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呼聲日益強烈,各地、各校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出現了重形式、輕實效的傾向,甚至不加甄別地把傳統文化“一股腦”拋給學生,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的糟粕,這些不好的現象必須引起重視。
讀經典 近年來,某些地方或學校熱衷于搞“千人誦讀經典”活動,場面可謂壯觀,但方式有待商榷,效果有待觀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誦讀經典十分必要,但教師應該注重日常講解、細節滲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優秀經典的內涵,避免流于形式。圖為某校開展的“千人誦讀經典”活動。
穿漢服 以服飾文化切入理解傳統文化,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在學校教育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古代的服裝設計去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而不應過分注重“穿在身上表演”。圖為河北石家莊某小學的學生身穿漢服向孔子畫像行禮。
開筆禮 朱砂一點,開啟智慧。這是中國傳統教育中啟蒙教育的重要習禮,目前許多學校在一年級新生入學時都舉行這一儀式。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一種禮儀,就應該遵循傳統的規則,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氛圍,使心靈受到觸動。圖為某小學開展的“開筆禮”。
跪拜禮 傳統文化中也有不適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東西,在日常教育中應該注意剔除,例如孝道文化中的“埋兒奉母”、古代體現尊卑觀念的跪拜禮等,都是應該摒棄的糟粕。圖為北京鳳凰嶺書院開學典禮上學員跪拜老師的場景,引發較大爭議。
辦私塾 近年來,私塾教育在國內民間悄然興起,從上海的孟母堂到深圳梧桐山的讀經學堂,各式私塾不斷出現,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這種回歸傳統的教育模式,目前尚存有爭議,除了涉嫌違反義務教育法,其教育質量也難以衡量和保證。圖為某私塾內的一個教學場景。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