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梅
【關鍵詞】 幼兒園;主題墻飾;呈現形式;表現技巧;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31—01
幼兒園主題墻飾是環境創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隱性課程”。怎樣讓“隱性課程”成為“活動課程”,發揮墻飾的最大功能,滿足幼兒的需求,從而調動幼兒與墻飾互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有效促進幼兒發展,是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主題墻飾內容的呈現形式與表現技巧
首先,主題墻飾內容以動態化形式呈現,即幼兒園教育目標的層次性(學期目標、各年齡段目標、單元目標、活動目標等)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可變性。主題墻飾內容是單元目標的一種體現,既有階段性又有連續性,是動態的、變化的,因此要逐步提高要求。另外,主題墻飾內容再現是一個有步驟的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過程,符合幼兒認知水平,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與關注度,能讓幼兒的思維處于積極活動狀態從而引發思考。
其次,主題墻飾內容的呈現是通過畫、粘、折、剪、鏤空和造型組合等技能完成的。例如,在“美麗甘肅”主題墻飾創設活動中,教師可以以幼兒最近發展區為切入點,讓教師、幼兒、家長共同收集圖片、實物、文章等材料,如,水果圖片、特色小吃圖片、風景圖片、干果實物等,從形態、特征上讓幼兒有感性認識。然后再運用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等技能,將各種圖片、實物等用平面的、立體的形式予以呈現,就會加深幼兒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他們會產生疑問:“甘肅還有什么?”“為什么會有沙塵?”隨著墻飾內容的拓展,幼兒的疑問得以解答,他們在求知、實踐的同時表達了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二、主題墻飾的創作方法
1. 用多樣化材料,支持幼兒操作。材料是主題墻飾創設的物質基礎,因此,只有選擇豐富多樣而又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材料,才能支持幼兒操作。首先,材料的品種要多,可用廢舊材料,如光盤、包裝盒、空易拉罐、布條等;也可用自然材料,皺紋紙、樹葉、瓜子、沙子、石子、貝殼等;或者用造型材料,如樹、木、花、草、白鵝、青蛙等造型;以及輔助材料剪子、尺子、彩筆等。其次,材料的數量要足,幼兒想操作時便有材料,一人可以操作,多人也能操作,這樣既有利于幼兒對墻飾創設產生興趣, 也有利于墻飾創設的順利進行。再次,材料的使用以幼兒的愛好、特長為主,在選擇材料的同時,注重讓幼兒運用剪、粘、貼、組合等技能表現形象。
例如,在主題墻飾“我們的地球”中,使用的材料有廢舊物品(如一次性紙盤、牙簽、塑料小草、動物卡片等)、卡紙、泡沫板、包裝紙等,師幼共同商討:表現宇宙大背景的材料用卡紙;表現地球的材料用藍色泡沫紙;表現高山、河流、動植物等造型材料讓幼兒自己選擇,幼兒有用卡紙剪小花的、有用塑料小草當植物的,等等。豐富的材料很好地表現了墻飾內容。
2. 用明快的色彩,喚起幼兒美的情感。色澤明快、鮮艷的墻飾更能引起幼兒豐富的想象,更能喚醒幼兒熱愛生活的情感,他們能把內心的感悟和獨特的審美經驗運用于主題墻飾創設活動中,因此,好的墻飾既有教育功能又有美化功能,它能喚醒幼兒美的情感,賦予墻飾深刻的文化內涵,讓幼兒產生聯想,增強墻飾的藝術感染力。讓幼兒了解簡單的色彩常識,知道三原色、對比色、相間色等,學會色彩搭配,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主題墻飾“多彩的秋天”中,教師可先通過語言活動“秋天多么美”,音樂活動“小樹葉”,科學活動“秋天的樹木”等讓幼兒了解、認識秋天,然后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感性認識和已有知識經驗選擇顏色對墻面進行整體裝飾,從而喚醒幼兒美的情感,表現美、創造美。
3. 用生動形象的造型,激發幼兒想象力。“愛美是人類的天性 ”,幼兒也不例外。造型美觀、色彩絢麗的墻飾能感染幼兒積極健康的情緒,讓其心靈為之震撼,張開其想象的翅膀。因此,教師可讓幼兒大膽地對生活形象進行選擇、加工、提煉,同時融入幼兒的認識和審美標準,注入幼兒的感情,生成主題墻飾內容再現的藝術形象。
總之,主題墻飾創設是教育目標的體現,幼兒發展需要的體現。健康、和諧、富有文化內涵的主題墻飾對師幼的身心健康有著獨特的促進作用,對幼兒能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效果。只有創設幼兒喜歡的、富于變化的墻飾,只有創設幼兒樂于交流的墻飾,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發展,引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