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群(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42)
?
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
歐群
(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510642)
[摘要]學科服務開展過程中,將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風險。根據學科服務風險來源和學科服務業務工作的特點,對影響學科服務的知識產權風險的因素進行歸納分析,構建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關鍵詞]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分類號]G252.6
隨著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引入,學科服務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科服務是一項開拓性的主動參與式的創新服務,在服務的同時,不可避免要涉及相關知識產權問題,甚至還會引發侵權糾紛。為減少或避免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和探討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是保障學科服務健康運作的重要基礎之一。
風險管理過程一般包括風險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評估控制4個階段。風險識別在整個風險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全面、準確地識別風險,才能衡量風險和選擇應對風險的辦法[1]。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是對學科服務中各種風險進行系統的認識、歸類及分析,從而形成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以應對風險。
2.1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的建立,在整個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指標體系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評估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學科服務風險識別指標的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首先,在進行風險識別之前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如對所研究的內容進行初步的構想,采用什么樣的風險識別原則等。其次,通過查閱文獻、專家訪談等渠道收集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的資料,盡可能多地挖掘與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相關的信息。第三,選擇風險識別方法,對收集到的產權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和歸納,劃分為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兩個一級指標,再從這兩方面來梳理和加工提煉風險因素,確定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第四,對指標進行優化。在征求一線學科服務人員及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后,抓本質刪枝節,對指標做進一步的綜合整理,最終確定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圖1 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流程
2.2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構建一套既科學又合理的風險識別指標體系必須要首先按照一定的原則去分析和判斷[2]。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包含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動態性原則、有效性原則等。
2.2.1全面性原則。在風險識別過程中,要考慮引發學科服務知識產權的各種因素,選取的指標盡量覆蓋學科服務所有業務及管理流程的全過程,以免留下隱患。
2.2.2重要性原則。全面又要兼顧重要原則,避免無限制地簡單堆砌所有的內容。從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突出高風險業務,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力求各指標能真正反映風險的相關度。
2.2.3動態性原則。風險識別的結果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動態過程。由于國內學科服務正處于發展階段,服務的內容和模式在不斷發展,其所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要素也在不斷變化。
2.2.4有效性原則。所選取的指標不應重復,指標之間應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能有效地反映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
正確識別學科服務知識產權所面臨的風險,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梳理和分析。目前風險識別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專家咨詢法、頭腦風暴法、分解分析法、Delphi法等。學科服務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是獨立的,有些因素是互相作用的。
在收集有關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的基礎上,采用分解分析法對風險進行分類,將大系統分解成若干便于識別的簡單的小系統。根據風險來源,將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分為來自于學科服務本身的風險(內生風險)和知識產權環境引發的風險(外生風險)兩個一級指標。
3.1內生風險的指標構建
根據學科服務工作的特點,把內生風險分為資源建設、服務流程和人員3個二級指標,再從3個二級指標中,根據具體業務的性質做出具體的分析和識別。
3.1.1資源建設方面的指標構建
學科服務在資源建設方面的業務主要有學科資源薦購、學科服務平臺和學科機構庫建設,其中面臨知識產權風險比較多的是學科服務平臺和學科機構庫建設。
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中,匯集整理了與某學科相關的信息資源,包括館藏資源和網絡免費的學術資源。館藏資源整合要注意文獻下載量是否超過了“合理使用”的范圍;另外在對數據庫進行內容分析與拆分時,極有可能規避權利人的“技術保護措施”和刪除與修改權利人的“權利管理信息”[3],引發知識產權風險。整合網絡資源面臨的主要知識產權風險表現在網絡信息資源的來源是否合法;是否明晰網絡資源的版權公告;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方式是否合法;轉載、摘編、深度鏈接等是否侵犯了著作權的復制權和傳播權,從而造成侵權的風險。
學科機構庫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主要表現在構建學科知識庫所需軟件平臺、機構庫中信息源的版權、技術處理等方面。軟件平臺的知識產權風險主要涉及是否合理取得軟件版權的使用權。信息源的版權主要有兩種:法人作品和職務作品。學科機構庫收錄法人作品,引起知識產權的風險較小。學科機構庫在收入學科用戶一般職務作品時,如未與學科用戶簽訂許可協議,包括存儲許可使用協議和知識共享許可協議[4],一旦學科用戶的機構發生變動,則有可能侵犯作者的版權。學科機構庫在存儲學科用戶的后印本時,如未得到出版商的版權轉讓協議,則侵犯了出版商的版權,面臨侵權的風險。要考慮機構庫的使用是否采用技術保護措施(用戶訪問權限限制;用戶下載復制的控制等)。
3.1.2服務流程的指標構建
學科服務的具體服務內容有參考咨詢、用戶教育、原文傳遞、科技查新和嵌入科研服務等。根據這些業務流程的階段特點,可將流程分為項目委托階段、項目檢索階段和項目應答階段3個方面。
項目委托階段既包括學科用戶向學科館員提交的項目委托,如參考咨詢、原文傳遞、科技查詢,也包括學科館員主動聯系學科用戶獲取的項目委托,如用戶教育和嵌入式科研服務。委托階段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主要表現在是否在顯著的位置提供了版權聲明,規避侵權風險;委托時涉及的學科用戶隱私問題是否保護了學科用戶的個人隱私[5]。
項目檢索階段主要是對委托的項目進行檢索、加工、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在檢索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參考源的版權問題,包括是否明晰著作權人的版權要求,來源數據本身的合法性等。提供檢索服務的時候一定要遵循以學習或科研為目的,注意著作權、專利權等合理的適用范圍,對于合理使用之外的部分最好能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在文獻加工時要注意,使用著作或他人編寫的文摘時不能隨意修改,否則會侵犯原作品的完整性權利。
項目應答階段是指學科館員完成項目,并把完成結果返還給學科用戶的過程。對文獻內容作頻繁的摘錄、引用都無法按照版權法要求注明出處,有可能產生發表權和署名權的糾紛。學科館員與用戶交流、形成與提供答案過程中,要把相關的文獻傳遞給用戶,這就要考慮文獻傳遞的數量和形式是否符合著作權和數據庫合同的規定。在知識的轉移過程中,特別是隱性知識的轉移中,學科館員要注意一定的保密性,勿向其他人泄露與課題相關的技術秘密,以免產生知識產權的流失、外泄與侵權的風險。學科館員為學科用戶提供經過分析、歸納及整理后的增值性的信息產品,具有一定的獨創性,這份增值性的信息產品應受到《著作權法》的合理保護。
3.1.3人員方面的指標構建
學科服務知識產權人員風險主要來自于學科館員和學科用戶兩方面。學科館員的技術實現能力對于規避知識產權風險至關重要;學科館員的知識產權風險的認知水平、道德素養、工作能力等對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的產生擔負著重要的作用[6]。學科用戶的不合理使用行為也會引發知識產權的侵權風險。對于學科用戶誘發的知識產權風險,如處理不當,圖書館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學科用戶引發的知識產權風險主要表現在學科用戶是否把獲得的信息資源另作他用;是否惡意過量下載;是否向大量不特定的公眾傳播等方面。
3.2外生風險的指標構建
外生風險主要是由于知識產權環境引起的,可以從國家的知識產權大環境和圖書館知識產權小環境兩個方面來論述。國家知識產權大環境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數字環境下學科服務的技術環境和服務方式的改變,導致服務對象和服務范圍都和傳統圖書館有所不同。而我國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合理使用的范疇和內容過于籠統,加之我國圖書館法還未通過[7],使學科服務無法準確把握自己面臨的侵權風險。圖書館知識產權環境的影響因素主要來源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和保護能力狀況[8]。目前,大多數圖書館普遍缺乏知識產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缺乏知識產權風險意識,對監控和規避風險的準備和經驗不足。
通過以上對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因素的分析歸納,可以得到表1所示的指標體系框架。

表1 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
學科服務是目前各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的一項新業務,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知識產權風險。筆者構建了學科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的流程,提出了構建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在檢索大量相關文獻以及與學科服務一線工作者和專家交流的基礎上,采用分解分析法,嘗試從學科服務本身的風險(內生風險)和知識產權環境引發的風險(外生風險)兩個方面對學科服務中的知識產權風險進行識別,并建立學科服務知識產權風險識別指標體系,為進一步實施風險分析和控制及采取措施有效規避風險提供建議,希望能對學科服務知識產權的風險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鈞.風險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侯德林,等.流媒體信息服務企業風險識別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情報科學,2012(9):1376-1380.
[3]史衛國.電子資源整合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2(6):46-48.
[4]江向東,傅建秀.基于開放存取的機構庫版權協議問題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0(2):62-68.
[5]郝天俠.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過程中知識產權問題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7):89-91.
[6]袁圓,張文德.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圖書館論壇,2012(1):11-14.
[7]陳傳夫,錢鷗,代鈺珠.大數據時代的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7):40-45.
[8]孔繁超,周奇志.圖書館聯盟知識產權風險防范體系構建[J].圖書館建設,2009(11):8-11.
歐群女,1975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檢索與信息咨詢。
收稿日期:(2014-10-29;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