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要:本文以主題貫穿為核心,簡單分析主題貫穿這一作曲技法在黃梅戲《蘇東坡》之《明月幾時有》唱段當中的運用,并歸納出它在主題旋律、句尾落音、結構布局上的特點。
關鍵詞:主題貫穿 黃梅戲 蘇東坡
一、關于“主題貫穿”
“主題”二字,所特指的是音樂主題,即在一首歌曲、樂曲或一個戲曲、曲藝唱段、曲牌中具有主要樂思,并有一定旋律性的核心旋律部分,我們稱這個核心旋律部分為音樂主題。音樂主題即旋律主題,作曲家緊緊抓住這個旋律主題,用重復、鋪敘、展開、對比、變調、變奏等多種技法發展成為樂曲。
那什么是主題貫穿呢?在音樂作品的創作領域中,主題貫穿是一種作曲技法,作曲家用主題的呈示——主題的展開——主題的再現三個階段體現了主題貫穿思想,既強調了主題音樂內容的統一性,又不是簡簡單單的重復主題。
二、主題貫穿寫作手法在中西方作曲技法中的運用
主題貫穿寫作手法起初頗受西方傳統作曲家的歡迎,在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創作的音樂作品中可以找到它的蹤跡,不難看出這種作曲技法體現了“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思想,使得音樂主題具有高度的統一性。隨著音樂歷史的演進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國作曲家也開始接受這一思想,并將這種作曲創作技法運用于各種體裁,在我國戲曲音樂中最早采用主題貫穿這一創作手法的作品是京劇樣板戲《杜鵑山》。著名黃梅戲作曲家陳精根(筆名精耕)①先生在他所創作的黃梅戲作品中也經常且大量地使用這一作曲技法,如《蘇東坡》、《長恨歌》、《紅杜鵑》、《風塵女畫家》等,這與本文所撰寫的內容息息相關。
三、黃梅戲《蘇東坡》的創作背景和音樂內容
精耕先生曾在講學中提道:“寫好一部戲中的音樂主題,首先要認真仔細地閱讀劇本。分析劇本所處的歷史時代、當時的社會人文情況,劇中人物的性格、命運等等內涵;查找有關文字和音樂資料,為寫音樂主題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
資料顯示:2010年10月25日晚,大型新編黃梅戲《東坡》在湖北省黃岡市職工活動中心精彩上演。作為2010中國·黃岡大別山旅游節的迎賓晚會,東道主此番端出的這道精神大餐,是第一次用黃梅戲的形式表現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被貶黃州的生活,也是東坡形象第一次走入黃梅戲,令現場上千名觀眾感受到黃梅戲別具特色的藝術魅力。
筆者通過音樂賞析和譜例分析黃梅戲《蘇東坡》,發現戲中一開始就在低音區用器樂演奏主題旋律
此后這個主題旋律在這部戲中多次出現,尤其是《明月幾時有》最具有主題貫穿寫作特點。
四、《明月幾時有》唱段的主題貫穿運用
《明月幾時有》唱段由蘇軾主唱、男女聲伴唱的演唱形式組成,bA大調,四四拍與四二拍的混合拍子構成。唱段一開始有3個小節的器樂引子(笛子加古箏),在低音區,下行音程走向。引子之后,女聲伴唱僅用一個ou來吟唱16個小節的主題音樂旋律,四四的節拍體現節奏型疏張的特點,通常1個小節僅含1-2個音符來營造中秋佳節的場景。由于整個唱段都是以這一主題音樂為核心,精耕先生采用各展開、變奏、壓縮等各種作曲技法進行創作,使得主題音樂貫穿全曲,因此它在全曲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女聲伴唱后,蘇軾開始邊吟唱邊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此時調性由bA調轉至bE調,四四拍改為四二拍,將主題音樂16個小節的節奏型壓縮為8個小節,之后的8小節采用主題同頭異尾的作曲技法。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p>
這幾句千古絕唱流傳了多少年,它的旋律還是來自于前面出現的主題音樂?!坝挚汁倶怯裼睢钡闹黝}旋律來自“今夕是何年”的主題旋律,而“高處不勝寒”的主題旋律來自“問青天”的主題旋律。
精耕先生采用人聲與器樂伴奏、主唱與人聲伴唱的方式,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兩句重復演唱,主題旋律關系密切卻又各具特色?!捌鹞枧逵啊边@句旋律的音高來自于最開始女聲伴唱ou的最后3小節音高,而節奏型又與“問青天”的“天”節奏型有異曲同工之妙。再次吟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在人間!”時,這幾句的旋律仍與主題音樂有密切關聯。
從以上幾個譜例可以得出:《明月幾時有》的唱段,從引子、蘇軾唱、男女聲伴唱、至結尾等多處,都體現了主題貫穿寫作手法的痕跡,不難看出作曲家的用心良苦。通過改變節拍、壓縮節奏型、同頭異尾重復、加花裝飾變奏等手法,表現蘇軾在中秋佳節思念弟弟的音樂形象。每處的旋律朗朗上口,深入而仔細的分析便可以找出音樂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都由主題音樂的各種變形構成各句貫穿全曲。
五、結語
黃梅戲《蘇東坡》著重體現了蘇軾身陷困境時堅韌樂觀的性格,拯救黃州百姓獻奇方,從苦悶、掙扎走向豁然超凡的心路歷程。精耕先生根據劇本進行黃梅戲音樂創作,用主題貫穿這一主要創作手法完成此部作品,讓世人記住了蘇軾,記住了《蘇東坡》的主題音樂;也讓聽眾對主題音樂的每次出現是那么地耳熟能詳,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黃梅戲音樂作品,值得相關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以此推進黃梅戲音樂的發展和未來探討。
基金項目:
本文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黃梅戲藝術研究中心”資助,項目編號:2013003303。
注釋:
①陳精根(筆名精耕),安徽省黃梅戲劇院一級作曲、安徽省黃梅戲學校名譽校長、湖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一個高產、多產、承上啟下的黃梅戲音樂人。選自《中國黃梅戲》王長安主編第1018頁。
參考文獻:
[1]王長安.中國黃梅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
[2]段友芳等.黃梅戲音樂研究[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