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 嚴一梅(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42)
?
全民閱讀現狀及其發展戰略
黃智嚴一梅
(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42)
[摘要]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2009~2013年5次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近5年來數字資源環境下我國國民閱讀率、國民閱讀量、國民閱讀時間3方面的變化和發展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對全民閱讀的發展戰略進行探討,提出在推廣力量、推廣環境和推廣對象3方面構建我國全民閱讀發展策略的新思維。
[關鍵詞]數字資源國民閱讀調查紙質閱讀數字閱讀全民閱讀發展戰略
[分類號]G250
自有文字以來,紙質文獻一直是文獻載體的主要形式。大約20世紀中葉,人類又革命性地發明了數字型文獻載體[1]。所謂數字型文獻載體就是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資源總和。時至今日,數字資源環境下我國出版的文獻載體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紙質文獻、視聽文獻、縮微文獻、數字文獻、紙質和數字并存文獻。
由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不斷進步,近年來數字型文獻載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紙質文獻逐步向數字文獻過渡[2-3]。相對于傳統的紙質文獻載體,數字文獻載體具有如下特點:①形態方面:紙質文獻載體為紙張,數字文獻載體為光電材料。②容量方面:紙質文獻載體容量小,數字文獻載體容量大。數字文獻載體資源可以海量存儲,攜帶方便,例如一部Ipad便可儲存幾萬種圖書,相當于個人擁有一座小型圖書館。③載體獲取方式方面:紙質文獻獲取方式,無論是購買、租借還是繼承,大體都以實體形式進行,而數字資源則必須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才能獲取文獻。④載體成本方面:數字圖書成本低廉,是紙質圖書的1/4或1/5,便于進行全民閱讀推廣。
《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是為全面了解我國國民閱讀傾向發展趨勢和文化消費現狀而進行的一項連續性、大規模的基礎性國家工程。該項目從2007年開始,每年對全國國民數字閱讀進行了全國性的抽樣調查并予以公布。筆者以2009~2013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5次調查數據為依據[4-6],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國民閱讀率、國民閱讀量、國民閱讀時間3個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和相關性分析,以期找出數字資源環境下我國全民閱讀狀況及變化規律。
2.1國民閱讀率調查數據SPSS統計分析
圖書閱讀率是指每年至少有讀一本圖書行為的讀者總體與調查樣本總體之比,該指標反映有閱讀行為的讀者群體在全體國民(包括不識字者)中所占的比例。表1為近5年來我國國民閱讀率變化情況。

表1 2009~2013年間全民閱讀率變化情況
2.1.1 SPSS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于《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按照抽樣調查標準進行調查,因此其調查數據可以滿足數理統計分析條件要求,利用統計軟件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2009~2013年間全民閱讀率描述性分析
紙質資源閱讀率包括圖書閱讀率、報紙閱讀率、期刊閱讀率。從表1、表2對5組數據的離散系數進行比較,數字閱讀率25.31>報紙閱讀率8.97>期刊閱讀率8.17>圖書閱讀率5.35>綜合閱讀率2.97,說明在數字化環境下近5年來我國國民閱讀中數字閱讀率變化最大,報紙閱讀率次之。綜合閱讀率和圖書閱讀率變化最小。表明近5年來數字閱讀率和報紙閱讀率受數字資源環境影響最大,綜合閱讀率和圖書閱讀率受數字環境影響較小。
2.1.2 SPSS相關性分析
利用SPSS數理統計軟件對數字閱讀率與期刊閱讀率、報紙閱讀率、圖書閱讀率、綜合閱讀率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下。

表3 數字閱讀率與期刊閱讀率相關性

表4 數字閱讀率與報紙閱讀率相關性

表5 數字閱讀率與圖書閱讀率相關性

表6 數字閱讀率與綜合閱讀率相關性
從上述表格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數字資源環境下近5年來我國國民閱讀率具有如下特征:
①數字閱讀率與綜合閱讀率相關性系數為0.679,大于零,為正相關。顯著性系數為0.207,大于0.05,呈不顯著關系。說明數字環境下數字閱讀率和綜合閱讀率為正相關,但數字閱讀率對全民綜合閱讀率影響不大,數字資源環境并不能顯著地提高全民的整體閱讀率。
②數字閱讀率與圖書閱讀率相關系數為0.997,大于零,為正相關。顯著性系數為0.00,小于0.01,呈極顯著相關。說明數字閱讀率和圖書閱讀率相互促進,互相提高,數字閱讀率提高能極大促進圖書閱讀率。數字閱讀并不會導致紙質圖書閱讀率的下降。
③數字閱讀率與期刊、報紙閱讀率相關性系數分別為-0.791和-0.513,均小于零,均呈負相關關系。顯著性系數分別為0.111和0.377,均大于0.05,表明相關性均不顯著。說明隨著國民數字閱讀的提高,國民對傳統的紙質期刊、報紙閱讀率下降,數字資源有代替紙質期刊報紙的趨勢,但這種趨勢是漸進性的,變化并不顯著。
2.2國民閱讀量調查數據SPSS統計分析
國民閱讀量是指一年內國民人均閱讀紙質圖書、紙質報紙、紙質期刊、電子圖書本數或份數。分為紙質圖書人均閱讀量、紙質報紙人均閱讀量、紙質期刊人均閱讀量和電子圖書人均閱讀量4種。以下為2009~2013年近5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項目統計數據(見表7)。

表7 近5年閱讀量變化
2.2.1 SPSS描述性統計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表7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分析結果見表8。

表8 描述統計量
從表7、表8中看出,在數字資源環境下,近5年間國民在紙質圖書年人均閱讀量方面呈上升趨勢。但上升變化小,不明顯;紙質報紙年人均閱讀量、紙質期刊年人均閱讀量呈下降趨勢;電子圖書年人均閱讀量方面呈上升趨勢,并且上升趨勢明顯,變化大。
組間離散系數比較顯示,電子圖書47.28>紙質報紙17.85>紙質期刊9.84>紙質圖書7.38。
說明在數字資源環境下,近5年間我國國民閱讀量中電子圖書閱讀量變化最大,其次是紙質報紙和紙質期刊,變化最小的是紙質圖書。
2.2.2 SPSS相關性分析
利用SPSS對電子圖書年人均閱讀量與紙質圖書、紙質報紙、紙質期刊年人均閱讀量之間進行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表9 電子圖書與紙質圖書相關性

表10 電子圖書與紙質報紙相關性

表11 電子圖書與紙質期刊相關性
通過相關性分析發現:①電子圖書閱讀量與紙質圖書閱讀量相關系數為0.779,大于零,呈正相關,表示電子圖書閱讀量增加亦可促進紙質圖書閱讀量的提高,說明數字資源環境下電子圖書閱讀量增加會導致紙質圖書閱讀量下降的說法并不成立。顯著性系數為0.221,大于0.05,顯著性不明顯,說明電子圖書閱讀量增加亦可促進紙質圖書閱讀量的提高關系并不顯著。②電子圖書閱讀量與報紙閱讀量、紙質期刊相關系數分別為-0.94和-0.83,小于零,呈負相關。顯著性系數為0.06和0.17,大于0.05,表明相關性并不具有顯著意義,說明電子圖書量的增加并沒有使紙質報刊的閱讀量顯著下降。
2.3國民閱讀時間調查數據SPSS統計分析
2009~2013年國民人均每天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閱讀時間見表12。

表12 近5年日均閱讀時間
2.3.1 SPSS描述性統計分析
利用SPSS數理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分析結果見表13。

表13 描述統計量
從表12、表13得知:①紙質日均閱讀時間呈下降趨勢;數字日均閱讀時間每年呈上升趨勢。②離散系數方面,紙質日均閱讀時間為11.83,數字日均閱讀時間為12.60,離散系數接近,表明二者下降趨勢和上升趨勢接近。③紙質日均閱讀時間中,圖書離散系數為8.07,報紙離散系數為15.61,期刊離散系數為15.70,表明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紙質報刊時間每年下降程度大,而每年閱讀圖書的時間卻相對穩定。④數字日均閱讀時間中,互聯網閱讀時間離散系數為14.48,手機閱讀時間離散系數為43.69,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間離散系數為24.99。表明互聯網閱讀時間相對穩定,手機閱讀時間上升最快,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間次之,這與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特征相吻合。
2.3.2 SPSS相關性分析
利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對“紙質日均閱讀時間”和“數字日均閱讀時間”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14。

表14 紙質與數字日均閱讀時間相關性
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紙質文獻日均閱讀時間和數字文獻日均閱讀時間相關系數為-.985,小于零,為負相關,顯著性系數為0.015,小于0.05,呈顯著負相關。說明在數字資源環境下國民每年日均紙質文獻閱讀時間明顯減少,數字文獻閱讀時間明顯增加,二者有顯著的負相關性。
3.1公民閱讀權問題
表1、表2反映出近5年來在數字環境下全民綜合閱讀率變化并不大。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數字資源環境并不能大幅度提高國民閱讀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年人均讀書閱讀量還很低[7]。究其原因,高俊寬指出[8],公民閱讀權是指每個公民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地閱讀的權利,導致我國人均閱讀量低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我國從上到下對公民閱讀權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妨礙了閱讀活動的推廣。
3.2讀者閱讀行為嬗變問題
從閱讀率、閱讀量、閱讀時間5年調查數據分析,國民在閱讀過程中數字閱讀比重越來越大,如何解決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行為從傳統的深閱讀、經典閱讀、人文閱讀嬗變為淺閱讀、雜閱讀、功利閱讀,應該引起全民閱讀推廣者足夠的重視。
3.3數字資源出版發行問題
國民在閱讀過程中數字閱讀比重越來越大,讀者對數字資源要求越來越高,但數字出版發行卻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數字出版發行目前存在如下問題:①數字資源出版發行中的知識產權問題。數字資源環境下全民獲取文獻和閱讀文獻更加方便,在此環境下如何保障數字資源知識產權問題顯得更加突出。②數字資源出版發行中出版滯后和捆挷銷售問題。目前很多文獻以紙質版和數字版并存的形式出版發行,因而在出版發行過程中產生了數字版出版滯后、捆挷銷售等現象,這值得我們關注。
針對全民閱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筆者從制定強有力的閱讀推廣策略、打造優良的閱讀環境、塑造良好的閱讀行為3個方面來論述數字資源環境下全民閱讀發展戰略,為提高我國全民閱讀水平而拓展新的思路。
4.1加強全民閱讀推廣
4.1.1明確公民閱讀權,推動全民閱讀國家立法,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法規策略。要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制度必須先行。先進國家普遍重視全民閱讀推廣立法,如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閱讀卓越法》,2001年日本頒布《兒童閱讀推進法》,2006年韓國制定《讀書文化振興法》等[9]。在國內,構建全民閱讀推廣法規亦逐步得到重視。2012年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寫進黨的政治報告,國家設立了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結合國內外制定全民閱讀法規經驗,數字環境下組建全民閱讀推廣法規力量可采取如下策略。①踐行閱讀夢為中國夢的一部分,促進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實現全民閱讀夢,首先必須從國家層面高屋建瓴尊重知識產權,明確公民閱讀權;其二,充分認識國民閱讀對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要性,促進全民閱讀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大代表朱永新認為,要將全民閱讀提升到建設民族共同思想基礎和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實力和營造全社會共同精神家園的國家戰略高度上,重新審視推動全民閱讀對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意義[10]。②國家層面研究制訂全民閱讀中長期規劃;制定《國家閱讀大綱》,推動全民閱讀國家立法,只有在制度的規約下,閱讀推廣活動才會扎實有效。
4.1.2完善各級全民閱讀推廣機構,構建全民閱讀推廣組織策略。目前我國全民閱讀推廣機構有如下幾種類型:“各級政府機構”“專業學會、民間社團等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圖書館、出版、傳媒等文化機構”[11]。黃文鏑在對近年我國社會閱讀活動進行概述時,提出政府部門、專業學術團體、圖書館與出版團體、教育部門、民間社團5種機構是全民閱讀推廣的主要推動力量[12]。筆者認為,理想的全民閱讀推廣組織力量應包括:①政府組織:包括政府、圖書館、出版發行系統、學校、社區。②民間組織:包括民間各種閱讀推廣機構。③家庭。同時,政府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全民閱讀推廣機構的管理。第一,進一步完善全民閱讀活動的主管機構,推動設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第二,進一步強化傳統機構,諸如學校、圖書館、家庭等的推廣力量。第三,數字資源環境下,重視網絡公司、數字圖書公司、電子閱讀器生產商等機構的角色地位,以便讓國民得到更好的數字閱讀服務和數字資源產品。
4.1.3大力提高全民閱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構建閱讀推廣人才策略。人力資源是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全民閱讀推廣隊伍成分復雜,有國家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民間志愿人員等,他們在全民閱讀活動中擔當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數字資源環境下全民閱讀推廣隊伍要求具備如下素質:第一,對職業有崇高的使命感,充分認識到全民閱讀的價值和重要性;第二,崇尚閱讀,喜愛閱讀,能在閱讀活動中起到指導作用;第三,自身綜合素質高。特別是在數字資源環境下閱讀推廣人員應具備較高的信息管理水平。
4.1.4制定全民閱讀財政扶持政策,構建閱讀推廣財政策略。加強財政扶持,構建數字環境下的全民閱讀推廣的財政策略,為全民閱讀提供財政保障。第一,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推廣基金。第二,成立民間全民閱讀推廣基金。第三,對相關企業采取稅收優惠政策,如出版業、書店、數字資源公司等相關企業。
4.2優化全民閱讀環境
4.2.1打造優良的全民閱讀硬環境。①硬環境包括出版發行、書店布局、圖書館建設等。出版發行部負責出好書,書店布局方面應盡力方便國民選書購書,網絡書店注重物流的配套。圖書館建設方面,除了傳統的國家圖書館、省市區級圖書館之外,更應注重社區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的建設,特別是在城鎮化的今天,重視社區圖書館建設,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非常重要。②構建方便完整的數字閱讀服務體系。包括網絡通訊服務體系、電子閱讀器、數字閱讀成本等。網絡通訊負責為電腦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提供統一資源,為推進全民閱讀提供網絡系統保障,是數字環境下全民閱讀的前提和基礎。電子閱讀器方面,包括PC、IPAD、智能手機等,政府應該鼓勵相關企業技術創新,為全體國民提供質優價廉的電子閱讀器產品。數字閱讀成本方面: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等,國家鼓勵企業開發數字資源,為國民閱讀提供高質量的數字資源,滿足全民閱讀的文獻要求。
4.2.2提高全社會閱讀水平,建立良好的閱讀軟環境。良好的軟環境包括數字資源環境下社會良好的閱讀氛圍和家庭良好的閱讀氛圍。我國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閱讀氛圍,1997年1月,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署、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9個部委共同發出了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提出了以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為主題的知識工程,其后,全國知識工程領導小組把每年的12月確定為全民讀書月。在國外,針對全民閱讀下降的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確定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在我國習稱為世界讀書日);美國多年來先后啟動過“美國閱讀挑戰”“閱讀優先”和“暑期閱讀之樂”等國民閱讀活動。法國以每年3月為全國性的圖書與閱讀月。英國鑒于兒童閱讀能力日漸退化之憂,提出了“舉國皆為讀書人”的目標,并確立1998年9月到次年8月為英國閱讀年[13]。
綜合國內外經驗,數字資源環境下構建良好的全民閱讀軟環境應采取如下策略:
①國家領導人和政府公務員的閱讀行為和率先垂范會激發民眾的讀書熱情。各級領導應該親自倡導和推動全民閱讀。近年來,習近平、王歧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列出《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舊制度與大革命》等書單,為全民閱讀起到了表率作用。
②設立國家閱讀節或全民閱讀日,使分散的各類全民閱讀促進活動進一步系統化、組織化、有序化;統籌組織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等開展各類閱讀活動,讓全社會上上下下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
③利用網絡技術加強各種閱讀活動的宣傳。數字資源環境下充分發揮各讀書網站的作用。如豆瓣網、當當網等新媒體利用網絡開展新書書目推送服務,通過即時評論、建立圖書閱讀群等措施,為建立良好的閱讀軟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④注重家庭閱讀氛圍的培養,讓家長成為家庭閱讀的榜樣。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儒家傳統的耕讀文化鑄成了中華民族“書香世家”這樣的家庭閱讀氛圍。在數字資源環境下的今天,“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早已過時,但父母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的影響對于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最有情感基礎和氛圍的閱讀單元[14]。因此,倡導家庭閱讀中家長和孩子的閱讀互動,培養家庭閱讀氛圍,讓家長成為家庭閱讀的榜樣仍是我國提高全民閱讀水平及全民文明素質重要的途徑之一。
4.3引導讀者閱讀行為
讀者閱讀行為包括讀者閱讀素質、讀者閱讀需求、讀者閱讀方式等。根據李新祥的研究結果[15],數字環境下讀者個體閱讀行為發生了如下的嬗變。①讀者的閱讀需求進一步多元化,知識需求依然是第一需求,但資訊需求提升明顯。②讀者閱讀能力、閱讀目的、閱讀積極性、閱讀范圍、閱讀量等指標總體上呈現出積極的變化。③讀者的閱讀耐心減弱。良好的閱讀行為可以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率,針對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行為嬗變狀況,如何在傳統閱讀習慣基礎上培養國民良好的閱讀行為是我們制定讀者閱讀行為策略的新方向。
4.3.1全面提高讀者閱讀素養。閱讀素養包括讀者的閱讀目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針對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行為嬗變出現的新特征,有的放矢,培養讀者正確的閱讀目的和閱讀興趣,增強讀者的閱讀能力,提高讀者閱讀素養。①根據讀者的閱讀目的和閱讀興趣進行引導,鼓勵讀者進行方向性閱讀。讀者的閱讀耐心減弱是數字時代我國全民閱讀行為嬗變表現出的一個重要特點,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目的中功利閱讀超越人文閱讀,流行閱讀超越經典閱讀。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必須加強對讀者的導讀工作,根據讀者閱讀興趣和閱讀目的引導讀者進行方向性閱讀,強調人文閱讀和經典閱讀,全面提高讀者閱讀素養。②提高讀者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包括提高語言文字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淺閱讀”、泛閱讀的取向明顯,導致個體閱讀能力下降,新環境下有必要對讀者進行閱讀能力指導,即詞匯指導、閱讀理解力指導等。
4.3.2培植讀者正確的閱讀需求。閱讀需求包括思想需求、知識需求、審美需求、資訊需求、消遣需求、刺激需求6大需求,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的閱讀需求進一步多元化,表現為知識需求依然是第一需求,但資訊需求提升明顯,思想需求和審美需求沒有隨著數字化進程減弱,反而有提升的趨向[15]。針對閱讀需求多元化的特點,在對讀者進行閱讀需求指導過程中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倡思想需求、知識需求和審美需求為主,適當控制資訊需求、消遣需求和刺激需求,引導讀者潛心閱讀。
4.3.3引導讀者閱讀方式的正確轉變。讀者閱讀方式依據載體的不同而分為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方式,從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可知(見表7),國民數字閱讀有逐步上升的趨勢。據此我們應該根據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制定全民閱讀策略。①創造條件,特別是網絡條件,以便讓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地進行數字閱讀。②根據紙質閱讀方式和數字閱讀方式的差異,引導讀者進行正確的泛讀和精讀方式選擇。③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是數字資源環境下讀者閱讀行為特征之一,因此應大力提倡讀者在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時進行網絡書評,增加閱讀即時互動性,以便增加讀者間的閱讀交流,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陳紅星,張淑芳.網絡原生數字資源:概念、特征與類型[J].圖書館建設,2010(5):1-4.
[2]張立憲.中國數字出版現狀與未來發展[J].科技傳播,2011(9):14-15.
[3]盧宏.近五次我國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綜述[J].圖書情報知識,2014(1):71-82.
[4]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0[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2.
[5]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1[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6]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專題[EB/OL].[2015-03-07].http://www. chuban.cc/ztjj/yddc/.
[7]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J].出版發行研究,2014(5):9-12.
[8]高俊寬.圖書館與公民閱讀權[J].圖書館,2012(1):9-12.
[9]湯更生,朱鶯.全民閱讀活動的背景、特色與推動[J].圖書館學刊,2013(3):60-64.
[10]朱永新.閱讀,再怎么強調都不會過[N].中國教師報,2012-03-21(2).
[11]丁娜.全民閱讀推廣力量的角色構建[J].圖書館論壇,2014(2):27-33.
[12]黃文鏑.近年來我國社會閱讀活動概述[J].圖書與情報,2010(3):30-35.
[13]徐雁.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推廣的時代使命[J].圖書館雜志2011(3):33-38.
[14]李玉萍.新媒體環境下全民閱讀策略研究——基于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的分析[D].合肥:安徽大學,2014.
[15]李新祥.數字時代我國國民閱讀行為嬗變及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黃智男,1964年生,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
嚴一梅女,1970年生,館員。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域外采風·
收稿日期:(2015-06-09;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