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趙詩華
摘 要 當前高校新教師面對教學、科研、職稱評審等一些列的任務考核,學生生源以及工作大環境的改變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融入工作事關高校教育事業以及青年教師個人的發展。本文針對當前高校中的普遍現象,結合作者自身的從教工作,對新教師上崗工作初期將會面對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給出具體的建議以及措施,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應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高校新教師 教學崗 教學科研 融入工作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32
Suggestion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quickly into
the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ENG Tao, ZHAO Shihua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the new university teachers face the task of teaching, research, job evaluation and some other column, changing student work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young teach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 to quickly integrate into the work is related to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of. In this paper,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work on the new teacher induction initial work will face a series of question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measures to giv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new recruits young teachers should have some help.
Key words college new teachers; teaching pos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o the work
0 前言
從1998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快速發展的時期。科教興國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確立,為高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高校在規模上的擴大以及學生數量上的擴招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高校的擴招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帶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擴大和發展了教育產業,帶動了教育相關行業的發展;推遲了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決策。然而,就業需求的滯后效應正在逐步顯現,近五年每年都有大批碩士、博士畢業生以及留學歸國人員以逐年遞增的形勢涌向社會,各專業的就業形勢都很嚴峻。
然而,對于高校本身來說,這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契機。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向來都是高學歷人才熱衷的崗位。對于高校來說,選擇的增多有利于學校吸納優秀人才,提高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因而,高校選擇人才的標準在逐年提高,并對在職的青年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部分985院校實行了“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等競爭激勵機制。因而對于剛進入高校或即將進入高校的新老師而言,將來工作中的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只有快速適應新環境,熟悉工作內容,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在高校教學崗的教師,需要抓好教學、科研以及人事關系處理三方面的工作。但對于大部分新教師而言,在短期內很難對學生有準確的把握,開展好教學工作并不容易。高校的科研環境以及人際關系模式跟學生期間也不盡相同,能否在新教師入職的前兩年做好這一系列的工作很關鍵。在本文中,筆者將對高校中普通存在的新教師將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提高教學能力,協調科研教學的關系,在人際關系處理過程中的心態調整問題,給出具體的措施以及建議,以幫助新教師快速融入高校教學科研工作。
1 教學工作中的關鍵問題以及教學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
教學工作對于高校教學崗青年教師來說是所有工作中的重心,這是高校與科研院所的重要區別。作為一名大學教師,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能否上好課關乎一名新教師的去留問題。針對如何快速提升教學水平,上好一門大學課程,筆者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并給出建議措施。
1.1 把握學生性格特點,處理好師生關系
教學工作包含“教”與“學”兩方面,參與者包括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開展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從2010年開始,進入高校的基本以“九零后”為主,時代賦予這一代人自身的性格特點。同樣將來會有“零零后”,每一代人由于成長經歷的環境不同,因而都會具有不同的性格。與高校新入職教師當年在校求學相比,當前大學生對于大學老師的期望關系有所不同。新入職教師與學生的年齡差較小,現在的學生跟希望跟老師融洽的交流,一味嚴厲并不是最優的教學方式,加之現在的學校評價體系包含學生評分,要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方式。當然一味的放縱又是另一個極端,可行的方式是充分尊重,曉之以理。另外新時代的大學生在交流方式上有自己的偏好,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后們,人際交往主要靠電話、短信、QQ及微信等方式,而傳統的溝通方式則不受青睞,新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問題上要考慮這一點。
1.2 把握學生知識水平,注意大學知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
高校的擴招是以放低要求和標準為代價的,使擴招的一般高校學生平均素質降低;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實行“大眾化教育”,致使大學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現在中學要求的知識內容與新教師當年高考要求的內容有較大的變動,以《物理》為例,“動量”與“機械振動”是當年必修內容,而現在卻是選修內容。一些基本概念對于某些學生而言,掌握起來卻有一定困難。因而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知識整體水平的降低,專業與專業之間的差異,學生個體之間的水平差異,在教學內容安排以及教學方式上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接受習慣。
1.3 教學能力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徑
能進入高校任教的老師而言,知識結構不會存在問題,但教學能力的高低并不僅在于知識準確與否,豐富與否,主要的方面卻是在于如何傳授給學生的問題上。對于新教師而言,尤其是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的新教師,課堂經驗比較匱乏,具體到例如語速、語氣、肢體語言等細節問題,處理起來往往把握不好,導致課堂內容毫無問題,但課堂效果卻并不理想。課上不好,對于新教師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聽課,有兩條途徑,其一,是選擇網絡上可觀看的相同課程的公開課,聽的重點是知識內容與結構,關注內容上一些難講解的地方,以及參考別人對知識框架的建構。其二,是聽在校老教師的課,且要盡可能地多聽,不必受專業限制。相比于網絡公開課,真實的課堂能夠提供最全面的實戰場景,聽課時不僅要注意老教師的處理技巧,還要觀察學生們的反應,并積極思考,結合自己所長,形成自己的授課風格。
1.4 新舊授課方式的結合運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滲透到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學授課方式有了重大改變,一改過去板書的黑白世界,PPT已經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課件形式。雖然計算機課件可以承載大量內容,并有圖文并茂這一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用板書彌補該方式的不足。新老師在使用計算機課件授課過程中,往往控制不好速度,過快的翻頁會導致學生接受信息過多而疲憊。計算機課件的另一個缺點是單頁課件顯示內容過少,重點內容以及關鍵圖文不容易一直呈現在學生面前。相比之下,黑板由于其顯示面積足夠大,在理論推導以及例題計算上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必須注重新舊授課方式的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2 科研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科研教學關系的協調
在新形勢下,除了教學任務之外,高校教學崗教師還面臨著科研任務,這兩項任務都很繁重而且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進。由于科研成果較教學效果更易于量化,且科研對于短期即將面臨的績效考核、職稱評定以及教師個人的長遠發展都非常關鍵,因而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教學,正確處理這兩項任務,在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積極步入科研行列,顯得非常重要。對于新教師如何做好科研,筆者給出以下幾條建議。
(1)確立穩定的科研方向。新教師工作任務繁重,能力和精力有限,只有集中精力在某個方向上持續鉆研,才能形成有效積累,頻繁更換方向是非常不利的。當然在確定科研方向是也應慎重,這關乎到以后的發展。
(2)多爭取學術交流和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高校科研參加學術會議可以了解前沿動態,在科研上盡快進入角色,增加科研成果,并可以增加和本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接觸了解的機會。同時青年教師還要積極準備項目申報書,做到精益求精、盡善盡美,并一定要請有經驗的老師指點和提出修改建議。文章以及項目是衡量科研的硬指標,不斷積累科研成果才能加快職稱評審的步伐。
當然,科研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要時刻記住一名高校教師的本職工作核心任務是培養人才,在追求科學研究進展的同時,心中要始終懷揣著對學生的一份責任,把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原則擺在首位,要做到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3 人際關系處理中自我心態的調整
高校人際關系較社會上要簡單一些,但并不意味著在工作中可以不注重與周邊同事間關系的維護。良好的同事關系可以為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創造和諧的環境。
當前高校教師隊伍組成正開始年輕化,但由于歷史的原因,現在教師隊伍出現了老青斷層的結構特點。年輕教師尚未成長,老教師即將面臨退休。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任務會更多的落在青年教師身上;另外在面對利益分配時,由于老教師職稱、年限都比新教師高,因而在分配時,年輕教師可能得到的較少,從而產生心理不平衡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自我調節心態,我們年輕一代成長的良好環境正是上一代人努力為我們打造的。在為人處事上要發揚奉獻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一定會隨著時間逐步建立起來,并對個人的工作發展產生正反饋。
4 總結
新形勢下高校新教師面對的教學、科研壓力正為社會所重視,但身處其中的年輕教師只有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才能在化解壓力中占有主動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十年中,就業工作的大環境不會有實質性的改變,高校對青年教師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面對壓力,最積極有效的做法便是調整心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以最有效的方式快速融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科研水平,協調好兩者的關系,以過硬的個人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新的崗位上立足。
參考文獻
[1] 彭清華.高校擴招的經濟社會貢獻研究.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 陳蕾.“9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4).
[3] 韋康,蔡丹豐,等.“90后”大學生心理問題調查研究及對策分析.科學時代,2011(3).
[4] 張丹丹.淺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