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摘要:沒有正確處理彈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關系是當下在高校鋼琴學習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誤區,筆者通過對國內多所高校鋼琴教學進行調研并結合自身多年的鋼琴教學經驗,認為在國內高校的鋼琴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必須在加強學生彈奏技術訓練的同時,注重音樂基礎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鋼琴教學 彈奏技術 音樂表現力
鋼琴以其音色華麗、音域寬廣、能演奏各種類型的樂曲的特點,一直享有著“音樂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鋼琴教學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鋼琴教學也已成為高校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它專業方向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專業必修課。但是,當下在高校鋼琴副科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誤區,即沒有正確處理彈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關系,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只重視彈奏技術訓練,忽視了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導致對音樂作品的詮釋不完美。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處理好彈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關系成為擺在鋼琴教學者面前的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
缺乏音樂表現力是當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鋼琴教學是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課程中的基礎課,而在當前鋼琴教學中,沒有正確認識彈奏技術與音樂表現力的辨證關系是普遍存在的誤區。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國內部分高校音樂系的教學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的鋼琴技巧訓練掌握不錯,手指在琴鍵上的跑動也比較清晰;在音樂表現力方面,他們也試圖加強,但由于途徑和方法等諸多原因限制,總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很多人為了走捷徑,在鋼琴學習中,片面的彈奏數量,認為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手指沒練習靈活,更不要提什么音樂表現力了,不如集中精力學習基本的彈奏方法使彈奏技巧更加嫻熟,等手指靈活后再開始培養他們的音樂表現力也不遲。二是只重視曲目的難度和數量,忽視了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致使學生演奏的音樂作品達不到理想的高度。
二、音樂表現力與鋼琴演奏的關系分析
鋼琴教學不同于一般講授書本知識為主的學科教學,它是以實踐為主的教學,它的主要任務教會學生逐步掌握鋼琴演奏各種技能,建立正確的演奏習慣,表達音樂的思想和內容。而演奏技能和音樂表現力是鋼琴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其中技巧、技能是手段,表現音樂是目的。
音樂表現力是演奏者通過自身的想象力和內心感受,講作曲家在譜子上所寫及隱藏在譜子之后的真正含義給展示聽眾的一種能力,C·P·E·巴赫曾說:“完美的表演是由能力構成的,是通過演唱或演奏使人的耳朵能夠領會到作品的真實內容和真摯感情?!蓖徊夸撉僮髌穼τ谝粋€充滿音樂表現力的演奏者來說,作品的音樂術語是生機勃勃,充滿了生命力,而對于一位缺乏音樂表現力的演奏者來說,作品的音樂術語則是蒼白無力,缺乏生命力。
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彈奏技術的訓練,還要加強學生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將熟練的演奏技巧與完美的音樂表現有機融合,以我們中國人特有的超然的思維辯別力、高度的感性與理性的平衡等東方文化特質,來詮釋世界各民族作曲家的心聲,使我們的演奏與國際接軌。
三、我國高校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對策建議
演奏技巧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重要前提,沒有演奏技巧音樂表現力更是無從談起;但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僅僅依靠演奏技巧的訓練是不夠的。筆者認為在我國的高校鋼琴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教師注重訓練學生的演奏技巧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音樂基礎素質的提升。音樂基礎素質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重要保障,提升學生的音樂基礎素質應從聽覺的訓練、內心歌唱能力的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三方面下手。
(一)提高音樂聽覺的訓練
良好的聽覺力是表現音樂的基本要素。音樂是空無虛渺的,只存在于聽覺中的藝術。提高音樂表現力首先需要訓練的就是音樂聽覺的能力。音樂是聲音,具有時間性,雖然它帶給人們的是長久的感悟及感染力,但他的音響效果稍縱即逝。因此想要做到對音樂有良好的直覺,必須增強對音樂聽覺的訓練,做到得心應手。
(二)內心歌唱性的能力培養
具備內心歌唱性是詮釋音樂作品的重要因素。只有發自內心才能彈出動人的音樂,演奏出優美的鋼琴作品。因此,啟發學生用內心的歌唱去帶動彈奏在鋼琴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彈唱結合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內心歌唱感覺的最好的辦法。演奏音樂作品時,內心隨著音樂流動,歌唱旋律,這樣就會輕松的表達出旋律的歌唱性,同時加上符合音樂情境的處理,音量的變化幅度等,自然而然地就會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三)訓練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思維能力的提升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內部驅動力。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其中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對提升音樂表現力具有主導意義。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一是要加強訓練學生的樂感。使學生能夠產生對音樂基本要素及作品整體的較貼近的想象力,首先要具備對音樂基本的感知能力。二是對音樂表現手法的研究。面對一首音樂作品首先要研究它的表現手法。從性質方面來講,主要分為描述性音樂作品與表情性音樂作品。描述性音樂的表現手法是通過音樂形象進行想象。如人物、場景,特定情境,大自然等都屬于描述性音樂的表現手法。而表情性音樂則是以感受、思考為主導線的音樂。一般用作品號及速度標記表示,通常沒有標題。這類作品都是經過對現實中的事物與當下社會的思考而作出的,并不是由一時一景引起的,具有深刻、豐富的內涵感受。而這些表達內心的感受則通常通過鋼琴作品的發展模式表現出來。三是增加學生的實踐演出經驗。豐富的實踐演出經驗是增強學生音樂聯想力不可或缺的因素。音樂是源自生活的感受,豐富各方面知識是提高音樂感知力的重要途徑。學習樂譜表面的音樂要素與積累實踐演出經驗,二者緊密相連,缺一不可。豐富的認知會豐富聯想,使學生更易理解作品,從而接近并表達作曲家的感受。
參考文獻:
[1]陳應時,陳聆群.中國音樂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陶亞兵.中西音樂交流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