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卷首語從“國際班”到“國際課程”
熊丙奇
公辦高中國際班,近年來如雨后春筍快速發展,這滿足了準備出國留學的受教育者的需要,但是,國際班也出現審批不嚴、課程質量不高、收費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教育部于前年明確表示將規范各類公辦高中國際班,并在去年出臺規定,對公辦高中國際班收費進行限制。此后,上海、北京等地也相繼出現規范公辦校國際班的意見。
公辦高中國際班究竟何去何從?這是很多已經舉辦國際班的學校,或正籌劃舉辦國際班的學校,以及準備送孩子上國際班的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從公辦高中的辦學責任,以及滿足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出發,公辦高中國際班的出路在于從舉辦國際班到開設國際課程。
從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看,整頓公辦高中國際班,理清產權關系、規范辦學,保障受教育者權益,很有必要。對于已開設的公辦學校國際班,可能有三種走向,一是全部取消,由民辦學校、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國際班。其中的問題是,目前高中優質資源基本集中在公辦高中,學生、家長對公辦高中舉辦國際班比較信賴,民辦學校、社會培訓機構舉辦國際班,如果監管不力,師資、課程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
二是部分保留,但要加以規范,包括,所有國際班學生納入計劃內招生,有國內高中學籍,升學時可選擇國內高考和“洋高考”;國際高中的財務信息全部公開,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部交教育部門,再由教育部門統籌。目前已有地方采取這種方式,但也存在問題,本來一些學生選擇國際班,就希望不參加中考,為何一定要通過中考錄取,才有高中學籍,而不能采取新的認證制度,對國際高中進行認證呢?再就是,如果高中舉辦國際班,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還有多少高中有舉辦的積極性?上海此前規范公辦高中國際班,明確提到公辦高中國際班按普通班收取學費,這無疑是變相讓國際班走向消亡,用一樣的學費,怎么聘優質國外師資、引進國外課程?
三是取消國際班,推出國際課程,由學校主導開設,或者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國際課程班,由學生自主選修。開設國際課程的費用,主要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承擔,選修的學生可按國際課程學分付一定的學費,這種做法,是把國際課程作為中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同時把選擇權交給學生,不再單設國際班,而是學生根據選課情況走班。
而從長遠看,公辦學校應把國際化的重點,放在課程體系建設上,如果一所公辦高中能開設二三十門國際課程,融入到學校整個辦學體系,這比單獨舉辦國際班,對國外優質資源的引進,會更有效。總體看來,我國把國際教育辦成出國留學教育,是我國國際教育遭遇質疑的根源所在——既然國際班是服務于學生出國留學,為何公辦學校要舉辦這樣的國際班?而且,這些國際班的出國應試傾向也很強烈,只集中學習少數科目,以在洋高考中考出高分——國外教育相比我國的優勢,是給予學生選擇權,關注學生個性和興趣的發展,因此,要讓國際教育健康發展,必須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中,推出更多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這才是實質的國際化。(據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