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 潘剛峰 王晗婷



摘 要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努力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不但成為高等學校的共識,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調查研究和長期工作實踐,探索建立了一套就業質量評分體系、并以賦值的方式進行了驗證,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推廣實用價值。
關鍵詞 就業質量 評分體系 大學生就業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88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Employment Quality
Scor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TANG Yi, PAN Gangfeng, WANG Hant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especially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not on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and long-term work in practice, and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ting system,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and the way the assignment was verified,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motion of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employment quality; scoring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mpirical research
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獲得了空前發展,在校大學生規模日益增大。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不斷增加,2013年甚至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但成為高等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因此,加強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越來越成為高等學校的共識。
1 就業質量評分體系
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評價一所高校學生就業狀況的兩個重要標準。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指的是畢業生在離校前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比率,其就業形式包括已經找到工作單位(不論其單位性質)、自主創業、考取及保送研究生,以及專科生考取本科生、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初次就業率的計算是把“已就業人數”除以“參加就業人數”計算得出的比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應包括就業層次(客觀性指標)和畢業生的主體指標(如滿意程度等)兩大方面的內容,具體內容應包含大學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專業對口、個人發展前景和對工作的滿意程度等。如果說就業率反映的是就業的量,那么就業質量反映的就是就業的質。為了能對高校畢業生的總體就業質量進行評價,我們通過查閱文獻、咨詢專家和長期工作實踐,探索建立此數學模型并賦值,用簡單明了、科學實用的就業質量評分體系來衡量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
1.1 指導思想及原則
指導思想:根據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可以量化的數學模型,用以評價畢業生的總體就業質量。
方法:經過大量的文獻檢索,明確各種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因素,在廣泛征求就業指導方面專家、應屆及往屆畢業生的意見并進行開放式的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提煉出影響就業質量的關鍵因子,編制“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問卷”進行調查。制定調查問卷200份,其中40%發放給畢業三年以內的畢業生,30%發放給在校畢業生,30%發放給就業相關專家與老師。通過調查問卷反饋的信息,以及專家的討論和指導,對相關就業去向進行賦值。
原則:在給各類就業質量指標賦值時,對國家和學校重點引導和扶持的項目就業質量評分予以重點傾斜,其他畢業去向,按照勞動報酬、工作穩定性、工作時間等涉及就業質量內容程度及調查問卷得出的結果和結論來予以賦值,遵循科學性、導向性、完整性、可行性的原則,來研究和確定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
1.2 構建評價體系
根據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類:(1)升學及出國、出境留學;(2)部隊、政府部門、事業單位;(3)國家、地方基層項目;(4)企業單位;(5)自主創業;(6)自由職業。
本文擬針對以上六類就業去向建立模型做嘗試性評價。
(1)升學及出國、出境留學。隨著研究生擴招和對外交流的便利,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選擇了考研和出國、出境留學。從就業質量上來評價,考取研究生及留學的學生就業質量相對較高,畢竟自本科生教育由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育后,研究生教育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精英教育。在確認就業質量高的同時仍然可以籠統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考取985高校或者設有研究生院高校的學生,至少從目前來看,這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就業還是有競爭力的;第二層次是考取國內一般高校和留學的學生,雖然出國、出境留學的學生中有到國外名校就讀的,但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畢竟是少數且無法詳細區分等原因(例如同是名校,又分公派和自費、全額或半額獎學金等),故歸到第二層次。
(2)考取公務員以及到部隊、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就業。考取公務員以及到部隊、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就業一直是國家和社會十分關注的,同時也是比較熱門、競爭比較激烈的畢業去向。這類工作有著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的工作時間以及穩定的工作收入。根據調查問卷結論以及綜合相關專家意見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到部隊及預征入伍、政府部門就業,此類學生的就業質量賦值為1分;第二層次為到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醫療衛生等事業單位就業,雖然這類工作有著不錯的工作環境與發展前景,但是并不能達到滿分的認可度,故此比1分低一個層次為0.9分;第三層次為到其他教學單位就業,這類工作在勞動報酬和工作環境與發展前景上與前兩個層次工作單位相比,社會的認可度又有所下降,因此將其歸為第三層次,賦值0.8分。
(3)國家、地方基層項目。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和創業是國家和學校大力引導和提倡的,是服從國家長遠戰略的需要的。這類就業的學生不僅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而且受到國家和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對于此類學生的就業質量賦值為1分。按國家的相關政策文件,本體系中基層項目就業包括西部計劃、選調生、大學生村官、特崗計劃、三支一扶等。
(4)到企業單位工作。去企業就業仍然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流,這一部分就業質量評價也是最難的。畢業生的滿意度、薪資水平、工作強度、發展前景等都是目前比較通用的考察就業質量的標準。結合以上標準及社會的認可度評價,在此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該部分企業相較其他企業在知名度、薪資水平、管理體制、工作環境、發展前景等方面,社會的認可度相對較高,故賦值為1分;第二層次是一般企業,該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社會知名度不高,但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屬于公司的正式員工,需辦理正式的報到手續,因而賦值為0.8分;第三層次是靈活就業,主要指畢業生所要工作的用人單位不與畢業生簽訂正式就業協議且不要求畢業生開具報到證,屬勞務派遣或非正式員工的就業類型,畢業生對此層次的認可度在所有層次中是最低的,故用了最低的附值0.5分。
(5)自主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指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目前,大學生創業已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學校也十分重視,因此此類學生的就業質量賦值為1分。
(6)自由職業。自由職業者是指獨立工作,不隸屬于任何組織、不向任何雇主做長期承諾而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因為這類職業無固定工作地點、時間與勞動報酬等,社會對此就業類型認可度普遍偏低,賦值為0.6分。
1.3 就業質量分數計算
每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得分按照下表分值進行附值評分,若一個學生符合多種類別標準,評分時選擇評分最高的分值,其他類別不累加評分。
表1
學院就業質量得分計算公式:
學院就業質量得分 = ?00%
就業質量的評級:
80~100分為優秀;70~79.99分為良好;60~69.99分為合格;0~59.99分為不合格。
2 就業質量評分體系賦值驗證
為進一步驗證該就業質量評分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與可行性,我們以某高校2012、2011、2010屆畢業生就業數據為例來進行具體賦值驗證,并通過數據挖掘模式對該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表2、3、4)。
2.1 ?賦值后某高校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分數評級分布情況對比
根據就業質量評分體系賦值后,可以得出該高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總分數為86.11,就業率為95.79%。
表5 某高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評級分布情況
從某高校2012屆就業質量分數評級分布情況可以看出(表5),2012屆該高校就業質量分數在80以上、就業評級為“優秀”的學院有19個,評級為“良好”的學院有3個,評級為“合格”的學院有1個,評級為“不合格”的學院有0個;就業率在90%以上的學院有20個,就業率在80%~90%的學院有2個,就業率在80%以下的有1個。從就業質量分數評級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直觀地評判出該高校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的情況,同時在就業質量分數評級與就業率的對比中,語言文學學院就業率在90%以上,而就業質量得分為79.72分,評級僅為“良好”,由此可驗證出就業質量評價體系與就業率有一定的聯動關系,但就業率高并不代表就業質量分數就高。
2.2 某高校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分值分布情況對比
為了更好分析就業質量體系的科學性,我們選取該高校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分數進行數據分析。分別計算統計各學院就業質量附加值為1分、0.9分、0.8分、0.6分、0.5分的就業質量分數,統計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某高校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各分值得分分布情況
各分值得分計算公式:(某個分值分數總和/學院畢業生總人數)?00%=該分值得分
從以上2012屆各學院就業質量分數分布情況表中可以看出,就業質量分數在90分以上的學院其就業質量附加值為1分的得分總和都在50分以上,其就業質量附加值為1分和0.9分的就業質量分數之和接近甚至超過70分。經計算,這些學院待就業率(學院待就業率=學院待就業畢業生人數/學院總畢業生人數)保持在4%以內。就業質量分數后兩名的學院呈現出各層次就業質量分數均偏低的情況,特別是就業質量附加值為1分、0.9分的分值得分較其他學院差距過大,其分值得分之和在50分以下,而且這部分學院待就業率過高,均在10%左右。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就業質量分數高的學院不僅僅就業率相對較高,而且畢業生去往就業質量得分高的單位(就業附加值為1分或0.9分)的人數偏多;而部分學院就業質量偏低的原因在于該學院去往就業質量得分高的單位(就業附加值為1分或0.9分)的人數偏少,且待就業率偏高。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可以驗證,在進行各學院就業質量橫向對比時可利用評分體系賦值后得出的分數排名及分數評級、各分值得分分布情況等來進行各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對比分析。
2.3 某高校2010-2012屆就業質量情況對比
為進一步驗證就業質量評分體系在各屆縱向對比的有效性,我們對賦值后該高校2010、2011、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分及評級進行對比。
2.3.1 2010-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總分、初次就業率對比
表7 某高校2010-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就業率情況
根據該校2010、2011、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總分對比(表7),該校三年就業質量分數不斷上升。201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較之201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增漲2.57分,增幅3.12%;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較之201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增漲1.14分,增幅1.34%。同時就業率也在不斷上升,2011屆畢業生就業率較之2010屆增漲1.14個百分點,增幅1.21%;2012屆畢業生就業率較之2011屆增漲0.32個百分點,增幅0.34%。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該校2010-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增幅均高于就業率增幅。
2.3.2 ?2010-2012屆就業質量評級分布情況對比
表8 某高校2010-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評級分布情況
對該高校2010屆-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分布情況(表8)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學校整體就業質量水平在逐年提高,其中201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評級為“優秀”的學院有12個,評級為“良好”的學院有7個,評級為“合格”的學院有3個,評級為“不合格”的學院有1個。201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評級為“優秀”的學院有17個,評級為“良好”的學院有3個,評級為“合格”的學院有2個,評級為“不合格”的學院有1個。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評級為“優秀”的學院有19個,評級為“良好”的學院有3個,評級為“合格”的學院有1個,評級為“不合格”的學院有0個。
2.3.3 ?2010-2012屆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對比
表9 機械學院2010-2012屆就業質量、就業率情況
表10 教育科學院2010-2012屆就業質量、就業率情況
為進一步驗證就業質量評分體系在進行各學院各屆就業質量得分縱向對比時的效果,我們抽取了該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排名第一及倒數第一的學院進行對比。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排名第一的學院是機械院(表9),其就業質量分數為91.52分,就業率為96.63%;2011屆就業質量分數為89.96分,就業率為98.51%;2010屆就業質量分數為90.33分,就業率為98.84%。201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數排名最后一位的學院是教育院(表10),其就業質量分數為60.97分,就業率為70.97%;2011屆就業質量分數為65.86分,就業率為82.76%;2010屆就業質量分數為65.60分,就業率為88.00%。通過以上對比我們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各學院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動態發展情況,尤其是對各分值項目進行縱向對比可更好地幫助信息需求方或決策者全面了解該學院畢業生就業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就業結構性問題。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高就業率并不一定等于高就業質量,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分體系所計算得出的分數值不僅僅與就業率掛鉤,而且與畢業生就業去向質量的高低相關。就業率高的學院就業質量不一定高,只有在畢業生就業率高與就業去向質量相對較好的情況下就業質量得分才會高。該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從畢業生整體和畢業生個體兩個角度對就業質量進行評價,既沒有背離就業質量評價最為核心的主角—— “畢業生”關注的職業發展、就業去向等評價指標,同時也對政府、高校及社會最為關注的“就業率”這項指標賦予了應當的權重,不同指標不同的賦值又可以簡單明了地了解每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因此,無論是從畢業生個人還是從高校畢業生整體來考慮,這套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和推廣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