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冰如
摘要:2008年-2014年六年間,我國鋼琴教學法研究的成果令人鼓舞。筆者選擇《中國知網》核心刊物的19篇文章進行分析研究,將其分為三方面綜述: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的研究成果、鋼琴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成果、鋼琴教材的研究成果。由此總結出鋼琴教學法研究的動向,提出筆者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鋼琴 教學法 成果 綜述
2008年-2014年六年間,我國鋼琴教材教法研究成果豐富,研究角度新穎,令人非常鼓舞。筆者選擇《中國知網》核心刊物有關鋼琴教材教法的19篇文章,研究有關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成果的文章有11篇,研究有關鋼琴教學方法創新成果的文章有5篇,研究有關鋼琴教材成果的文章有3篇。以上三方面都是研究有關鋼琴教材教法的熱點問題、新動向,筆者也進行了一些思考。
趙爽和趙月在2009年《教育與職業》發表的《試論高師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一文,對高師鋼琴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文中論述了鋼琴課程體系的創新和鋼琴教學法的改進。二位作者認為鋼琴教學不能只局限于技能課訓練,應該建設以鋼琴藝術史、演奏技術理論與鋼琴教學法形成的全面的鋼琴教學課程體系。對于鋼琴課程改進,二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增加授課形式的多樣化和提高鋼琴集體課教學質量的觀點是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的。
另一篇,楊凌云發表在2009年05期《音樂創作》中《師范院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法”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一文,以自身實踐為立足點,對“鋼琴教學法”課程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經驗總結。楊凌云通過切身體會認識到,鋼琴教材要集各家之長,教師觀念要更新,重視理論指導,提高學生科研能力。作者通過實踐,細致入微地觀察到了鋼琴教學中的每個細節,這對于鋼琴教學法課程建設有很大幫助。
鋼琴教學課程評價是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過程。劉驚鴻發表在2011年05期《音樂創作》的《初探高等院校鋼琴課程的教學評價》一文,集中對地方高校鋼琴課程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弊端進行評論,作者指出高校鋼琴教學評價應該是鼓勵學生表現自我,以教師為中心。他還提出鋼琴課程考核標準應該分普修生、主修生和畢業生三類,根據他們的特性用不同標準分值計算。劉驚鴻對鋼琴課程評價系統的評定,保證了鋼琴教學課程的質量,推動教學的發展。
(二)鋼琴相關教學課程的改革
張艷紅2009年發表在《藝術百家》的《關于鋼琴理論課開設的探索研究》文中,著重對高職院校鋼琴教學開設鋼琴理論課的重要性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她認為理論課的開設可以鞏固學生鋼琴彈奏知識,對學生視野的拓展、能力的培養和興趣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在鋼琴理論課的內容和課程安排上,她認為要重視鋼琴藝術史、鋼琴教學法和鋼琴伴奏理論的學習。筆者認為,這些理論課程的開設是對鋼琴演奏有力的補充,是非常具有實用性的課程。
石敦崗2008年發表在《中華文化論壇》中一篇名為《非鋼琴專業課程改革淺談》一文,針對于非鋼琴專業這個群體的學生,從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兩方面展開討論。在課程體系方面,他認為非鋼琴專業課要以大班制理論教學為主,重視藝術實踐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重視20世紀近代鋼琴音樂和中國鋼琴作品,重視伴奏與合作的培養。對于非鋼琴專業課程的改革關注的研究比較少,這篇文章的出現有助于我們重視非鋼琴專業的課程設置。
宗勵2011年發表在《音樂創作》的《高師數碼鋼琴集體課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一文,以高師數碼鋼琴集體課作為切入點,探討在認識、定位、管理制度、受眾面缺失等觀念問題的教學影響。此外,他還提出鋼琴課程改革的內容被異化或者簡化、學術理論的劃分和體系的不完善的現象。筆者認為宗勵對于當前數碼鋼琴教學出現的問題和現狀認識深刻而犀利,這不僅促進數碼鋼琴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整個鋼琴教學的發展。
(三)湖南大學音樂學院的研究展示了中國鋼琴教學課程創新的新成果
湖南大學音樂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鋼琴》在教學團隊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的創新上都實現了新的構架。由鄒艷香和朱詠北于2011年在《音樂創作》中發表的《綜合、多元、創新——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鋼琴>特色解析》文中,指出其精品鋼琴課程在課程建設的構架、教學方法新系統和創設鋼琴訓、演的新型教學模式三大特色。特別是創設鋼琴訓、演的新型教學模式中,筆者認為它有效地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和系統性。另一篇還是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匡勇勝和朱詠北于2013年在《中國大學教學》發表的《基礎鋼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與思考》文章。二位作者把湖南大學音樂學院國家級精品課程《基礎鋼琴》資源共享課建設與我們分享。這門共享課程有以下三點優勢:1.課程優勢:單一的基礎鋼琴教學科目升級為綜合的鋼琴課程體系;2.師資:鋼琴教師轉變為鋼琴音樂文化教師;3.教學優勢:單一教師個性化教學與集體智慧共性化教學相結合。運用網絡這個媒介,把精品共享課程最大限度的實現國內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均衡。筆者認為精品共享課程的建設為高師基礎鋼琴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學參考方式,這順應了當前國際綜合性人才培養趨勢,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展學生的視野,也為我國鋼琴法課程的創設提供了一些新的啟示。
總之,2008年-2014年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學改革與創新中,同行們紛紛都提出了改進的方法,有些甚至是通過實證總結出來的經驗,非常寶貴。此外,鋼琴相關專業的教學課程設置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非鋼琴專業的課程設置、鋼琴理論課程的開設、鋼琴數碼集體課程出現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鋼琴教學過程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引發我們深思和反省。湖南大學音樂學院對《基礎鋼琴》這門鋼琴課程創新和發展,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的認可。他們還運用網絡平臺,意建設資源共享的精品課程。湖南大學音樂學院在鋼琴教學研究的突出成果是值得其他地區學習的。
二、鋼琴教學方法創新研究成果
(一)鋼琴教學方法改革
2008年-2014年間,鋼琴教學方法有了一些創新發展。在鋼琴教學法創新的文章中,王昌逵2010年發表在《人民音樂》上的《高師鋼琴教學法課彈性教學與個性教學的重組》一文是值得關注的。文中對于鋼琴教學課程中出現的個體差異,他提出運用模塊結構分析方法,模塊由A、B、C三個部分組成,這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鋼琴文化的認知、情感及技能等方面盡可能得到發展。彈性教學法是很靈活的教學方法,包括彈性上課、彈性作業、彈性評價三種教學方法,作者把它運用到鋼琴教學法課程中是非常有創新性的,給高師鋼琴教學法課程開辟了新視野和思路。
沈茜2012年在《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的《控制聯想在鋼琴課堂中的運用》一文中,開辟了美學在鋼琴上的運用。控制聯想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意在提高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演奏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多解性的音樂,并對其進行再創造。沈茜在文中還進行了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和教學評估,這些對于控制聯想運用到鋼琴課堂未來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心理學理論的引入
在鋼琴教學法的文章中,把鋼琴教學與心理素質聯系到一起是比較少的。段微在2013年《教育與職業》的《關于高師鋼琴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文中,闡述了高師鋼琴實踐教學的內涵,并對高師鋼琴實踐教學與基礎技能、心理素質、社會實踐、創新四方面的關系進行探討。段微認為鋼琴彈奏技能的完成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技能彈奏結合的過程,老師在鋼琴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要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煩躁心理和自卑心理。由此看來,心理素質在鋼琴教學中也是尤為重要的,人們需要把它重視起來。
(三)借鑒國外鋼琴教學法
丁寧在2012年《中國教育》發表的《借鑒 Seminar 教學法,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文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丁寧借鑒英國大學中Seminar(討論、研討)教學法,運用到《鋼琴教學法》的課程改革與實踐中。作者通過三年的教學實踐,Seminar教學法給課堂帶來活力,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增強。Seminar 教學法在鋼琴教學上的運用,是一種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值得我們借鑒。
鋼琴教學法從國外學習借鑒的文章還有郝榮榮和張淑珍在2009年《電影文學》中發表的《從電影到烏克蘭鋼琴教學風格的探究》一文。作者通過兩年多在烏克蘭留學學習,由“烏克蘭詩電影”的主體風格引出烏克蘭與音樂的關系,從而總結出烏克蘭鋼琴教學法和風格的特點,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他們重視音樂表現和公正的教學評估標準。這讓我們認識到孤立地學習音樂是不行的,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學習。正如電影中展現音樂,在音樂中詮釋電影文化內涵和哲理一樣。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從2008年-2014年鋼琴教學法在國際交流和跨學科借鑒逐漸增多,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它意味著我國鋼琴教學視野越來越寬廣,學術角度越來越多元化。
三、鋼琴教材的研究成果
作為高師鋼琴教學活動的媒介和載體——鋼琴教材在高師鋼琴教學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教材不僅能促進鋼琴教學的發展,還能提高學習者的興趣。趙英華2008年發表在《人民音樂》的一篇名為《一部兒童鋼琴教材帶來的啟示——解讀<巴斯蒂安鋼琴基礎教程>》的文章,“巴斯蒂安教程”是充分考慮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提倡對音樂者綜合音樂素質的全面培養。教材的主要特點是入門簡單,理論與技術緊密結合,傳播文化。看似一部簡單的兒童鋼琴入門教材,實際上蘊含了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教學經驗。這是值得我們從事鋼琴教學工作者研究和借鑒的優秀范本。
2008年-2014年間,有關我國鋼琴教材成果的有《鋼琴普修教程》和《鋼琴實用教程》兩部教材,深受大家好評。鄒艷香于2012年在《人民音樂》中寫了一篇名為《匠心獨妙的<鋼琴普修教程>》文章,文中對這部教材進行了總結和分析。這部教材將鋼琴教學法、即興伴奏、鋼琴藝術史與鋼琴學習同步開始,編者匠心獨妙地將鋼琴及與之相關的多門學科有機融合,意改變學生學科知識割裂現象。另外一部教材就是《鋼琴實用教程》,這部教材是被全國音樂師范院系普遍采用。周蔭昌作為這套叢書的主編,于2013年在《人民音樂》寫了一篇《促進帶有時代感鋼琴教學跨越式發展——<鋼琴實用教程>序》文章,他認為這套教材著重從拓展曲目、完善鋼琴教材體系、增強鋼琴教學實踐導引和實現“鋼琴教程”與“鋼琴教學法”的貼近互補四個方面解決鋼琴教材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從這幾篇文章中,筆者認為現代鋼琴教學中,教材選編和理念都存在著很大的完善、改進空間。
總之,在2008年-2014年間有關鋼琴教材的文章主要集中在教材的推薦和介紹為主,鋼琴教學法和全面的素質教育都是重點。
四、結語
通過對2008年-2014年中國鋼琴教學法研究成果的梳理,筆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2008年-2014年我國鋼琴教學法的研究角度和范圍還是局限于師范類,對于社會鋼琴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研究不夠。只有加大社會基層鋼琴教學的研究,才能促進高校鋼琴教學穩定的發展。
(二)在我國現行的鋼琴教材中,中國鋼琴作品較少、中國鋼琴作品的研究和鋼琴音樂文化的研究更少。我國民族音樂浩瀚、音樂文化深厚,應該重視中國本土的鋼琴音樂教育研究。
(三)中國鋼琴教學研究發展不均衡,以區域性發展為主,全國并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以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例,他們在教學團隊的建設、教學內容的改革、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上都實現了新的構架,研究成果也頗為豐碩。而全國其他地區在鋼琴教學法中的研究就顯得比較單薄。
(四)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運用實證方法的研究還是比較缺乏。
參考文獻:
[1]王昌逵.高師鋼琴教學法課彈性教學與個性教學的重組[J].人民音樂,2010,(03).
[2]沈茜.控制聯想在鋼琴課堂中的運用[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1).
[3]周蔭昌.促進帶有時代感鋼琴教學跨越式發展——《鋼琴實用教程》序[J].人民音樂,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