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齊佑
人文教育在高等醫學中的問題和對策探討
唐齊佑
醫學人文精神對于醫護人員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這不僅僅可以提高醫護服務水準,還能促進醫患之間的和諧關系,提高醫護人員和病患間的相互信任。所以,培養醫學人文精神就要從醫護人員的學習當中開始。那么,高等醫學中的人文教育是如何開展的呢?存在怎樣的問題呢?本文將針對人文教育在高等醫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做簡單探討。
醫學人文精神;人文教育;高等醫學;人文教育問題;對策
對于現今社會而言,國民醫療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許多疑難雜癥都得到了根治,在這同時,對于醫護人員的醫學人文精神也開始逐步提高,但在醫療水準提高的同時,醫學人文精神卻在實踐當中出現了裂痕。在培養醫護人員的高等醫學當中,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成為了重中之重,也從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在學習和實踐當中得到改善和解決。
醫學人文教育的概念是在醫護人員學習醫療方法、疾病原理、護理要領的同時進行人文教育,提高醫護人員的文化素養、科學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并且在未來的臨床實踐當中對病患加以關注和關懷。那么,醫學人文教育都包括哪些方面呢?醫學人類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衛生經濟學、衛生統計學等等科目。
醫學人文教育是對醫護人員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醫護人員的身心素質、價值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醫護人員除了在學習當中掌握醫學科學知識,還要在學習到的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醫護理念、預防觀、衛生觀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對于衛生健康的需求和保障。
近年來,部分醫療機構和醫護工作者在醫療過程重表現出人文素養底下或者缺失等等問題,導致醫患關系不和諧,這已經引起了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
在培養醫護人員的醫學人文精神的過程中,醫學人文類課程占據醫學總課時都不到20%~25%,甚至更低。人文教育屬于意識形態教育,這樣的課程想要多的占據人文類課程的總課時并不容易。而醫學人文精神的實踐,在醫學課程中也很難實現。就目前我國醫學教育狀況而言,人文教育學時比例偏低,這對于醫護人員培養的直接影響就是醫學人文素養偏低。
就目前醫學教育組成來看,醫學人文教育主要是由政治理論或人文社科系來完成,這就造就教師對于醫學知識缺乏了解,沒有臨床實踐經驗,缺少實際經驗的研究,這使得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能滿足培養醫學人文精神的需求。人文社會學科人才不斷流失,致使教育中可用人才不多,這也是造成醫護人員醫學人文素養偏低的主要問題之一。
對于醫護人員的人文教育是需要一定方法的,但由于就業壓力等因素,導致在高等醫學中均是采取應試教育,在學習當中只注重概念理解和理論知識記憶,而忽略思維模式的強化,缺少對于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這樣的教學理念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在考試當中人文教育方面科目成績偏高,而在真正的臨床實踐當中則表現出醫學人文素養偏低的現象。
在醫學當中,醫學人文素養是占據很大分量的。而面對現今社會醫學當中存在的醫學人文素養偏低的種種問題,應當采取正確的解決對策,來提高醫護人員的人文素養,使得醫療服務達到更高的水準。
在高等醫學教育中應當增加人文教育課程的學時,合理的安排課程,尤其是針對非意識形態教育課程的學時比例,還要在臨床課程的當中加入人文教育課程,不斷強調,使得醫護人員在學習當中充分理解人文素養的含義,為日后臨床實踐累計經驗。
針對醫學人文教育的師資力量也應當得到相應的改善,拓寬教師來源,加強建設教育體系。在保留原有師資力量的同時,不斷吸收醫學人文科系人才,加強教師醫學知識。在評估開課條件后,學校應當自行組織力量,認真編寫教育綱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教育計劃。
在教育方式方面,單純的授課和講解是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應當展開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應當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充分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達到人文素養培育的目的。
人文教育對于醫學人文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加強人文教育才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現今社會當中的醫學教育還存在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找到根治的辦法才能提高醫護人員的醫學素養。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專家、老師投入到改革人文教育的事業當中去,相信在未來的醫療事業當中,高等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1]黃進廖虎蒲詩璐杜亮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高等教育發展研究,2008(25).
[2]馬宏偉楊月明易娟趙仁峰我國醫學人文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2(34).
(作者單位:湖北鄂州市鄂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