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元魁


摘 要 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格培育理論和實踐可以將大學生的內(nèi)在精神與外在行為相統(tǒng)一,在此視角下,通過提高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和鼓勵組織公民行為,可以有效促進完善和提升大學生的人格狀況。大學生自覺主動提升情緒智力,表現(xiàn)組織公民行為,同時高校管理者重視和實施人格培育系統(tǒng)工程,通過師生努力,以期培養(yǎng)出人格完善、能力突出、行為合理的高素質(zhì)人才。
關鍵詞 大學生情緒智力 人格培育 組織公民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3.089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tud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ity Nurturing
PANG Yuankui
(Party Committees Graduate Work Depart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Person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he inner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ternal behavior can be unity, in this perspective, by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ncourage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upgr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Students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nhance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tten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personality perfect, outstanding ability and reasonable behavior of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nurturing;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1 背景及意義
隨著經(jīng)濟及社會發(fā)展,優(yōu)秀人才的核心作用日益顯現(xiàn)。人格健康、能力全面的大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通過努力取得成績。因此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優(yōu)秀大學生就成為高校面臨的光榮使命和巨大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需要,高校在大學生培養(yǎng)方面有了很多的探索和嘗試。人格培育越來越成為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和德育工作的關注重點。目前,高校在大學生人格培育方面正在陸續(xù)開展理論和實踐工作,尚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基于人格培育的視角,借鑒心理學、管理學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方法,著重關注大學生情緒智力、組織公民行為及分析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2 概念界定
Salovey & Mayer(1990)認為情緒智力是個體感知和控制自身或其他人的情緒,識別相關信息,并指導自身行為的能力,可以分為情緒感知表達能力、情緒提升思維能力、情緒分析理解能力及情緒管理能力等維度。同時,對于每個社會個體,情緒智力是不同的,存在差異。本研究將大學生情緒智力定義為:大學生感知、識別、理解、調(diào)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并管理和促進自身情緒、思維和行動的能力。可以分為自我情緒調(diào)控、他人情緒評估、情緒運用、人際能力等四個因素。自我情緒調(diào)控即能夠感知自己的情緒并能夠按照意志進行有效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他人情緒評估是指通過信息的多種表達對他人情緒進行感知的能力;情緒運用即可以通過對情緒的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能力是指描述了大學生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情緒使用。
組織公民行為是由Organ(1988)提出,是指組織內(nèi)員工表現(xiàn)出一種有利于組織的角色外行為,即與工作有關的一系列自主行為,同時這些非正式的工作行為從整體上提高組織的運作效能。不同學者的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因素進行分析。Farh、Early和Lin(1997)對該理論進行了中國本土化研究,將組織公民行為分為自我層面、人際層面、組織層面及社會層面,認為包括利他主義、責任感、組織認同感、維護公共資源等維度。
本文認為大學生組織公民行為是指大學生在學校正式規(guī)章制度等要求之外,積極參加組織發(fā)展,主動協(xié)調(diào)合作,從而實現(xiàn)個體成長成才及組織發(fā)展進步等系列自主行為,可以分為積極主動、組織認同感、團隊合作、人際關系和諧及維護組織利益等維度。
3 大學生情緒智力對組織公民行為作用機制分析
關于情緒智力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國內(nèi)外學者進行了分析研究。Kerry(2005)研究表面情緒智力與組織公民行為具有正相關關系。Ashkanasy(2005)證實情緒智力可以作為理解和分析組織公民行為的有效工具。Daus(2005)認為預測組織公民行為可以通過情緒智力模型,而且信度及效度較高。Tugba和Korkmaz(2009)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情緒智力與被管理者的責任心、公民道德及利他行為等顯著相關。
方宏建(2012)認為人格是個體內(nèi)隱心理機制與外顯行為特征相整合的綜合體現(xiàn),個體行為構(gòu)成我們認識、理解、把握個體人格的切入點,微熱個培育提供了可視化指標,并將人的行為類型劃分為三類:調(diào)控自我行為、相處環(huán)境行為和實現(xiàn)需求行為。由此,我們將大學生人格培育、情緒智力及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進行如下分析(如圖1)。
圖1 人格培育、情緒智力、組織公民行為關系分析
大學生情緒智力和組織公民行為作為大學生人格培育的內(nèi)在和外顯的重要因素,統(tǒng)一在大學生培養(yǎng)管理的工作整體之中。其中,大學生情緒智力作為人格的重要內(nèi)在組成部分,對人格的影響多種方面,起到基礎和調(diào)節(jié)作用,大學生組織公民行為是人格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之一,受到情緒智力的影響。
大學生情緒智力可以影響大學生在集體中表現(xiàn)的組織公民行為。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越高,越能提升大學生對于自己的組織的認同和歸屬感,通過自身積極努力,主動與和其他同學及老師協(xié)調(diào)合作,努力和諧人際關系,有主動意識去維護組織利益。已有研究分析表明,高校中的學生干部的情緒智力高于大學生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見,學生干部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實踐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情緒智力,增強了工作能力,而且對于高校學生組織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我們認為,情緒智力對于大學生發(fā)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高情緒智力者更可能形成較高的發(fā)展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同時也更可能在社會競爭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情緒智力較高的大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發(fā)展成長的主觀能動性,激勵自身不斷學習進步,從而實現(xiàn)發(fā)展成才。同樣,情緒智力較高的大學生的自我成就需要較高,心理健康水平較高,使得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心理,綜合素質(zhì)不斷提高,獲得較高的評價。
具體作用見圖2所示。
圖2 人格培育、情緒智力、組織公民行為作用機理
3.1 從自我個體層面來看,有助于大學生完善自我調(diào)控能力
對于大學生來說,自我調(diào)控是人格的基本因素,同時是其他因素和能力的基礎。從情緒智力來看,主要是自我情緒感知,也就是對自己的情緒能夠及時準確感知,從而合理進行調(diào)控。從行為表現(xiàn)來看,會有主動擔責的表現(xiàn)。通過完善自我情緒的感知和調(diào)控,在實際工作生活中主動承擔責任,使得人格中的調(diào)控自我能力增強和提升。
3.2 從群體人際層面來看,有助于大學生提升適應環(huán)境能力
情緒智力的自我調(diào)控、情緒分析、情緒管理、人際和諧等四個因素,可以有效調(diào)節(jié)和影響大學生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從而表現(xiàn)出幫助伙伴、維護集體利益從而實現(xiàn)團隊人際和諧的組織公民行為。大學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并且主動承擔責任和義務,更好地幫助團隊其他成員及班級同學,同時,對他人情緒的準確感知和理解,并合理運用情緒,使得大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同學關系,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大學生自我調(diào)控并關心他人,進行良好的協(xié)調(diào)互補,可以維護集體的利益,促進集體的發(fā)展。集體的良好發(fā)展也會使得團隊內(nèi)人際具有可見的理想預期,優(yōu)化團隊氛圍,促進成員發(fā)展。
3.3 從組織及社會層面來看,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承擔社會責任
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與組織公民行為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從組織層面看,有利于形成一種積極氣氛,創(chuàng)造一個使人快樂工作的環(huán)境,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增強組織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及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最終提升組織的績效及社會責任的擔承。綜上,我們認為具有良好的情緒智力的大學生個體,可以通過良好的自我情緒調(diào)控,主動承擔責任,與組織中其他個體建立良好人際關系,通過互動和溝通,保障組織利益并實現(xiàn)人際和諧。具體來說,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能夠影響大學生的組織公民行為,而組織公民行為的實現(xiàn)又可以提升情緒智力,共同完善和提高大學生的人格情況,實現(xiàn)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以致成功。
4 結(jié)論及建議
4.1 從學生個體角度,應加強自身情緒智力的認知和提升
大學生不僅需要提升自身專業(yè)知識和學習技能,而且需要注重認知和了解自身情緒智力并不斷努力完善。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新時代,大學生的競爭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想要成功適應形勢變化,獲得發(fā)展資源,不僅需要大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要求大學生具有較高的主動適應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即具有較高的情緒智力水平。因此,大學生迫切需要加強對情緒智力的認識和理解,努力學會調(diào)整和引導自身負面情緒,通過有效方法控制自身情緒,比如情緒轉(zhuǎn)移、角色置換、引導釋放、情感升華等。
4.2 從輔導員角度,應加強重視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鼓勵肯定大學生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xiàn)并使之固定化
首先,必須重視和發(fā)揮集體及實踐活動的作用。在高校中,以學生為主體組織開展的團隊及集體活動,對于輔導員來說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尤其是在團隊活動中,大學生之間相互的情緒判斷、認知、接納和理解十分重要。我們建議輔導員可以組織大學生舉行各種團體活動,充分調(diào)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增加大學生合作交往的機會來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下轉(zhuǎn)第192頁)(上接第181頁)的情緒智力。其次,應采取措施通過人格培育體系建設,積極結(jié)合情緒智力培養(yǎng)和大學生組織公民行為提高。需要輔導員重視和分析學生情緒智力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特點進行組織公民行為的引導,進行大學生的學涯規(guī)劃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通過人際技能及人際敏感性訓練活動等來提高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加強與大學生的互動溝通,正面鼓勵大學生的組織公民行為,通過不斷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大學生人格素質(zhì)的有效提高。
4.3 從學校角度,構(gòu)建公平環(huán)境與組織信任氛圍,積極開展人格培育工程
高校在培養(yǎng)和管理大學生時,應建立包涵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能力和情緒智力以及組織公民行為的表現(xiàn)納綜合評優(yōu)考評體系。創(chuàng)造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和組織文化氛圍,使廣大的大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支持,就會更積極地表現(xiàn)出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尤其是新媒體了解和反饋大學生的意見、對大學生的需求和意見及時反饋和呼應。學校要重視和系統(tǒng)引導大學生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及今后的職業(yè)生涯,提供咨詢和實踐機會,給予切實有效的幫助和扶持,學校需要為大學生提供成長成才的豐富資源,提升大學生自身情緒智力的良好平臺,鼓勵大學生積極展現(xiàn)自身的組織公民行為,將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成才結(jié)合共贏。
借鑒和積極運用情緒智力及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對于高校積極開展大學生的人格培育工程,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系統(tǒng)的人格培育工程,可以提升大學生情緒智力水平,使得大學生擁有較高情緒感知、識別、運用、調(diào)控能力,在組織中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與他人積極互動和溝通交流,能夠及時感知自身和他人情緒,完整理解他人行為和態(tài)度,準確判斷自己與環(huán)境的關系,并通過合理的行為去適應和實現(xiàn)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Salovey P,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J].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3):185-211.
[2] Schutte NS,Malouff JM,Hall LE,et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8.25(2):167-177.
[3] Petrides KV, Furnham A. ?On th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29(2):313-320.
[4] SaklofskeDH,AustinEJ,Minski PS. Factor structure and validity of a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asur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34(4):707-721.
[5] 方宏建.大學生人格培育應從典型行為培養(yǎng)入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3):42-46.
[6] 江帆.論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科技信息,2009(27):504-523.
[7] 唐春勇,潘妍.領導情緒智力對員工組織認同、組織公民行為影響的跨層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0.13(4):115-124.
[8] 劉麗,李磊,張靜.員工情緒智力、組織支持感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J].領導科學,2010(4):50-52.
[9] 陳瑞莉.論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J].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6):46-49.
[10] 陳權(quán).論情緒智力對大學生成才的影響及其教育[J].學術探索,2009(4):140-144.
[11] 張建榮,陳樹婷,何賢晨,陳定灣.學生情緒智力與學業(yè)成績、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基于浙江省3所高職院校的調(diào)查[J].浙江社會科學,2008(9):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