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摘要:民族聲樂教學、歌劇表演,這兩者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交集,本文將主要針對民族聲樂教學和歌劇表演藝術的銜接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在民族聲樂中增加歌劇表演的含義。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 歌劇表演 銜接
我國的文化體制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使得民族聲樂的教學已經逐漸引起了很多高校的關注,所以說民族聲樂教學的內容只有在實踐的層面上才能夠得到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在聲樂領域中,有一個最高的表演形式,那就是歌劇,歌劇和音樂會相比較,歌劇的表演性要高很多,主要是因為歌劇的內容要比其他的音樂表演形式豐富,而且服飾的搭配上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所以說在民族的聲樂教學中融入歌劇的表演,能夠更容易讓學生記住聲樂的相關知識,從而提升了教學的效率。
一、歌劇表演藝術繼承了民族聲樂
我們在時代的碾壓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審美觀,但是由于受到時代和民族文化的影響頗深,因此我們的審美觀又偏向了傳統文化領域,可以說傳統的聲樂體系就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能夠發展的前提,一般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的表演手段都是延伸與傳統戲曲中的手、步、身、眼,而且所表演的形式和傳統的戲曲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的表演者只有在模仿的基礎上才可以真正的了解到其中的真實故事,這樣才能夠用民族聲樂的形式來表現出來。可是,現代的民族歌劇表演和相對傳統的戲曲表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主要的差距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從表演的體系和演員的相關要求來說,民族歌劇的表演體系沒有傳統的戲曲表演體系大,而且民族歌劇對演員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亞于我們的國粹京劇。第二,從表演內容上來說,民族歌劇表演比較注重的是故事,而傳統的戲曲表演則是運用復雜的表演形式和語言將任務的感情完美地展現出來,這樣也就進一步增強了戲劇性的效果。
所以說我們民族歌劇的由來其實是在民族聲樂和傳統戲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我國的民族歌劇就是戲曲表演的繼承,因此我們說如果想要將演唱人員的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層面的話,就一定要借鑒傳統戲曲的表演手段,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表演方式將傳統的戲曲和自身科學的發聲方法進行有效結合,讓聽眾能夠從演唱人員的歌聲當中真是的感受到任務的性格和即將接受的命運,這樣絲絲入扣,緊抓人心的表演才能夠打動人。所以我們將學生表演能力的培養歸納在了民族聲樂教學的范圍內,這樣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民族歌劇的理解。這樣的一種做法對我國現階段聲樂的發展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含義的。
二、歌劇表演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我們將歌劇表演真實地納入到聲樂的教學當中,能夠讓聲樂教學的效果更加明顯,能夠讓學生真實地提高音樂學習的能力,因為歌劇藝術是我國聲樂藝術中最高的表演形式,所以對歌劇藝術的相關素質要求也是最高的,對表演者額形象、形體以及表演能力等多個方面都要進行評估,可以說歌劇藝術的綜合性是相當高的,歌劇藝術和傳統的音樂會獨唱所不同的是歌劇的表演人員除了要表演好自己的角色之外,還要表演其他聲部,因為歌劇和其他的傳統聲樂不同,它在表演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和聲和重聲,這些地方都是需要表演人員進行演唱的,如果表演人員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只是去表演自己的自身角色而沒有考慮到和聲和重聲的話,那么整個表演的效果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在聲樂教學的課堂上,增加歌劇表演課程,就能夠讓學生感受一下最高水準聲樂的難度,以及它的聲部變化,此外還能夠讓學生真切地理解故事的真實情況,而通過正面的交流,學生還能夠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監督自己不斷地去改善和完善自身的缺點。由此可見,在聲樂教學的課堂上增加歌劇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好處是最大的,也是目前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
三、歌劇表演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詮釋能力
我國的京劇大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情感是藝術家的靈魂。一個演員如果失去了對情感的表達,那么這個演員也只是一個演員,永遠也不會成為藝術家,真正的歌手會用自己的聲音和情感將所要表達的情感詮釋出來,而不是沒有任何情感地唱歌,從我國的聲樂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生都存在重視歌聲而不重視歌情的現象,學生只是一味地追求聲音的完美。但是對音樂作品中的真正含義并沒有幾個學生會在意,學生認為唱得好就可以,殊不知,那跟讀音樂作品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好聽一點罷了,缺乏對音樂作品內容的理解,也就沒有辦法將音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整地展現出來,而在聲樂作品增加歌劇表演能夠增強學生的表演能力,學生此時可以通過歌劇表演的形式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地分析,在了解了音樂作品的內涵之后再進行表演,這時學生就可以將音樂作品真是的全面地展現出來了。
四、歌劇表演能夠將歌劇藝術多層次的表現出來
我國的民族歌劇素材自第一部民族體裁的白毛女開始,就采用了民歌和戲曲的傳統音樂元素對歌劇進行編排,而且在塑造歌劇人物的也是將傳統的音樂風格融入到了其中,在表達藝術成就的時候,比較擅長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情緒的變化,這和西方歌劇的創作原則是有個的區別的,我國最開始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是采用民族聲樂的表現形式進行的,有的歌劇中的主要唱段甚至還成為了民族聲樂比賽的規定曲目,可見其重要程度。民族歌劇的音樂創作是我國民族聲樂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還沒有把握好舞臺表演的相關技巧,有的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知識也是了解甚微,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基本上是不看歌劇的,這就進一步的加大了教學的難度,基于此種情況,我們要加強學生的綜合技能的培養,此外還要講歌劇表演的綜合性訓練歸納到教學的課程中,盡量不要讓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聲樂技巧,還要增加學生表演歌劇的機會,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現階段單單依靠聲音技巧是沒有辦法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的,因此我們還要在舞臺的表演上下功夫,增強學生的情感詮釋能力,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的同時,將舞臺表現能力也激發出來,為學生鋪好演唱的道路,為我國的聲樂教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朱雁.戲曲藝術對民族歌劇表演的影響[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01).
[2]胥昌秀.歌唱語言藝術[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