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武警昆明消防指揮學校,云南昆明650208)
?
大數據背景下讀者信息行為方式淺析
李蓉
(武警昆明消防指揮學校,云南昆明650208)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圖書館如何在新形勢下順勢而為,借力大數據技術,深層挖掘讀者信息需求并及時提供個性化服務,是當今各類型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讀者信息行為方式的變化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并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做了SWOT分析,提出了創新讀者服務工作的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讀者信息行為圖書館SWOT
[分類號]G250.76
隨著社交網絡的逐漸成熟,移動帶寬迅速提升,云計算、物聯網應用更加豐富,更多的傳感設備、移動終端接入到網絡,由此產生的數據及增長速度將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要多,都要快。未來十年將是一個“大數據”引領的智慧科技時代。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圖書館如何在新形勢下順勢而為,借力大數據技術,深層挖掘讀者信息需求并及時提供個性化服務,是當今各類型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筆者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讀者信息行為方式的變化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并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前景作了SWOT分析。
1.1大數據定義
大數據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數據量很大、數據形式多樣化的非結構化數據。目前,大數據主要指醫學、天文、地理、Web日志、多媒體信息等數據[1]。學術界對大數據的理解還未達成共識,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2]。
1.2大數據特點
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大、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速度快時效高4個特點,又叫4V特征,具體見表1。

表1 大數據的特點
2.1基于大數據的讀者信息行為方式分析
2.1.1讀者獲取信息方式多樣化
在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快速發展的時代,讀者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獲取渠道更加便捷。從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來看,信息的獲取高度依賴于移動通信技術。而圖書館的發展也正經歷了由傳統的物理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再到現今的移動圖書館和未來的大數據圖書館4個階段,所提供的服務也由簡單的館藏資源借還到參考咨詢、知識服務,再到Web2.0技術出現后借助于Wiki、Blog、網絡社區等工具主動推送圖書館相關服務,以及在大數據時代下,利用聚類分析、相關分析等技術深層次挖掘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圖書館的發展與讀者獲取信息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圖書館的發展與讀者獲取信息間關系
2.1.2信息獲取難易程度影響讀者信息行為方式
從圖1可以看出,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正逐漸由傳統的紙質館藏資源借閱到紙質資源電子化獲取轉變,讀者需求的多樣化也使得其信息行為方式多元化,即從對紙質館藏資源的需求到對電子資源、參考咨詢、學科服務以及圖書館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精準提供用戶將要需求的知識方向轉變。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與信息獲取難易度呈正相關關系,即越容易獲取的信息,信息來源渠道多樣化則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也呈多樣化態勢;越難獲取的信息,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則讀者的信息行為方式也呈單一態勢。
2.1.3讀者信息獲取渠道更便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未來讀者的信息獲取將呈現電子化、移動化的趨勢,即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平板電腦、手機)遠程獲取所需信息。目前我國許多圖書館如國家圖書館、蘇州圖書館、重慶圖書館、貴州省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都推出了手機圖書館等移動圖書館服務,用戶只要擁有一臺具備上網功能的手機即能暢游移動數字圖書館[3]。移動數字圖書館時代,用戶的數據更新和下載也可通過移動終端來實現,使讀者獲取信息的載體更加多樣化,獲取信息更加便利。
2.1.4讀者信息需求將高度依賴于電子資源
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滲透,以及數據挖掘技術的深度應用,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將更加多樣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圖書館時期的紙質館藏資源,也就是說用戶對紙質館藏資源的需求依賴度降低,更多的是對紙質資源電子化和對電子資源的需求。一方面電子資源的獲取渠道較便捷;另一方面電子資源的使用與保存不再受傳統紙質資源的借還期限制約。從讀者對資源的需求結構角度來看,未來電子資源將占據用戶需求的主導地位。
2.2讀者信息行為方式對圖書館的影響
2012年,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勇青對圖書館的未來服務形態進行了預測分析。他認為,未來圖書館形態將從物理圖書館逐漸轉變為虛擬、泛在圖書館,服務將呈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所不在”的特點,而物理圖書館將從資源集散地變為多功能空間。圖書館服務未來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用戶獲取知識中的3大問題,即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幫助用戶從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持續不斷地跟蹤所關注的信息。未來圖書館的角色定位應該是識別高質量信息,為客戶提供能幫助其解決問題的知識[4]。讀者信息需求和信息獲取方式多樣性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圖書館,筆者列舉了如下4點。
2.2.1影響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
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應該遵循“藏為所需,藏為所用,服務學術科研”的原則,因此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應結合學科發展規律和讀者需求特點,合理配置各種館藏資源。當圖書館的紙質館藏資源達到一定數量規模后,應注重對電子資源的追加投入。如前文所述,隨著通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讀者對電子資源的依存度會更高,因此各圖書館在保證紙質館藏資源投入的前提下,應更加側重對電子資源的建設,結合本館特點,適當傾斜電子資源的投入比例。
2.2.2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方式
在信息與傳播科技飛速發展的環境下,用戶對信息獲取的要求是方便、快捷[5],圖書館傳統的借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讀者快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需要,圖書館低層次的被動服務方式也受到了影響。圖書館應適時開展參考咨詢、知識服務、學科定題跟蹤等相關服務。同時,在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還應深層次挖掘讀者需求,通過服務器記錄的讀者使用搜索引擎檢索信息生成的檢索條目信息,利用數據挖掘、聚類分析和相關分析等技術,主動為讀者推送精準信息和未來所需的潛在資源,而不是泛在式的讀者不需要的服務。這類似于目前國內淘寶網站根據用戶瀏覽習慣和購買頻次,為用戶推送精準營銷信息。
目前,復旦大學圖書館從2010年起逐步開始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圖書館采購的大量數字資源、用戶訪問信息行為數據、各類系統日志數據等,挖掘有用的價值信息,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主要包括4個方面:圖書采訪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學科服務支持、電子資源使用統一統計分析及惡意下載監控平臺、圖書館網絡與應用系統運行服務監控[6]。
2.2.3影響圖書館的硬件配備
隨著圖書館電子資源配置的進一步增加,電子數據庫的擁有量將繼續增長。而電子數據庫的信息包括實體圖書文獻的電子版、音視頻教程、圖片畫作、試題庫等豐富的資源[7],這就對圖書館服務器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子資源越多,圖書館在硬件方面特別是服務器的配置要求就更高。
2.2.4影響圖書館的人才隊伍建設
新形勢下,圖書館要為用戶提供精準信息資源,需要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掌握數學、統計學、數據分析、計算機語言處理等多學科知識,同時熟悉圖情服務工作的專業人才,這影響著圖書館未來的人才隊伍建設。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知識咨詢館員的知識結構、技能素養要求其既要掌握學科服務、嵌入式服務等咨詢服務工作必備的信息檢索、信息分析、信息組織及相關平臺與工具使用等,還要掌握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挖掘、數據組織等大數據知識與技能[8]。
3.1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SWOT分析
伴隨云計算的逐漸成熟,為大數據的普及推廣提供了可能。對圖書館而言,在資源獲取途徑越來越多的今天,要在保障文獻資源豐富和高質量的同時,在服務上不斷創新,為每個讀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才能真正吸引讀者[9]。如何順應時代發展,借力移動互聯網和通信技術,主動推送讀者所需的服務,且所推送的這些服務正是讀者的潛在需求是每一個圖書館在新時期面臨的新問題。表2是筆者對大數據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SWOT分析。
大數據時代讀者信息行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也影響著圖書館的發展。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將進一步創新,將主要為讀者提供以資源和個性化為基礎的精準服務,這也是大數據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亮點和特色,但鑒于相關人才的缺乏,目前國內還沒有圖書館能實現這一服務。另外,國內對大數據應用于圖書館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理論成果多,實踐案例少,無可借鑒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加之大數據時代讀者個人信息隱私如何有效保護問題,也給實際操作帶來一定難度。

表2 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前景的SWOT分析
3.2借力大數據,創新讀者服務工作
筆者通過對部分公共圖書館(深圳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圖書館、云南大學圖書館、云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天津工業大學圖書館、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四川標榜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基于大數據開展讀者服務工作的圖書館較少,大部分圖書館仍然比較注重學科館員和知識服務、課題查新等服務,同時讀者最需要的服務仍然是以課題查新、知識服務為主。被調查的圖書館中90%都開展了新書通報和圖書推薦等書目更新服務。從受訪讀者來看,讀者更多的是關注本學科技術和科研動態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對于圖書館來說,受時間、財力尤其是人力的限制,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既要創新工作,緊跟新技術發展,又要結合各館實際,推出讀者急需的服務。
第一,深入挖掘讀者信息需求,主動推送相關服務。從具體的實施情況來看,圖書館可以通過服務器記錄的讀者進館次數、借還圖書書目及檢索信息以及讀者下載的資源等數據,借力數據挖掘技術,從中發現并提取讀者的相關需求信息,主動推送讀者學科相關的研究態勢信息、書目信息。
第二,緊跟讀者信息需求及信息行為方式變化,合理配置館藏資源。充分發揮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優勢,針對本館特點,構建具有本館特色的館藏資源體系。在圖書館年度采購經費的預算中,要注重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特色館藏資源的分配占比,以形成科學合理的館藏資源配置。在讀者服務工作中,特別是流通環節應更加關注讀者的電子資源需求,可將圖書館更新的電子資源、數據庫以郵件推送方式及時告知讀者。
第三,關注信息技術發展趨勢,提升人才隊伍建設質量。近幾年來,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圖書館要順勢而為,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各類型圖書館都應該更加注重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此外,還應不斷提升現有人才隊伍的業務能力,可每月對館內人員進行一至兩次業務培訓,使其熟悉圖書館相關領域的發展動向。
當前,我國正邁入創新國家的行列,也將迎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潮。無論是科技創新還是文化繁榮發展,無不以知識的交流和傳遞為基礎。在當下國內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社會將逐漸轉變為知識社會,圖書館需要從“以館藏為中心”轉變為“以讀者為中心”,順勢而為,借力移動互聯網和通信技術,關注讀者信息行為方式的轉變,及時調整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服務方式、硬件配備、人才隊伍建設,以提供更精準、更加契合讀者需要的服務,加速我國圖書館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搖明,李搖娜.大數據趨勢與專業圖書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1-6.
[2]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1):146-169.
[3]喬海濱,韓向瀧.4G技術與圖書館[J].新世紀圖書館,2013 (3):54-57.
[4]應對大數據時代,萬方數據與圖書館業共建高標準知識服務[EB/OL]. http://www.cctime.com/html/2012-08-06/20 286142005014.htm.
[5]王彩霞.新媒體時代讀者閱讀方式變化與圖書館應對策略[J].現代情報,2013(3):78-80.
[6]張計龍.大數據驅動圖書館業務應用與服務創新[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與研究,2013(3):1-6.
[7]裴昱.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用戶行為信息的利用方式[J].圖書館學刊,2013(8):44-46.
[8]王天泥.知識咨詢: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增長點[J].圖書與情報,2013(2):74-77.
[9]姜山,王剛.大數據對圖書館的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52-54.
李蓉女,1983年生,副館長。研究方向:讀者需求、信息技術。
收稿日期:(2014-04-22;責編:王天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