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淺析日語教學在BPO實訓中的應用
張旭
BPO實訓在我校開展多年,走的是校企合作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培養實用人才的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經濟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的要求。在大連,BPO行業絕大多數都是做日本業務的,所以在實訓過程中,日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BPO;校企合作;日語教學在大連,對日BPO業務已經開展了10多年,從最初的低端業務走到現在的高端業務,對從業者的日語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我校的BPO實訓中,明顯感受到了這一變化,所以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我們在不斷改進日語教學模式及內容。我本身是一名日語教師,在工作中又參與了學校的對日BPO實訓工作,所以算是親身經歷了這一變革。
1.日語教學的意義
因為用人量的不斷增加,大連的好多中職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開設了針對對日BPO行業的日文數據處理課,用人單位肯定喜歡用知識和技能好的實習生,因此學生就業實習競爭的就這樣出現了。而在業務方面,同時也出現了變化。承接“校對業務”而來的是“信息業務”。所謂的“信心業務”就是涉及到了人名姓氏、地址、電話號碼等比較個人一點的信息,比如“不動產”、“招聘和求職”等。這樣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從“五十音圖”上升到“人名姓氏和地名”。而教科書里涉及到的這部分內容很少,這就需要日語任課教師轉變教學模式,以此來適應和滿足學生就業的需求。要想學生學的好,任課教師首先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教學改變。
2.日語教學的現狀
BPO業務在最初是很簡單的“校對業務”,對日語的要求不高,給人的感覺是只要細心就能做好這項工作。因此,在課堂的日語教學中,沒有針對性地教學,完全是根據教科書的內容,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計劃。在日語老師眼中,只要學生掌握了50音圖,就可以輕松就業了。而在一段時間里,只掌握50音圖的學生也被用人單位認可,以為那時從事對日BPO行業的人比較少,用人單位就采取先把人招進來,再培養的模式。這種方式解放了學校的日語教學,使學校的日語教學毫無壓力可言,但是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所以企業一直期望學校能解決員工的基礎技能和知識的培養問題,但是效果一直不明顯。
其實一直以來,最讓學生頭痛的就是記憶單詞,內容枯燥,毫無興趣。但是單詞又是就業最關鍵的基礎知識。我摸索出來的方式是根據我小時候學語文的經歷:拼音---漢字---生詞---句子這一過程,將其放到我的日語教學中。
1.單詞的記憶
話說單詞怎么背?或者說怎么才能記的又快又準?學生也總這樣問我。我的答案是在于當用漢字的積累。在50音圖教學中,我就同步滲透當用漢字,比如:あいうえお、我給出的當用漢字是“愛(あい)、言(い)う、上(うえ)、青(あお)”這樣記住幾個假名的同時,也記住了相應的當用漢字,記住當用漢字的目的一是在遇到陌生的單詞,可以拆字錄入,二是可以拼讀陌生單詞,而不至于不會。這是記憶單詞我認為的一條捷徑。
2.由字引詞
日語單詞中的當用漢字讀音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采取音讀音的,所以日語的當用漢字有很多類似于我們漢語中的同音字,不同的當用漢字有相同的讀音,而這樣的當用漢字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①在漢語里發音形同的漢字,在日語里的發音也幾乎相同:漢字“同”和“童”在日語單詞中的發音都是“どう”同行(どうこう)、同一(どういつ)、童畫(どうが)、童顔(どうがん);②在漢語里韻母相同,聲母是清濁音相對的,在日語單詞的發音也有可能一樣:“同”和“動”在日語的發音是“どう”同音(どうおん)、同額(どうがく)、動作(どうさ)運動(うんどう);③當用漢字中有一部分是一樣的:“長”和“張”以及“帳”在單詞中的讀音是“ちょう”長子(ちょうし)、長音(ちょうおん)、張力(ちょうりょく)、帳簿(ちょうぼ)、帳面(ちょうめん)。這樣的總結。或不不全面,或許還有漏洞,但是對于我的學生記憶單詞卻有著實際的幫助作用。
3.由詞引句
我的學生在以后的實習就業中,除非日語極好的學生(通常情況下要求日語國際能力測試二級),能接觸到對日電話客服或者對日メール回復業務,否則只要會一些日常用語就好,更多的掌握重點在日本姓氏地名上。所以在二年級教科書上冊學完之后,我開始擺脫教材,從有利于學生就業出發,安排上課內容。在日企或者中日合資的企業工作,難免會跟日本人打交道,所以基本的商務禮儀學生還是需要知道的,所以我就把學生要記住的單詞和要了解的禮儀融合在一起:向學生講お辭儀中的會釈、普通禮、敬禮的使用場合及使用對象,然后拋出姓氏地名,讓學生分組自行設計會面場合,在全班表演。不要求回話多復雜,只要體現老師強調的重點就好:A: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私は中村です。東京からきました。B: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私は原です。大阪から來ました。就象這樣簡短的小對話,已經完全體現了學生所應該掌握的內容:姓氏:中村,原。地名:東京,大阪。互相問候的時的鞠躬禮。簡單句子組成的會話通過學生自身展示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
在我們中職學校,或許沒有所謂的升學壓力,但是我們面臨的是學生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給他們推薦一份穩定、適合他們的工作使我們的職責所在,所以作為任課教師,我只能在了解用人單位用人要求的情況下,不斷的探索和改革教學方式方法,為學生順利就業鋪平道路。
[1]于冬梅;日語教學策略初探[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2]杜明磊;日語教學中模塊化教學方法應用[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作者單位:遼寧大連市大連計算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