。平時,她還處處為患者著想,開小金額處方,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診治。接診中她以全科思維出發,有時比專科醫生能更早發現問題。有一老年患者右側肩膀痛,曾經在多家醫院診治,一直以肩關節炎處理,經針灸推拿也無好轉。后來該患者來社區就診,趙醫生給他拍了胸片,考慮診斷為肺部腫瘤,馬上轉到胸科醫院進一步進行檢查治療,結果得到證實。趙醫生的年門診量近1萬人次,多年來贏得了廣大居民、領導和同事的一致信賴和好評。

趙金芳為患者就診
為了能隨時為患者服務,趙醫生的手機向居民公開,24 h待機。無論何時何人打來電話,她都會耐心傾聽,給患者滿意的答復。趙金芳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是懸壺濟世的醫生,更應該舍小家而顧大家” 。正是秉承著健康守門人的理念,她在家庭醫生這個崗位上做出了品牌。
2011年,趙金芳開始擔任世紀團隊負責人,這是全新的工作挑戰,壓力大,任務多,但她從無抱怨,盡心盡責。為發揮團隊優勢,提高團隊的整體服務水平,她開動腦筋想了許多辦法,積極引導和提升隊員的思想,加強隊員的溝通與業務培訓,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做好社區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隨著家庭醫生制服務工作的開展,中心推出家庭醫生助手服務模式,為每名家庭醫生配備了護士和公共衛生人員助手,提供醫療、護理、康復、預防保健等一條龍服務,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和流程,將衛生服務進一步深入社區。
趙醫生深感家庭醫生責任重大,她主動與居民簽約,簽約后對整個家庭的成員都會給予關心和健康指導。她熟悉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結合慢性病和重點人群管理,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2013年有一癱瘓在床的高血壓老年患者,趙金芳上門為他測血壓時,恰好他兒子也在家,順便也測了血壓,結果發現血壓偏高,后來又測了2次還是偏高,便及時將該名家屬納入了高血壓管理。這個家屬又說大便經常出血,但沒有去醫院就診過,趙金芳詳細詢問了病史,給他做了糞便隱血試驗,結果為陽性,馬上聯系到松江中心醫院行腸鏡檢查,發現是結腸癌,她細心周到的服務使這位家屬及時得到了治療。在家庭醫生工作室,她與預約患者充分進行交流,從生理、心理、社會多角度出發,及時發現問題,盡量滿足需求,與患者和家屬建立了朋友、親人式的關系;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她根據病情主動提供上門服務。比如趙金芳得知有位高齡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最近胃口差、腳也腫了后,立即和護士上門給她抽血檢查,發現是腎功能不全,隨即馬上協助聯系到中心醫院專科進行住院治療。轄區內有些老人患有多種疾病,行動不方便,子女又不在身邊,趙金芳為他們建立了家庭病床,進行上門診療和送藥。轄區的每個居委會都成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她利用休息時間給居民進行健康知識講座,在社區開展義診,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對于腫瘤晚期患者,趙金芳和護士多次上門給予舒緩療護服務,使患者走得有尊嚴、少痛苦,家屬心里倍感安慰。
“技不近仙者不得行醫,德不近佛者不得行醫”,愛心是行醫的基礎和做人的根本。趙金芳經常提醒自己,要尊重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要以溫暖的人情,扎實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來面對每位患者。有一老年患者在騎自行車來中心開藥時,突然出現頭暈、不能講話、下肢無力癥狀,當時測血壓為186/104 mmHg,趙金芳懷疑他突發腦卒中,立刻給他家屬打電話,并呼叫120及時轉診至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經診斷的確是腦出血。趙金芳的果斷處理使患者得到了及時治療,家屬非常感激,患者女兒說:“如果不是你及時發現并轉診,也許父親會偏癱在床,母親會更加辛勞,我無以表示對你的感謝”,并拿了裝有現金的信封表示感謝,但遭到趙醫生的拒絕,她說:“這是我應盡的責任,不只是你的父親,對任何一個人,我都會這么做” 。
作為家庭醫生團隊的領頭雁,她的一言一行帶動著周圍的同事,牽動著整個方松團隊的發展。面對取得的成績,趙金芳總是謙虛地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展望未來的工作,她滿懷信心地說:“家庭醫生責任制是深化醫改、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重要舉措,我有責任帶領整個團隊共同進步,為社區居民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