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關鍵詞】 幼兒教師;創新教育;自我提升;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5—0022—01
教師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進行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創造能力。因此,教師素質是進行創新教育的關鍵,創新是教師素質的核心。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與時俱進,樹立適應新形勢的教育觀念
要想養成創新教育的能力,更新與時代要求相一致的教育觀是前提,創新以轉變觀念為先導。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老實聽話、循規蹈矩、按老師的規定行事就是好孩子,老師獎勵的對象也往往偏向于這部分孩子;而那些好動、沉迷于新鮮事物、不按老師規定行事的孩子往往被定格在“調皮搗蛋”的行列,經常被老師訓斥。一些幼教工作者不顧幼兒的需求,經常忽視幼兒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整天將幼兒牽著鼻子走,教育模式機械單一。如,在一次數學觀摩活動中,一位教師出示“7”后問幼兒:“它像什么?”幼兒紛紛舉手說:“像折斷的筷子、像拐彎的絲帶、像坐著的腿……”正在孩子們展開豐富的聯想時,教師卻反問:“像鐮刀嗎?”結果幼兒面面相覷,一個個都不敢答話,想象的思維一下子被扼殺。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想讓幼兒說出“7”像鐮刀,有首兒歌就是“6像口哨,7像鐮刀,8像花生。”而生活在大城市的幼兒對鐮刀很少接觸,當然會覺得陌生。因此,在日益重視幼兒開放式思維和創新式思維的今天,幼兒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解放思想,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二、竭盡全力,扮演好現代教育者的角色
幼兒教師不能滿足于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應從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創新轉變。教師不僅是組織者、管理者,還是表演者、激勵者、服務者、引導者、促進者、交往者、參與者、合作者,更應該是教育的創新者。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因此,幼兒教師應以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尊重幼兒,善于用各種適宜的方法接觸幼兒、引導幼兒,注重師幼互動價值,全面實行雙向交流,使幼兒對老師、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親近感,這樣才易于接受教育。在精心組織的各項活動中還應該創造氛圍,讓幼兒敢于思考、敢于表達、敢于提問、樂于探索,讓幼兒創造性的火花在各項活動中綻放。
三、實現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創新
教學是一門藝術。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幼兒教師雖然面對的是低齡兒童,但同樣要具備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開放式、研究式的教學新模式。在組織幼兒活動的實踐過程中,應該進行研究式教學設計,引導幼兒自主式、探索式地學習,再將研究式教學與幼兒的探索式學習有機結合,注重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幼兒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教學內容的創新是進行創新教育的基礎和保證。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更多地選擇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內容,為幼兒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和材料,激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取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經驗;更要克服“死啃書本、按部就班、依葫蘆畫瓢”的教條主義傾向,把幼兒的發展放在首位,選擇能激發幼兒興趣,可以操作、探索的活動形式,以及靈活的、幼兒喜聞樂見的方法組織實施教學活動。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新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存在個體差異的幼兒,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與之相適應。幼兒園的教育應大力倡導啟發式、討論式、引導式、激勵式教學,廢止填鴨式、滿堂灌、保姆式教學。再配以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教學、網絡化教學,以此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思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
四、定期進行創新教育自我評價,在學習中提高
創新教育自我評價的目的是幫助教師總結提煉已有經驗,及時捕捉各種反饋信息,適時靈活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教師創新教育能力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此,幼兒教師要學會反思、自我評價,在總結、學習中提高。幼兒教師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博采眾長,更新觀念,保持敏銳的認知力,才能為創新教育提供知識的來源和動力。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