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迪
摘要:歌唱表演中的合理想象是貫穿于藝術歌唱表演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心理因素。豐富多彩的歌聲聽覺表象是歌唱藝術中合理想象的前提,后者是依靠前者加工而成的。歌唱者要在藝術歌唱表演中將歌曲作品通過自己的合理想象,重新創造一個新形象。它以這些聽覺表象為基礎,展開聯想與想象,達到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的更深刻、更準確的領悟和體驗。
關鍵詞:藝術歌唱 表演實踐 心理活動 合理想象
心理學對于“想象”的定義是:人的大腦對已現有表象的加工改造,重新創立新形象的過程,我們把這種人腦特殊的思維活動稱為“想象”。這種思維活動貫穿于整個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在表象的基礎上,還要通過想象來做后期加工和彌補,借助預象和聯想的調節,能夠把虛渺的表象轉化為個性化的比較具象的聽覺形象,使人的頭腦認識較為深刻一些。
一、藝術歌唱表演中的預想
在歌唱表演的過程中,內心預想是發聲生理機能調節的先導。發聲技巧是一個表象的概念。那么如何使這些表象沿著正確軌道深化與發展呢?這里首先在心理上存在一個預想操作的問題。預想調節,顧名思義,就是在反復地想象思考之后,依靠聽覺表象的深刻領會來指導表演的方法。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正確的“聲音概念”就是由此而來的。
所以,歌唱之前先要有預想,它是良好發聲形成的前提。而發聲不當形成歌唱失誤,往往就是歌唱者對聲音概念的認識錯誤造成的。聲音概念的形成可以通過教師的范唱、他人的演唱資料與自我演唱經驗等積累,也可通過語言文字的講解、閱瀆,以“詞”的形式在頭腦中產生印象。內心“預想”對于歌唱技巧的形成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所以發出歌聲的質量好壞能夠預先感知得到。
(一)歌唱者預想優美的音色
歌唱者如何在大腦中預想出優美動聽的音色呢?首先,腦中要存有他人優秀的音色,只有這樣,才能能將自己的發聲音色與其進行對比,分析出自我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一過程就是獲得一個科學的發聲理念表象的過程。
在聲樂教學中,有的聲樂教師經常會對學生講一些極富有形象性的音色表象,比如什么叫“頭聲”和“胸聲”,什么叫“面罩音”,什么叫“腦后音”等等,教師希望借此音色表象來引導學生獨立運用個人的想象空間去感受優美音色的來源,從而通過自我預想設計出適合自身條件的“內心聽覺形象”。
(二)歌唱者預想良好的發聲狀態
歌唱中,歌唱者將某種優美音色形象與自己有可能獲得同樣音色的發聲經驗、發聲狀態進行比較后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發生狀態的一種心理活動,我們把這樣的心理活動稱之為歌唱者對良好發聲狀態的科學預想。
教學實踐證明,聲樂老師用“打哈欠”、“打噴嚏”以及“關閉”、“打開”等富有形象性的發聲表象及狀態,去引導學生獨立運用想象合理調節歌唱發聲器官之間的運動,從而獲得個人最優美聲音的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彌補歌唱訓練中機理訓練不足的弊端,同時還避免了可能因為局部器官和肌肉的動作給歌唱者帶來的僵硬感。
當前在歌唱教學中,學校一般都采用一邊調節體表的共鳴器官,如口腔、鼻咽腔、咽喉腔、胸腔與腹腔等,一邊間接調節體內的呼吸器官,如軟顎、會厭、喉室、聲帶、橫隔膜等器官的運動,從而使歌唱的呼吸、共鳴等環節相互協作的機理訓練方法,以此來獲得優美的歌聲。雖然這種方法在指導學生有意識地操縱與控制自己的發聲生理機能時,特別有效。但它的工作機能是器官間肌肉的動作的調節,這一過程中,如果某部分肌肉用力不恰當,就是致使器官間運動不平衡而影響發聲歌唱。
總之,藝術歌唱的預想和對發聲器官性能改造都不是輕松的事,二者都是一個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過程,歌唱者在練習時要做好充分吃苦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其預想調節的科學性。
二、藝術歌唱表演中的聯想
聯想,即通過想象的思維活動將需要思考的與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分析。反映在歌唱教學中,歌唱表演的聯想,指的就是學生一邊歌唱,一邊想象發聲的方法和狀態調節。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來描述生活中某種與發聲狀態有聯系的現象,啟發學生尋找到所要求的歌唱狀態。例如:用打哈欠的感覺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用驚訝的感覺來啟發學生快速、準確地吸氣等。在訓練時,學生亦可以通過聯想提取頭腦中儲存的一些優秀歌唱者的動作表象和聲音表象來建立正確的發聲感覺。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比喻法和模仿法。
在聲樂教學中,運用比喻法使學生產生聯想的教學情形比比皆是。比如:聲樂教師常常啟發學生:唱高音就應像“對遠處的人喊話”那樣發聲,氣息深入而口、鼻、咽等腔體興奮張開;我國京劇演唱中把發高位音的感覺形容成“腦后摘筋”,等等。
另外,歌唱時唱高音應保持有向上沖擊感,唱低音保持有向下沉入感,如果不上不下的旋律進行就給人一種像木一樣的平穩感,而歌聲婉轉圓潤猶如一串珠子。歌聲不僅是聽覺的對象,而且也是視覺的對象。藝術通感,可以看作聯想的一種特殊形式,也就是指各種不同感覺相互溝通、代替、轉換形成的聯覺。一般來說各種感覺是不能相互代替和轉換的,但在藝術創造中,可以借助聯覺的幫助,溝通各種感覺之間的聯系,實現不同感覺的互相轉換。
總之,想象是藝術歌唱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要素,歌唱表演者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不斷增長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形象感受,進而將它升華為自己的情感、意境和想象,加以自身的理解,使之作用于歌唱表演。只有這樣,才能唱出充滿生命力的歌聲,才能使得歌聲傳神。
參考文獻:
[1]靳曉莉.聲樂藝術概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
[2]易巧麗.淺論聲樂表演中的想象[J].音樂天地,2006,(11).
[3]韓勛國.聲樂藝術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