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麗+秦海燕

寒風刺骨,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臘河村的夜晚在群山中一片冷寂。此時,馮文佳正搓著凍僵的手,拿著小電筒,仔細地巡查學校——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鄉(xiāng)中心校臘河小學(以下簡稱臘河小學)。“半夜里經常要起來看看寄宿的孩子有沒有關好門,有沒有蓋好被子,會不會生病……”在馮文佳看來,學校就是家,學生就是他的孩子,既要教給他們知識,又要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
30年如一日,馮文佳把精力、心血都放在了學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健康成長的學生,而自己卻兩鬢微霜、病痛纏身,但他仍然堅守在大瑤山里默默耕耘,一生清貧,無怨無悔。
“責任重于泰山”
1983年,馮文佳到羅香鄉(xiāng)中心校的丈二小學任代課教師,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之后,他還多次到六團、六俄、水灣等邊遠教學點任教。邊遠教學點條件艱苦,校園設施簡陋,教師資源緊缺,但馮文佳沒有離開,在大山里一待就是30年。
長期繁重的教學工作,一點一點地損害著馮文佳的身體,他時常感到頭暈和心悸。2007年3月,他到醫(yī)院檢查身體,被查出患上再障性貧血,這讓他十分擔心。不過,他心里最放不下的還是學生:“我倒下了誰給學生們上課?”隨著病情加重,他被迫到柳州市的醫(yī)院住院治療。治療期間,醫(yī)生不讓他下床,他就躺在病床上,通過電話了解學校的工作。“躺在病床上那段時間,學生經常打電話來關心我,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回學校,那時候我很難過、很焦慮,真想立刻回到課堂上。”馮文佳說。
經過治療,馮文佳的病情有了好轉,終于可以出院了,但醫(yī)囑要病休一年以上,學校決定給他休假一年,但他堅決不同意。他說:“一年這么長,學校教師本來就少,我不上課,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我還是不休了。”他知道學校領導不會讓他上班,就索性住進學校,天天到辦公室報到,拿著課本到教室給學生上課了。學校領導看到這樣的情形,知道他太熱愛工作了,心里放不下學生,就同意讓他上班,給他安排了三年級一個班的數學教學——他又不高興了,堅持要上任務更重的五年級數學。
就這樣,馮文佳一邊休養(yǎng)身體一邊上課。白天,他提著灌滿中藥汁的水杯穿梭于宿舍和辦公室之間。下課了、批改作業(yè)累了,他就喝上一口藥,就這樣以頑強的毅力帶病工作了一年,直到身體康復。“村小師資緊張,突然缺一個教師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馮老師責任心強,心態(tài)很樂觀,我們經常拿他做‘正面教材呢,他真是教師們學習的榜樣!”說起馮文佳的事跡,羅香鄉(xiāng)中心校校長翁良安贊不絕口。
“責任重于泰山!”這是馮文佳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日夜堅守學校“陣地”,無私忘我地工作,卻無暇顧及家庭。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父親和岳父均臥床不起,重病在身,但他總是在課后或周末才匆忙回家一趟,隨后又馬上趕回學校。面對家人的種種不理解,他只能默默地承受。他說:“看到學校秩序井然,學生快樂地學習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留守兒童的“奶爸”
臘河小學是一所寄宿制農村學校,學生多為留守兒童,且大部分都住校,其中最小的孩子只有六歲。學校沒有專職的生活老師,馮文佳和十多位同事既當爹又當娘,要為學生們打水洗臉、洗澡、洗衣服,三更半夜他還要去查看學生的休息情況。
“留守兒童過早脫離家庭,缺乏親人的關愛,我就是他們的‘奶爸。”馮文佳這樣說。他對學生傾注了無微不至的關愛。有一次半夜里,他正在進行第二輪學生宿舍巡查,發(fā)現學生胡春敏蜷縮在床上渾身發(fā)抖,還小聲哭泣,忙進去詢問,原來是發(fā)高燒了。馮文佳立即背起胡春敏,打著手電筒摸索著趕到村里的衛(wèi)生所。醫(yī)生診治后,他不但墊付了醫(yī)藥費,還一口一口細心地給胡春敏喂藥,并在病床旁看護到天亮。事后,胡春敏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描述當晚的場景,其中一段寫道:“醫(yī)生說要是晚上沒有及時發(fā)現送來治療,我恐怕會燒壞腦子了,馮老師對我的關愛勝似父母,我要用最美的語言贊美他!”“真是多虧了馮老師您了,不知道用什么話語來感謝了!”胡春敏的家人在外地打電話給馮文佳,感動得落淚。
“小孩子不懂事,沒有大人在身邊教育,很容易養(yǎng)成壞習慣,這是個老大難問題。”馮文佳這樣說。他任教的班級有個學生叫小利(化名),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家庭經濟很困難。小利看到同學有好東西,老是習慣性拿走,甚至屢次偷村民的財物。一次,小利在偷東西時被村民抓獲,村民找不到家長,正準備打電話報警,馮文佳及時趕到勸止,并自己掏錢賠償給村民。“他才10歲都不到啊,如果被警察帶走了,那會給他這一生留下多大的陰影啊,可能會刺激他在錯誤的路上走得更遠。”馮文佳著急地說。
馮文佳認為,孩子自尊心比較強,如果直接劈頭蓋臉去批評,可能會適得其反,怎么辦呢?馮文佳堅信孩子的本性并不壞,還可以引回正道。于是他私下找小利了解生活情況,給他買文具、衣物,耐心地給他講道理,輔導他學習,還讓他擔任班干部。馮文佳還在班上開設心理輔導課,“俯下身子”跟學生談心,搜集犯罪案例做反面教材,給學生講正面人物的小故事,讓學生分清善惡。小利在馮文佳的感化和幫助下,慢慢改掉了偷盜行為,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已經考上大學的小利回想起這段往事,總是很感動地說:“要不是馮老師,不知道我現在會變成什么樣子,可能一輩子就完了,他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不斷學習,助師生成長
“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充電,才能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這是馮文佳一直以來的信條。
在閉塞的山村里,電腦還未普及,作為大齡教師,學習電腦技術的難度可想而知,但馮文佳堅持自學電腦,一點也不氣餒。他廢寢忘食地“啃食”相關專業(yè)書籍,遇到不懂的專業(yè)名詞就打電話咨詢懂電腦的教師或朋友。有一次,學校里的多媒體設備出現故障,他不知打了多少電話,查閱了多少資料,忘記了下班時間,直到深夜,終于把問題解決了,確保了第二天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通過這次成功解決多媒體問題,我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又進步了,可以自行修理設備了,山村里懂電腦的人很少,他們都開玩笑說我可以開個電腦修理店咯。”馮文佳爽朗地笑道。
作為學校副校長、老教師,馮文佳自覺帶頭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踐,經常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很多年輕教師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成長為教學能手或教學骨干。“剛開始到學校工作的時候,什么都覺得很生疏,所教班級成績、紀律都很差,自己成長很緩慢,害怕被批評,經常很苦惱,但馮副校長沒有責怪我,而是不斷開導我,幫助我了解農村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手把手教我解決教學難題。”前年剛畢業(yè)到臘河小學任教的小羅老師告訴記者。如今的他,教育教學工作得心應手,所帶班級各方面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還被評為縣級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該校教師陸運麗也說:“馮老師很樂于助人,我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總是喜歡找他,他都會熱心解答。”
馮文佳還刻苦研究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撰寫了許多教研論文,其中《為了鄉(xiāng)村孩子上好學——淺談農村小學師資隊伍的建設》《邊遠山區(qū)留守兒童身心動態(tài)成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例談農村寄宿制小學寄宿生如何精細化管理》等多篇論文發(fā)表在國家級刊物上。馮文佳于2011年獲評為廣州助學金“八桂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2008-2009學年獲評為來賓市優(yōu)秀教師,多次獲評為縣級優(yōu)秀教師或先進工作者。“馮文佳是個好領導、好同事、好教師,還是個對山區(qū)教育很有研究的教育專家呢!”談起馮文佳,臘河小學校長歐良遠豎起大拇指。
時光荏苒,馮文佳已經在大瑤山里默默堅守了30年,他勤懇工作、關愛學生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教育事業(yè)就是我生命的根,學生健康成長是我最大的心愿。三尺講臺,兩袖清風,一生清貧,一世辛勞,我無怨無悔!”馮文佳望著遠處的群山,眼神無比堅定。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