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濟
摘要:鋪裝是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實地調研為基礎,足下感知德國鋪裝,通過廣泛搜集素材,從美學角度、功能角度、生態角度、文化角度、人性化角度等多角度解讀德國鋪裝,分析德國鋪裝設計方法,以期給我國景觀設計中鋪裝的充分及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鋪裝;景觀;多角度;設計
前言:
行走在德國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著城市的文化氣息,享受著慢節奏的生活,無需緊緊張張,設計師巧妙地利用鋪裝放慢了行人的腳步,而隱藏在鋪裝里的故事也得以被傾聽。
一:鋪裝的定義與種類
鋪裝景觀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界定了空間及場所,是人們為了某種需要或目的而給予地面的某種特定形式,是文化景觀的一部分。本文中所說的鋪裝景觀指的人們為了某種需要而改變了的硬質或軟質的地面。
二:德國鋪裝整體特點
軟硬質鋪裝之間恰倒好處的銜接,德國鋪裝注重自然,軟硬質結合,軟硬質鋪裝之間的銜接恰到好處。
三:多角度解讀德國鋪裝
在德國,鋪裝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街小巷每寸土地都留下設計師精心設計的影子,對于德國鋪裝設計進行多角度的解讀,有利于我們更好的利用鋪裝實現不同的設計目標。
3.1鋪裝與美
通過將不同質感、不同色彩、不同紋樣、不同形狀的鋪裝材料進行有組織的設計,對空間起到了裝飾作用,給人最直接的視覺感受。
3.2鋪裝與功能——導、空間界定
將地面鋪裝與空間信息相結合,通過不同的顏色、材料以及鋪裝的形式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使其能夠給行人提供空間指示性信息,是鋪裝的導向性功能。如慕尼黑老城區在建筑入口區域,采用色澤艷麗的曲線的紋樣引導人們進入內部空間。
德國有著完善的人行道、自行車道等綠色廊道系統,自行車道與車行道之間、自行車道與步行道之間通過鋪裝的變化來界定,這樣加強了空間的識別性,對人們的行為起到約束作用,引導人們各行其道。
3.3鋪裝與生態——雨水管理
考慮到德國多雨的氣候特點,在鋪裝設計上德國大面積采用經久耐用的透水性土石鋪裝,使降落到地表的雨水更好的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既避免了大量雨水以徑流的形式流失,也有效減緩了城市雨洪排水壓力。
3.3.1路旁停車區設計
德國在進行鋪裝設計時,最大限度的利用鋪裝進行雨水下滲,使雨水回歸地下,城市車行道旁的停車位采用嵌草的塊石鋪裝,亦或采用砂礫鋪路的形式使下雨在道路產生的地表徑流能夠順勢流一側的滲水性區域。
3.3.2道路雨水組織
對于街道排水,在設計上結合地面坡度,采用透水性石材鋪裝,線性引導水流,線性石材鋪地使在增加雨水入滲、減緩地表徑流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圖11)。這種生態性的設計無處不在,對于人行道邊緣區域,采取同樣的方法。
3.3.3私人住宅雨水入滲設計
德國對于私人用地的排水也有著世界上最嚴的法律,私人住宅區域的雨水不得排放到公共用地區域,必須采取就地雨水滲透的措施,這樣就形成了在私人住宅屋檐下的碎石鋪地景觀,這種鋪地設有效的解決了雨水下滲的問題。
3.4鋪裝與文化——符號文化、象征性
鋪裝作為一種景觀,也是文化傳遞的一種形式。弗萊堡老城區的很多店鋪門口采用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石子拼貼成與店鋪相關的圖案,作為一種信息符號,集趣味性與引導性于一體。
3.5鋪裝與人——人性化
在鋪裝設計上,德國將人的需求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德國慢行交通系統的發達還體現在有著豐富的軌道交通上,而城市地面有軌交通也帶來了噪聲的污染,在慕尼黑和弗萊堡穿梭于城市街道的有軌電車下鋪有草坪,在降低噪聲的同時,也打破了硬質鋪裝的均質性。
四:總結
本文分別從鋪裝與美、鋪裝與功能、鋪裝與生態、鋪裝與文化、鋪裝與人多個角度解讀德國鋪裝,分析了德國鋪裝設計特點,在學習德國鋪裝設計手法的同時,學習德國設計工作者的精益求精的態度與精神。同時應當注意的是,在進行場地鋪裝設計時應該多方面考慮,從多種效益出發,進行綜合性設計,協調處理好多種問題的鋪裝設計方法是中國設計者應該著重考慮的。
參考文獻:
[1] 孫雨. 柏林的城市鋪裝[J]. 華中建筑, 2010, (9):83-86.
[2] 梁曄. 公共建筑的室內外空間地面鋪裝分析比較研究[D]. 合肥工業大學, 2012.
[3] 禹曉峰. 從透水性材料談園林鋪裝設計[D]. 北京林業大學, 2007.
[4] 任素華. 鋪地景觀的文化解讀[D]. 同濟大學, 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