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2013年3月14日,玉林市玉州區東環小學(以下簡稱東環小學)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他們走進校門后,既不參觀校園,也不聽取匯報,而是直奔教學樓,直接觀察課堂教學。當走到該校2010(10)班的走廊上時,他們在“思維展臺”前停住了,領頭的一人指著一張張天馬行空、縱橫交錯的學習大卡說:“在小學里也有德國思維訓練的內容,太好了!”說這話的人,正是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原來,秦斌正在帶隊調研我區實施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簡稱有效教育)教學改革的情況。
面對上級領導的肯定,帶著激動與自豪,東環小學校長龍玉潔將學校近年來實施有效教育教學改革的情況以及學校的辦學情況一一道來……
尋找突破口
東環小學創建于1995年,是玉林市區新建的一所全民所有制完全小學。早在建校初期,該校就開展了“培養學生特長校園活動”模式研究,歷經“創素質教育之優 示全面育人之范”的實踐與“新校園文化育人”的探索,辦學質量不斷提升。2012年,隨著市政府遷址、全市實施“學校建設大會戰”和設立新城區,東環小學的生源由原來以政府機關單位子女為主變為以原住居民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驟然面臨很大壓力。
“在新建學校和升級改造的學校不斷增多、生源欠佳、政策傾斜有所減少的情況下,我們該以什么為突破口,再次實現教育提質?”帶著這樣的疑問,龍玉潔校長與學校領導班子以“教育創新”作為學校的文化追求,開始了一系列探索。
2012年春,該校開始嘗試將有效教育引入學校全方位常態化管理工作中。當年,該校將學校文化核心定位為“博慧”“創新”,確立了“和諧發展 人人成功”的辦學理念。一開始,該校的教學改革著眼于新課型的應用及推廣實踐,可在2012年底,在某次接待江浙名校教育考察團的評課時,嘉賓們的點評讓校領導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課堂評價平淡無奇,未能觸動聽課者的心。怎么辦?龍玉潔校長隨后到當地的兩所優秀課改學校聽課,課后虛心向這兩所學校的領導及玉州區教研室的專家請教。“我終于頓悟:訓練學生思維的秘密武器是哲學方式課型。學校一定要把這個課型做實做好。”她說道。
時任學校教務處副主任龐錫蘭曾成功運用“要素組合方式+哲學方式”上過一節作文指導課,由此成為該校小學生哲學方式課探索試點第一人。新的探索在她所帶的班級開始后,她經常與學校領導、同科組老師交流實踐情況,教師們也常到她的課上聽課,共同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2013年初,該校終于摸索出了小學哲學方式課的上課流程:(師)出示開放性素材→(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匯集整理問題→(生)民主篩選問題→(生)主題探究+目標演化→(師生)升華拓展+學科滲透。隨后,龐錫蘭以“教室”為素材,在校內執教了一堂展示課,在學生呈現的思維大卡上,滿是學生對教室千奇百怪的構想——沙灘上的教室、云間的教室、可實現多功能轉換的教室……學生所呈現的構思突破了現實教室的局限,在時空上有了很大的跨越。后來,這些思維大卡被展示在2010(10)班的外墻上,成了2013年廣西基礎教育學校教室裝備現場會的一個亮點,受到了來訪嘉賓的廣泛關注。
“小試牛刀”的成功,正式拉開了該校有效教育實驗向縱深發展的帷幕。
創建教研團隊
2014年12月10日,東環小學教務處副主任梁佳妮展示了一堂活色生香的數學課。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我們團隊來展示!”“我回答!”“我補充!”“我來點評!”……教室里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展現出了自信、思辨的風采。看到這一幕,前來聽課的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模式調研組組長謝學賓欣慰地說:“如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課都能這樣上,那基礎教育改革就有希望了!”
東環小學的有效教育課堂能夠得到專家的高度贊賞,離不開該校創建的校本教研活動方式。2012年,該校結合本校教師數量大、中年教師比例大、部分教師專業發展不精的狀況,提出了創建“年級教師學科教研團隊”的設想,試圖將校本教研的權力和工作重心下移至各學科組,讓各年級學科團隊負責組織開展本年級的教研活動,由學校教務處統籌指導,形成三級教研網絡。該校副校長周言清說:“教研活動的有效性體現在教學研究要切實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教師有探討和解決問題的愿望。通過研討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這樣的教研活動教師才樂于參與。”
據周言清介紹,該校的“年級學科教研團隊”以專題研究為形式,以集體研討為手段,以研究課為載體,將專題研究分為兩類:一是以學校教研團隊組織開展的有關有效教育課型方式在學科應用方面的研究,二是以年級學科團隊開展的學科內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如此細致分工下來,教師研究的目標明確,方向清晰,教師在點與面的研究中找到了各自的“組織”,同一團隊的教師組織互相聽課,整個團隊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該校教師阮雪蓮是年級教研團隊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學習方式的訓練課,學習方式的應用課,現在已經常態化,我們的教研團隊也在不斷的培訓、探討、總結與實踐中日漸成熟。比如我們團隊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板卡的使用、師生的約定、表達的呈現、單元組的組建、團隊合作的操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樣的教研方式惠及了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師。余文妍老師剛從鄉下調到該校任教時,無論是課堂紀律還是上課流程設計,都讓推門聽課的領導皺眉。不久,她加入了二年級語文教師教研團隊——“卓越團隊”,隊員們制定了幫扶計劃,分塊分人負責,例如負責備課幫扶的教師拿出自己參加有效教育培訓的資料與余老師分享,引導她按備課方式上課,課后反思、改進。一個學期后,她逐漸掌握了要素組合課型的特點,并在當年的玉林市講課比賽中獲一等獎。
2014年12月,該校共有42名教師分別通過了“玉林名師·學科帶頭人”“玉州名師·學科骨干”“玉州名師·學科新秀”的遴選,成為當地的優秀教師或名師。目前,該校的張茵、林獻紅、蘇紅華、陳海軍、盧甲清等數位教師均在平臺互動課型應用研究方面小有收獲,成為學校教研團隊的骨干。這樣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教出了自信樂觀、思維活躍的學生:除了思維大卡,學生們還能在課上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學習內容;通過小組交流、競賽、討論,學生們在課上積極實踐、動手操作;通過自主思考與互相協作,學生們共同達成學習目標。
翻開該校每月印發的《有效教育實驗通訊》,不僅能從中看到不同年級、不同學科教師對教學的探索與思考,還能從中汲取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每個欄目中的作品,都展示著該校教師在教研方面的努力和學生學習的精彩。
向課堂之外延伸
走在東環小學的校園里,總能感受到一股股活潑的氣息:足球社團的成員們在球場上巧妙地帶球、過人,旁邊不時聽到觀眾的歡呼;滑輪社團的成員們腳踩滑輪,熟練地過樁、旋轉,像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籃球社團的成員們激烈地搶球、投籃;社團活動教室里,豆豆貼畫、布絨貼畫、碎布小熊玩偶點綴在教室四周;聲樂教室里傳出優美動聽的歌聲……
“2013年參加省級咨詢專家培訓后,我意識到以思維為前提的教育,光靠課堂轉變是有限的。”龍玉潔校長說。隨著有效教育的深入開展,該校又開始思考如何實現課外與課內的有效銜接,讓教改的內涵向課堂外延伸。為此,該校提出了以“教改撬動社團活動”的思路,用“MS—社團方式”管理學校社團活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實踐創新能力,對有效教育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索。
經過一番思索,“自主、合作、活力”成為東環小學發展學生社團的定位目標,“巧借資源”成為學生社團發展提升的策略。2013年春季學期,該校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生社團招募活動,29個社團共招募了近700名學生。當年9月,該校給29個社團配備了一名責任心強的指導老師,并分別安排了活動室,由各社團根據各自情況,選擇周一至周五的第六節課時間開展社團活動。有了指導老師、活動場地和活動時間,學生們高興得像過節一樣,第五節下課鈴聲剛響起,就興高采烈地奔向社團教室。
社團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2014年寒假前夕,該校舉辦首期社團活動成果展示會。會上,科學社團的學生熟練地操控機器人,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圍觀贊嘆;手工社團的學生安靜地剪裁、捏制著美麗的窗花和逼真的小鳥,惹得低年級的孩子紛紛拉著家長的手說要加入這個社團;書法社團的學生自豪地掛出自己寫好的春聯,甚至有家長、老師當場買下……
目前,東環小學的學生社團發展迅猛,特別是科學社團、武術社團、足球社團等11個精英社團,借助社會力量促進社團活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例如科學社團在2014年春季學期有6件作品獲玉林市一等獎,并上送參加自治區、全國機器人比賽獲佳績。科學社團2014年還代表廣西參加亞洲機器人大賽獲得金獎及最佳創意獎。
經過不懈探索,東環小學先后被評為“國家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實驗學校”“全國雙合格優秀家長學校”“全國紅旗大隊”“廣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先進集體”“廣西愛科學月先進集體”等,被授予“為國教學,以德育人廣西培養合格人才實踐基地”“廣西校本教研項目基地學校”等稱號,承擔著“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
展望未來,龍玉潔校長說,學校將會進一步深化有效教育的內涵,運用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技術,打造適應各層次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學校。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