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奇
摘要:基本農田是耕地中的精華,關系國家糧食安全、人民生活和農民切身利益。妥善解決基本農田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僅要重視數量的保護,更要重視質量高低。
關鍵詞:耕地;基本農田;土地利用規劃;土地開發
耕地是十分寶貴的資源,是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由于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質量差,耕地后備資源短缺、土地利用低下等矛盾突出顯現。
我們面臨的耕地保護形勢
(一)人均耕地少,分布不均衡。我國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但由于人口眾多,分配到人頭上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我國山地多,平原少,荒漠和耕地以外的其它土地面積大,可耕種的土地就愈顯得彌足珍貴。
(二)耕地質量差,土地退化嚴重。就耕地的分布來說,有百分之六十六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區。另外,還有九千一百萬畝耕地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需要退耕還林。
(三)后備資源不足,耕地的利用率較低。我國現在還有二點零四億畝荒地,但出于生態保護的需要,又不能全面開發,這樣可補充的耕地就少之又少。
耕地保護形勢異常嚴峻,我國耕地利用的現狀迫使耕地保護必須加強。但我們究竟怎樣才能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更好的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呢?
做好耕地保護這項工作,我認為我們要做的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完善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的規模
(一) 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二)優化規劃模式,協調與土地利用規劃的關系.
二、加強規劃計劃管控,從源頭上嚴格保護耕地。加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控力度。按照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依據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限定城市開發邊界。城市建設用地不得超出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邊界。村莊建設控制在規劃確定的村莊建設用地范圍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整,要與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相適應,確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
三、科學依法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和高標準建設。嚴格劃定并永久保護基本農田。根據土地變更調查和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將保護責任落實到農戶。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進行全程監管。設立基本農田標志牌,接受社會監督。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實行永久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和改變用途。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根據全省基本農田分布,合理分解基本農田建設任務。通過實施農田平整與培肥、農田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與生態、田間道路等工程,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產能,改善生態環境,建設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設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專項資金,滿足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資金需要。
四、堅持數量質量并重,切實加大補充耕地力度。
(一)努力增加補充耕地面積,開展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準確掌握耕地后背資源狀況。按計劃及時完成補充耕地任務,確保各類建設對補充耕地的需求,優先滿足國家和省重點項目的補充耕地需要。加強土地整治項目的建后管護,防止邊整治邊撂荒和土地整治后又被建設占用。
(二)切實提高補充耕地質量。完善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制度,后備資源優先開墾為耕地,具備條件的優先開墾為水澆地,新增耕地質量等級要不低于周邊原有耕地質量等級。開展現有耕地改造,通過土地整理提高耕地等級。實行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制度,建設占用耕地需剝離耕作層,用于補充新的耕地。
(三)各地統籌耕地占補平衡。各地要立足于本地后備資源的開發利用,自求平衡,但允許跨區補充耕地。支持建設用地單位履行法定職責自行補充耕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補充耕地項目的工程建設。
五、嚴格土地執法監察,嚴肅查處耕地破壞行為。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動態巡查、群眾舉報等手段,對耕地進行全天候、全覆蓋監測。對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集中連片區等違法高發地區,加大巡查頻率和執法力度。加強國土與公安、檢察、法院等機關的協同配合,形成查處合力。防止借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之名搞非農業建設。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在不改變耕地用途、不破壞基本農田種植的條件下,積極穩妥推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