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朝曦(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江蘇南京210013)
?
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與思考
連朝曦
(南京藝術學院圖書館,江蘇南京210013)
[摘要]通過對本科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進行調研,總結并分析了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水平較低的現狀,進一步闡述了藝術院校開展學科服務的必要性,并提出學科服務工作開展思路。
[關鍵詞]藝術院校學科服務圖書館
[分類號]G258.6
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已經成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內容,各大圖書館紛紛設立學科館員崗位,積極開展面向院系教學與科研的學科服務工作。但是,不少圖書館對學科服務還抱有深深的疑慮,認為在現有環境下開展學科服務困難重重,條件還不成熟,有很強的畏懼心理,缺乏應有的自信,有一些已經設立了學科館員崗位的圖書館也反映,學科館員很難得到用戶的接受和認可,無法融入教學或科研過程中,學科服務的效果很不理想[1]。圖書館的學術環境、領導層的支持力度、圖書館的資源基礎、館員的業務素質、師生的服務需求等方面都是影響學科服務開展的因素。藝術院校圖書館作為高等藝術院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為藝術學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對藝術學科建設的水平和持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希望能夠通過調查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現狀,探討藝術類院校開展學科服務工作的基本思路。
1.1學科服務現狀
目前我國共擁有本科藝術院校43所[2]。圖書館網站是服務讀者的重要窗口,從圖書館網站內容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圖書館的服務內容。因此筆者于2014年8月4~5日通過逐一訪問43所藝術院校圖書館網站,調查各個院校學科服務項目的開展情況。發現其中有5所院校圖書館無獨立網站,分別是河北傳媒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和山西傳媒學院;四川傳媒學院圖書館網站是在建狀態;還有7所院校圖書館有獨立網站但無法訪問,分別是北京電影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筆者對剩余的30所院校圖書館進行學科服務統計。

表1 藝術院校學科服務調查匯總
從網絡調查了解到,在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項目統計中,24家圖書館在網站上提供了讀者咨詢或留言的方式,12家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包含文獻傳遞服務,11家圖書館讀者服務項目中包含館際互借服務,14家圖書館網站中包含讀者培訓的欄目或相關介紹。在特色資源統計中,有19家圖書館自建了特色資源數據庫,藝術院校文獻資源具有專業類別集中,視聽類、圖片類資源豐富的特點,多數圖書館都針對自身的館藏特色自建了樂譜類數據庫、音頻類數據庫、視頻類數據庫、圖片類數據庫或其他專題數據庫。特色數據庫是對某一學科領域內資源的整理和聚集,方便了該學科讀者對相關資料的查找與利用。
目前在網頁上有學科導航欄目的僅有兩家,分別是廣州美術學院和吉林動畫學院,其中前者的“美術與設計學科導航”正在建設當中,后者的學科導航只是推薦了若干個專業相關網站;沒有發現圖書館開設學科門戶網站服務;有“學科服務”欄目的圖書館僅有四川音樂學院1家;設置學科館員或學科聯絡員的有4家,分別是吉林動畫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可見,在藝術院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高校數量比較少,除吉林動畫學院開展課題咨詢、信息推送服務之外,其他圖書館僅僅對學科服務或學科館員做了籠統的介紹,沒有對教學或科研開展針對性的學科服務項目。
由此可見,藝術院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項目較少,整體學科服務水平較低,學科服務基本處于起步階段。
1.2學科服務現狀分析
筆者認為,藝術院校圖書館整體學科服務水平較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兩個方面:①藝術院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普遍較少。在教育部高校圖工委統計表《2012高校圖書館在編館員排行榜》[3]中可以看到,除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人數為49人、中國美術學院35人外,其他藝術院校圖書館均不到30人,有些館不足20人,如天津音樂學院19人,西安美術學院17人,天津美術學院16人,西安音樂學院16人。圖書館開展創新服務的前提是首先要保障傳統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人員不足是造成學科服務沒有普遍開展的重要因素。②藝術院校從事科研的教師比例較少,在《江蘇省本科院校藝術學科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4]中將藝術學科專業教師分為理論型和實踐型,實踐型教師的創作、比賽成果可以一定程度上等同為論文發表。藝術院校普遍存在“輕理論、重實踐”現象,藝術院校專業教師由于自身文化底蘊、從業習慣、研究意識、研究能力等原因,更愿意做一些實踐性的嘗試和努力(如演出、創作等),較難沉下心去思考、總結、形成理論知識[5]。因此,科研氛圍缺失造成學科服務需求量較少。另外,各館還可能不同程度存在資源基礎薄弱、領導支持力度不夠,館員學科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素質較差等問題。
隨著藝術學升為學科門類后,藝術學科面臨著眾多的理論研究課題,圖書館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學科發展提供文獻資源保障,學科服務是圖書館面向教學和科研的積極主動性服務,雖然藝術院校圖書館在現有的條件下開展學科服務工作上還存在資源薄弱、人員較少等問題,但筆者認為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服務發展的趨勢,在藝術院校依然具有廣泛開展的必要性。
2.1學科服務對于藝術學科建設的作用
在2011年新修訂后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將藝術學科從一級學科提升為獨立的藝術學門類,下設5個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6]。藝術學升格為門類,為藝術學學科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與挑戰。學科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礎,學科實力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與辦學層次的主要指標,要建設高水平的藝術院校,必須要有一定數量高水平學科的支撐。因此,學科建設尤其是重點學科的建設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的一項基礎性、持久性的建設工程[7]。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可以在整理各藝術學科文獻信息資源的基礎上掌握各學科的動態,發現各學科的發展態勢,并向學科建設負責人員提供完整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為學科建設提供決策參考和發展方向。在日常學科服務中,學科館員與學科建設工作人員通過及時溝通與交流,了解該學科教學科研工作的基本概況,掌握該學科建設中對文獻信息資源的需求情況,并及時反饋給文獻采訪人員,針對該學科文獻資源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補充,為學科建設提供堅實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
2.2學科服務對于教學科研的作用
藝術院校教師在職業發展和學術研究過程中,必然要進行課題項目申報工作,學科服務可以為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提供相應的資源服務,在課題申報準備階段可以為教師推薦適用的各類資源進行文獻調研,提供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綜述與進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可以為教師提供定題檢索與前沿跟蹤服務,在課題結題后可以提供學術成果分析與評價服務等。在學科服務融入教師科研的整個過程中,提供文獻資源信息服務的同時,提高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在藝術院校學生中,較普遍地存在“重練功,輕讀書”“重技法,輕理論”的傾向,這是藝術人才成長的一大障礙。如果不用古往今來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來充實自己,在創作與演出中就難免表現出思想的蒼白和貧乏,題材的狹窄和平庸,情感的卑微和空虛,技法的粗糙和單調[8]。藝術專業的學生專業技術水平較高,但文化底蘊較為薄弱,圖書館要通過形式多樣的讀者培訓工作提高讀者的學科文獻查找和利用能力,培養讀者的自學能力,進而提高讀者的文化素質、藝術素質和學術素質。學科服務中的讀者培訓工作是日常藝術學科教學的補充,輔助學生擴大學科視野,提高自身的專業綜合實力,同時也是圖書館教育職能的體現。
2.3重樹圖書館館員職業地位
在網絡信息時代,讀者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搜索獲取所需的知識與信息,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的功能不斷弱化。在傳統服務工作中,館員在高校師生的心目中主要充當了文獻資源采購者和圖書管理員的角色,給讀者以工作簡單、知識含量低的普遍認識,這使得圖書館人員在學校中的地位及影響力也在不斷邊緣化。開展學科服務,通過與師生的溝通聯系,以學科館員、信息素質培訓者的角色,解決師生課題信息需求,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協助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改變讀者對圖書館工作簡單機械的常規認識,確立圖書館服務良好形象,推動了圖書館服務層次的提升。同時,圖書館館員的學科知識、信息專長、人際溝通能力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得到認可,進而重新建立館員信息專業人員的職業地位。在學科館員與院系的溝通聯系中,了解和掌握院系的文獻信息需求,通過有效的反饋機制,使圖書館館藏結構不斷調整,文獻質量與讀者滿意度不斷提高,也使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資源保障中心實至名歸。
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做好學科服務工作,筆者認為要培養全館的學科服務意識,重點培養學科館員,走進院系,循序漸進,不斷探索學科服務工作的適用模式。
3.1在全館范圍內樹立學科服務意識
學科服務是傳統圖書館服務的拓展與深化,是圖書館走向知識化、個性化、泛在化、智能化的必然要求[9]。藝術院校圖書館要開展學科服務,首先要在全館范圍內樹立學科服務意識。讓館員認識到圖書館邊緣化的緣由,學科服務對提高圖書館服務層次及館員職業成就感的重要作用。在全館會議上以講座培訓的形式宣傳學科服務,學習學科服務的理念與工作內容。從領導層面到普通館員都要認識到學科服務的重要性,確立學科服務在圖書館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圍繞學科服務開展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的工作體系,保證學科服務工作效率與質量。
3.2培養藝術學科館員
學科館員是學科服務面向院系的主要窗口,是學科服務推廣和實施的關鍵,學科館員除了應具備一定圖情專業知識、藝術學科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科研能力、外語能力、網絡信息工具應用能力等。初景利把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為信息環境的“戰略顧問”、排憂解難“社區民警”、提供全方位呵護的“私人醫生”、善于推廣知識和技術的“農業推廣教授”、精于運用市場營銷策略的“市場營銷專家”、長征路上播撒火種的“工農紅軍”、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圖書館館長”[10]。因此,圖書館學科館員崗位對員工的專業素養具有較高的要求,在開展學科服務籌備工作中,館內要挑選或引進若干名館員重點培養,通過館員自學和參加培訓兩種方式學習國內外學科服務理論研究成果、服務實踐模式、優秀服務案例等,有條件的館可以派遣館員至清華大學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等已取得一定學科服務成果的圖書館實地觀摩學習。從傳統的機械工作模式過渡到從事有開創性的學科服務工作,必然會面臨一定的考驗和挑戰。在館員出現畏難情緒時,一方面要通過鼓勵使其樹立自信,另一方面館內要建立學科服務考核與激勵機制,促使館員形成要做好學科服務工作的個人意愿。另外,圖情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可以在校內參加藝術基礎理論類課程的學習,對藝術學科內容要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或知識地圖。針對館員在學科服務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反饋,最終確定適合學科館員崗位的人選。
3.3普遍調研學科服務需求,確定重點服務對象
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科服務,首先要做好需求調研工作。學科服務不再是以圖書館為中心的陣地性服務,而是走進院系圍繞用戶為中心的主動性服務。學科服務要以各個院系師生需求為準繩來開展。因此,要首先走訪院系,開展廣泛的調研,確立學科服務的形式和內容。學科館員通過走訪院系,開展學科服務宣傳,認真聽取他們對圖書館資源建設與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切實做好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為學科服務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礎。
針對教師的學科服務調研應主要包含文獻資料需求、課堂教學需求、課題跟蹤需求和學科信息推送需求等方面;針對學生的學科服務調研應主要包含文獻資料需求、信息素養培訓需求、館藏信息推送等方面。
針對藝術院校圖書館學科館員較少的情況,要挑選重點服務對象。在藝術學科中,音樂、美術、舞蹈是藝術的3個基本形態,戲劇影視是綜合藝術,設計是圍繞實用的藝術,藝術研究就是要在藝術的各種形態中提煉綜合的共性,形成系統的理論。藝術學主要有3種研究,即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美學。在這3種研究中,文獻都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是極為重要的依據和資料,尤其是研究藝術史論最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11]。圖書館具有文獻資源中心的優勢,因此在選擇重點研究對象時,應選擇文獻需求量較大的藝術學專業重點開展。在實踐性較強的院系主要針對重點課題項目與日常讀者培訓開展學科服務。
3.4制定學科服務計劃,循序漸進開展學科服務
藝術院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工作,必然要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歷程,在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學科服務項目,優化各項學科服務。筆者通過調研若干本校的專業教師,針對在教學科研需求上需要圖書館提供哪些幫助,得到的回答基本是盡可能多購置某一領域的資源,可見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保障是學科服務的基礎。因此,在學科服務最初階段主要是與院系加強溝通,圖書館可以聘請學科專家、學者參與選書,將最新書刊的預訂目錄及時發送到各學科學術帶頭人和專家手中,由他們推薦、選訂各學科、專業所需文獻信息資源,進而完善和優化館藏,面向學生讀者開展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培訓。第二階段,在充分調研學科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深入院系,充當科研教師的學術秘書,融入教學科研過程,隨時隨地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支持。第三階段,隨著對學科服務工作的不斷深入,館員基本上掌握了各個學科專業的信息需求,對學科專業信息具備了辨別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建設學科服務門戶,為藝術學科研究和教學搜集信息并發布,為學科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初景利.我國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難點與突破[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2(4):1-4.
[2]陽光高考.全國普通高校院校信息庫[EB/OL].[2014-08-04].http://gaokao.chsi.com.cn/sch/search-- ss- on,optionqg,searchType-1.dhtml.
[3]教育部高校圖工委.2012高校圖書館在編館員排行榜[EB/OL].[2014-08-06].http://www.scal.edu.cn/tjpg/201311 060117.
[4]江蘇教育.江蘇省本科院校藝術學科教師專業技術資格條件[EB/OL].[2014- 08- 06].http://www.ec.js.edu.cn/art/ 2009/12/2/art_4656_24580.html.
[5]張天文.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學術成果評價方式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3.
[6]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EB/OL].[2014-08-06].http://www.chinadegrees.cn/ xwyyjsjyxx/sy/glmd/272726.shtml.
[7]朱貴榮,段紅坤.藝術院校圖書館為學科建設服務的分析與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2(1):85-89.
[8]潘樹廣.藝術文獻檢索與利用[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89:6.
[9]初景利,孔青青,欒冠楠.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22):11-17.
[10]初景利.試論新一代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3):1-3.
[11]王玲娟,龍紅.藝術文獻研究的機遇與挑戰——藝術學升格為門類之后的再思考[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56-162.
連朝曦女,1983年生。碩士,館員。
收稿日期:(2014-08-21;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