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
摘要:根據我國少管所的教育現狀,可以將對少年犯實施的音樂教育形式分為音樂課堂與音樂課外兩種形式。而根據課堂組織形式,適合于少年犯的音樂課堂形式則可以分為:音樂主題課、音樂活動課和合唱課。
關鍵詞:未成年犯 音樂主題課 音樂活動課 合唱課
音樂是陶冶人的藝術。自古至今,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們。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音樂的教化作用,他認為禮樂是相互融合的,音樂能夠教化,感染人和規范人的行為。現代神經生理學認為音樂對生物神經結構,特別是大腦皮層,有直接影響,證明了音樂是適合用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因音樂治療的特殊性與實用性,我國的監獄已經嘗試引入音樂治療幫助罪犯進行心理調整。少年犯是年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觸犯法律的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恰處于倫理道德觀念形成時期。對少年犯的教化和改造直接關系著少年犯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因此,在少管所對少年犯實施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一、音樂主題課
音樂主題課是選用某個音樂主題(例如:國魂、親情、友情、人生等)設計以音樂鑒賞、音樂表達、音樂創造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音樂主題課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發揮音樂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音樂主題課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少年犯的心理狀況以及對少年犯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音樂主題,組織教材,形成系統的教學內容。通過有效地設計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使少年犯身心發展的目標在教師的音樂課堂設計與音樂課堂實踐中得以完成。在音樂主題課中,音樂教師應創設情境,巧妙運用教學媒介,巧設問題,語言誘導,使個體在情感體驗中,思想得到升華,達到教育目的。
音樂主題課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有:
(一)根據少年犯心理現狀,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我國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規定我國音樂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少年犯在思想道德觀念上、法律意識或者心理健康狀態上有別于普通青少年。少年犯在犯罪類型上分為:思想道德缺乏型、法律意識淡薄型、心理問題型和綜合型。因此,對于少年犯的音樂課的教學目標的設立,應建立在充分了解少年犯心理現狀的基礎上。對少年犯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除了參照我國音樂課程的總目標外,還應注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計。
(二)以具體的教學目標為依托,編排適合少年犯的音樂教學內容
在音樂主題課實施前,教師應研究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確定音樂主題課的音樂主題。教師根據音樂主題,選擇具有藝術性與思想性的代表作品。例如:南京師大附中的特級教師在給監獄犯人進行音樂課教學時,他給每一堂音樂課都確定一個音樂主題,這些音樂主題包括:道路、媽媽、故鄉、朋友、愛情、生活、自然、社會、命運等。音樂教師根據少年犯的心理現狀,在音樂教學內容的編排過程中,教師除了考慮所選音樂作品是否符合本節課的音樂主題外,還應充分考慮音樂作品的藝術性與思想性。教師要認真研究所選的音樂作品,挖掘音樂作品中蘊含的能夠喚起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產生共鳴的部分。
(三)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
對于普通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少年犯的音樂教育更注重通過音樂教學,加強對少年犯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依據制定的對少年犯的具體的音樂教學目標,教師要巧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實施音樂主題課教學,例如:講授法、演示法、談話法、發現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的設計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例如:設計一個以“人生”為主題的音樂主題課,課的開始部分我們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少年犯進行對“人生”的思考。教師走進教室,用親切的目光與少年犯交流,向少年犯傳達信任與尊重。教師播發貝多芬的交響樂《命運交響曲》。欣賞音樂同時,請少年犯做一道選擇題:請在這三人中選擇一位你認為能夠造福人類的人。A.篤信巫醫,有兩個情婦,有多年的吸煙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經兩次被趕出辦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量的白蘭地,而且曾經有過吸食鴉片的記錄。C.曾是國家的戰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習慣,不吸煙,偶爾喝點酒,但大都喝一點啤酒,年輕時從未做過違法的事情。問題的答案是: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身殘志堅連任四屆美國總統;B.是溫斯頓.丘吉爾,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是阿道夫.希特勒。通過談話法引導教育學生: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過去的榮譽和恥辱都只能代表過去,真正能代表你一生的是你的現在和將來的所作所為。
二、合唱課
有關少年犯的心理問題調查顯示, 在封閉的少管所的管教環境下,眾多的少年犯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其主要表現在情感障礙、認知障礙和人格障礙。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心理音樂治療理論中,常通過歌曲討論的音樂治療方法對患者在認知層面進行干預,引導患者對歌曲內容、音樂旋律體驗進行討論,發掘其潛意識的情感矛盾,以達到改變其錯誤認知的目的,從而促進人格體系的正常發展。合唱課是一種直接而經濟的音樂教學形式。由于合唱的組織形式特點,一方面,合唱是以人聲為載體,不需要每個合唱者具備器樂,另一方面,合唱規模可大可小,在少年犯中實施合唱課,即簡便又能夠在起到音樂普及的作用。
對少年犯實施合唱課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通過調查問卷,掌握少年犯的基本情況。(包括少年犯對音樂內容的喜愛傾向,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狀況,少年犯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現有水平等等。)
2.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分組分步驟進行合唱指導與練習。
少年犯文化與音樂素養普遍不高。因此,在合唱教學中,首先可以選擇將每個聲部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單獨學唱,這樣可以避免互相干擾。在學唱過程中,由于少年犯心理或情緒的障礙等因素,出現對歌詞或較難唱的旋律部分,產生不正確的理解或產生認識誤區時,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大家討論,共同解決問題。當小組成員掌握好各聲部的演唱時,再進入排練階段。
3.在合唱教學中,教師借用多媒體等教學媒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涵,達到美育與德育的目的。
三、音樂活動課
對少年犯實施的音樂活動課,它打破了音樂學科知識嚴密的邏輯組織界限,以少年犯的認知、興趣與心理現狀為基礎,將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音樂活動課的最大優勢在于:課堂題材的選擇與組織在學習情景中進行,尊重少年犯的自身的需要和興趣。音樂活動課強調發揮少年犯的主體意識,少年犯有較大的學習自主性,易于調動少年犯的學習積極性。
音樂活動課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方面有:
1.音樂活動課強調發揮少年犯的主體作用,少年犯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心理狀態有別于普通青少年,因此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綜合因素,運用教學機智,巧妙地預防與有效處理課堂的突發事件,引導少年犯向正確的認知方向發展。
2.音樂活動課在以少年犯為中心的基礎上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積極引導少年犯朝美育、德育等教學目標發展。
少年犯的教育與改造直接關系到少年犯重新走上社會的行為,是促進少年犯身心健康發展的唯一途徑。在少管所實施音樂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對少年犯實施音樂教育的相關研究極少,對少年犯實施音樂教育存在廣泛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空間。而對少年犯以音樂課堂的形式進行音樂教育是一個需要音樂工作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廖穎,魏飚.淺析音樂治療在監獄心理矯治中的運用[J].法制與社業,2008,(16).
[2]梁超;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問題研究[D].西安:西北工業大學,2007年.
[3]Ashford S,Lee C,Bobko P·Content,causes,and conse-quences of job insecurity:A theory-based measure and sub-stantive tes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9,3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