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貝
摘要:二胡屬于民族拉弦樂器,它的聲音是靠弓毛與琴弦摩擦產生的。二胡的聲音中,有很細膩的一部分,也有很粗獷的一部分,兩只手要配合好,左手手指按弦的點要和右手弓子與琴弦摩擦點對在一起。
關鍵詞:二胡 民族樂器 左右技巧 右手運弓
一、左手技巧
左手要很清晰地抬指落指,手指交換要連在一起,這樣音和音銜接才能連貫。其實只要內心的聲音是連貫的,手上才會連貫,通過左手練習,使內心的聲音連貫起來。
演奏中還要建立良好的手型,左手基本的狀態是放在琴弦上,手型是圓弧形,不要離琴弦太遠,保持穩定性,四個手指均勻分開、放松,按弦時靠手指和胳膊的自然重力,聲音就會結實,但按結實不等于按死。結實是有彈性的,手指按到琴弦上以后,立即放松,不要再往下使勁按弦,不要死摳琴弦,保持手指的靈活性。左手除了按弦,還有個重要作用,就是保持琴的穩定性。盡量保持弓桿的直,不要東倒西歪。
換把,換把是一個移動的動作,容易在移動中失去平衡,手指不要離開琴弦,換把時手指在琴弦上下移動,虎口不要脫離琴桿,但不要握得太緊,很松弛地放到琴桿上。因此對即將到達下一音的位置,心里要有數,不要隨便換把,要去找位置,每個把位都有該把位的位置,換把不要有痕跡。
左手的按抬,要經過大腦的控制,而不是隨意去按,每個手指都可以是一個把位,大腦要很熟悉指距,手指指距要轉換得快,手指指距的轉換需要大腦轉換得快,而不是下意識的不經過大腦直接按音。經常動腦子,腦子就轉換得快,手指就聽話。
二、右手運弓
右手不能太主動,主要配合左手,左手手指起落要很明確,左手按音在運功中要有感覺,每個音都能發出好聽的歌唱聲音。右手運弓,需要力量,往往右手一給勁,我們的左手會一起使勁,左手一使勁,就會緊,就會影響左手的技巧,所以松弛,是完成技巧的前提。右手運弓,要找到弓毛和琴弦的角度。我們發現當在定弦的時候,由于注意力全在音準上,而且要很仔細地去聽,往往拉出來的聲音很干凈,但加上左手后聲音就會很澀,這是因為錯誤用力的關系。
正確用力,應該是跟琴弦保持90度,水平方向,右手的動作是左右運動。右手控制弓子,也非常重要,不管什么技巧,我們最后聽的是聲音,所以聲音好壞,在右手。良好的震動,弓毛與琴弦角度要好,壓力要正好,音樂要素中,音色更為重要,運弓在音樂上的要求是平穩連貫。
二胡發出的聲音要有彈性,這個彈性要在運弓上體現出來,弓毛和和琴弦很緊密光滑的“貼”在一起每一個音都要清楚、結實、有音頭,聲音要有爆發力。這個力用完立馬放松,就像拍皮球一樣,如果用完力不放松,會導致胳膊緊張,聲音也不好聽。弓毛對琴弦壓力過大,就出現疙瘩的聲音,如果用完力,力量消失,不在弓子上了,那聲音會很懈,弓毛對琴弦的壓力過小就聲音就容易虛。這個力量要恰到好處,需要耳朵去仔細聽音色。運弓時,手指要對弓子有感覺,要把弓子拿在手里,還要拿住。手指不能對弓子失去控制,控制是需要力量去控制,就像我們拿筷子一個道理,你想吃什么菜就夾什么菜,手也一樣,需要什么樣的力量,大腦發信號,而不是隨意的使勁拉弦。手臂的伸展收縮,要均勻的整體運動,而不是局部。時值長的音,弓子拉開,聲音保持住,時值短的音,多用弓尖,聲音短促有力,還要松弛。
拉琴是要使勁的,這個勁有大有小,是在不斷變化,這個變化要跟弓速緊密結合在一起。最后,是要經過耳朵來鑒別檢查的,也可以說,在耳朵的指導下練習,如果聽覺要求不高,或者不敏感,分不清聲音的好壞,或者根本顧不上聽,那么兩只手就談不上配合。
三、演奏技巧
(一)揉弦
揉弦,主要來自手腕的力量,這就要求虎口很松弛,虎口很緊的話,手腕就動不了,手臂放松,小關節要動起來,指尖放在琴弦上。演奏小音符時,不使用揉弦,演奏中速音符時揉弦和弓速配合,弓速慢時,用揉弦來美化聲音,揉弦的頻率不易過慢,揉弦要很積極。揉弦只是調節音色,并非改變音準,手指在琴弦上,不要因為手腕,和其他關節的運動而改變音準。
像二胡曲《江南春色》基本上長音都會有揉弦來潤飾,表現江南的優美風景,《江河水》的揉弦很有特點,語氣的變化來變化,模擬人的哭腔,表現悲憤的情感,揉弦頻率不快,但幅度很大。《雪山魂塑》中描寫紅軍長征的情景,揉弦配合音樂會很緊張,在慢板中,描寫戰友的樂段時,揉弦要很慢,富有歌唱性。《蘭花花敘事曲》中抬進周家,揉弦充分表達了泣不成聲的表情。所以說揉弦的變化非常豐富,一般句尾揉弦的作用,有結束的感覺,揉弦的頻率很慢,然后慢慢結束。
(二)滑音
音樂來源于生活,滑音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這種關系要通過我們左手的技巧來表現,主要表現方式有:上滑、下滑、回滑、大滑等,手指在琴弦上上下滑動,配合右手運弓,把味道表現出來,手腕手指要松弛,才能滑動。
總之,技巧技術都是為音樂服務的,做好左右手的技巧訓練,使演奏的音樂更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