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周承
近年來,高職院校為培養技術技能型高素質人才,逐步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中心工作中。筆者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全面實施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為契機,在文獻調查基礎上,通過引入朋輩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實踐工作,探索一條有效的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路徑。
當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在開展第二輪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基礎上,深入推進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來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學院經過多次研究,出臺了《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此項方案通過設置人文素質教育能力學分,以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社會交往能力、文化藝術修養、身心健康素質、文明行為修養、現代生活能力七個模塊分類實施。通過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兩個平臺,將學分細化至七個模塊中,學生根據課程和活動的時間及內容要求完成37個學分的人文素質教育任務。其中實踐活動學分為6個必修學分和3個激勵學分組成。
根據方案要求,學院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由教務處、學工部、公共教學部負責審核與監督。各系成立系領導工作小組,由團總支、學工辦、教研室、輔導員、班主任組成人文辦公室。系人文辦為活動平臺學分認定的責任單位。輔導員、班主任、活動指導教師為活動實施及學分認定的責任人。各個班級成立學分認定的預審認定站,負責初審與報送工作。
方案明確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平臺的實踐要求。具體實踐內容和載體主要由系人文辦自行設計、分步實施、審核認定。因此,執行此項工作系人文辦成為了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初期的實踐,發現了一些問題,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歸納以下三點。
1.指導力量差異明顯
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的大量工作主要由學工辦、團總支的輔導員負責管理實施。目前,學院按照各系學生數配置輔導員人數,學生人數多的系配置了7名輔導員,學生人數少的系只有2名。輔導員除完成人文素質教育工作量以外同時必須完成其他學生工作任務。因此學生人數少的系的輔導員要身兼多個工作角色來完成不同內容的學生工作。人數較少的系如遇輔導員身體特殊情況請長假而輔導員隊伍沒有及時補充新生力量,學生工作面臨巨大壓力和考驗。
2.活動設計有待完善
活動平臺十大項目覆蓋了除現代生活能力外的其他六個模塊,學生必須要根據學分要求安排時間來選擇要參與的活動項目。因此,系人文辦和系團總支必須根據十大項目要求與實際情況設計好各項活動的載體,需要系統地規劃好每一年的活動名稱和具體要求,形成一個活動指南。目前,系人文辦在活動設計規劃方面還需科學完善。
3.實施效果有待加強
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的興趣。人文教育工作實踐初期,部分活動缺乏吸引力,學生參與度不高,存在學生為獲得學分而被動活動的現象,也存在學生參與活動缺乏有效指導的現象,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效果。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活動的針對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活動指導,加強活動的實效性。
朋輩教育是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種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方法。大學生朋輩教育,就是從高年級學生中選拔品格優秀、綜合素質好、專業知識扎實、有一定愛好特長并且熱心助人,經過相關內容和形式培訓后,以朋輩身份走進低年級大學生中間,通過思想與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經驗與知識的共享和傳授,幫助低年級學生解決生活、學生、工作上的問題。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引入朋輩教育模式將在以下四個方面起到作用。
朋輩教育模式有效地補充了目前人文素質教育工作隊伍的力量,成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活動老師與學生的溝通紐帶。朋輩導師在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注重學生特點分類引導,發揮了朋輩導師的特長,及時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心理問題,給予了必要地學習、生活、創業、就業、社交能力、社會實踐、興趣愛好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朋輩教育有其特殊的親民性和感染力。大學生更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還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建議和意見。朋輩教育的模式改變部分學生對師生型思想教育模式的逆反與排斥心理,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教育客體為教育主體,幫助學生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習慣。最終,通過人文素質教育活動實現優秀學生與低年級學生的雙向教育。
朋輩導師這批優秀的學生骨干在榜樣的示范過程中引領校園風尚。一是激勵優秀學生在助人過程中錘煉自我,通過自我的內化提高,向他人傳輸良好的信息。二是充分發揮優秀群體的標桿作用,強化他們的帶動和輻射功能,帶動其他學生共同成長,形成良好的群體效應,感染、熏陶和影響其他學生思想和行為,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
朋輩教育對精英學生如何成為“全人”的培養有著積極地實效性。朋輩教育為優秀學生創設了一定實踐和鍛煉的平臺,調動學生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的精神,增強服務他人的責任感和學長意識,同時也調動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服務教育他人的過程中更好的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在實踐中發現自己不足,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完善自我,對將來參與社會工作起到積極影響。
朋輩教育作為學生工作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其實施體系主要有四個部分組成:管理與服務機構搭建、朋輩導師的選拔與培訓、活動開展、工作機制。筆者所在學院園林系通過實施朋輩教育制度,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2014年5月,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園林系成立了朋輩教育指導中心。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擔任顧問、系團總支書記、學工辦主任擔任中心主任,系學生會主席擔任中心副主任。中心主要負責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的設計、朋輩導師的選拔、培訓與考核等具體事務。中心的運作經費一并納入系學生工作經費之中。
根據學院人文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方案實施模塊的不同,選拔人文素質教育朋輩導師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建立不同類型的、適合“師”導生學的朋輩導師團。總體選拔原則必須是思想政治素質好、人際交往能力強、樂于奉獻并具有某種優勢或特長的學生。經過系內高年級學生自愿報名、嚴格挑選、專業培訓和系外優秀學生人才的聘請,組建了朋輩思政導師、朋輩生涯導師、朋輩社交能力導師、朋輩藝體導師、朋輩心理導師、朋輩生活導師六個類型的朋輩導師團,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導師庫。如:朋輩思政導師由學生黨員或預備黨員組成;朋輩生涯導師由學習方面、科技創新方面、創業方面突出表現的學生以及優秀校友組成;朋輩社交能力導師由學生組織主要干部、實踐經驗豐富的社團社長、學校組織語言類比賽獲獎的學生組成;朋輩藝體導師由具有藝術或體育某一項目有特殊才能學生組成。
在實踐過程中,以班級為中心,每班配備朋輩思政導師、朋輩生涯導師、朋輩心理導師各1名,以寢室為基礎,每個寢室配備朋輩生活導師1名,以社團(興趣活動小組、創業工作室等)為依托,配備朋輩社交能力導師、朋輩藝體導師,以新媒體為載體,建立了園林系學生工作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通過微信官網“人文訂制”欄目,將各類朋輩導師團成員的相關信息公開,及時發布各班級、寢室、社團的朋輩教育活動,方便學生之間咨詢交流。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朋輩群體的融合,搭建了網絡、班級、公寓、社團等多個平臺,有效擴大了人文素質教育活動中朋輩教育的覆蓋面。
1.在系、班級層面開辦“學子講堂”。“學子講堂”每期一個主題,如:入黨、創業、學習與職業規劃等,讓具有不同朋輩導師身份的優秀學生作為主講人,講述他們親身經歷或所思所想,影響和帶動低年級學生。
2.開展“藝體1+1”興趣小組活動。“藝體1+1”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培養一項藝術愛好和體育運動的興趣。通過全校招聘,挖掘具有特殊才藝的學生,聘任為朋輩藝體導師指導興趣小組的活動。如:聘任具有高級國家茶藝師資格學生擔任茶藝興趣小組的朋輩導師;聘任具有瑜伽教練資格的學生擔任瑜伽興趣小組的朋輩導師。這類具有某一特長的朋輩藝體導師以高度的責任高和榮譽感在興趣小組活動中發揮了各自優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開展文明公寓建設工作。學生公寓是學生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的主要平臺,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的前沿陣地。通過從高年級選拔品學兼優的黨團骨干擔任朋輩生活導師結對幫助新生宿舍,實施“1+1”朋輩導師制,開展文明公寓建設活動,幫助新生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
為更好的激發學生朋輩導師在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體意識,提高朋輩教育實現性、針對性、長效性。園林系建立朋輩導師選拔制度、朋輩教育的工作規程、朋輩導師的能力發展制度和考核獎勵制度。如:能力發展制度,通過六類朋輩導師的星級評定辦法,鼓勵朋輩導師從單一型向多元化能力發展;考核獎勵制度,通過對朋輩導師參與所在項目實施的效果評價,進行獎優督劣評價活動,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實踐表明,通過朋輩導師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活動,朋輩導師已成為學生理想信念的引導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興趣特長的挖掘者、習慣養成幫助者,在學生中產生共鳴。同時,需要我們在已有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中進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完善朋輩教育組織管理機構是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獲得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朋輩教育指導中心負責朋輩教育導師的選拔、培訓以及活動的策劃、實施和評價等工作。強化中心職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撐,關鍵是將此工作于其他學生的工作協調和融合,不做重復功、不搞兩張皮,同時定期對工作總結和研討,進一步在理論與實踐中探索。
教育者的選拔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選拔的原則條件是學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質好、成績優良、工作能力強、良好的人際溝通技能。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和人文素質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可擴大朋輩教育的選拔范圍,將具有奉獻精神并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普通學生吸納朋輩導師群體中。朋輩教育者源于學生,受人生經歷和專業水平限制。因此,在培訓和教育過程中,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注重提升朋輩導師群體的理論修養、業務素質和工作方法。
朋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朋輩導師一般需要擔任2年時間以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將朋輩導師群體做為學校系列評先評先工作的主要考察對象,給他們的工作找到落腳點和支持點,鼓勵他們積極發揮特長和榜樣作用。另外,要注意維護朋輩導師的威信,規避負面影響,跟蹤評價及時反饋朋輩教育者的工作情況,以促進朋輩導師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不斷取得進步。
[1]潘愛華.朋輩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探索和思考[J].職業時空,2011(7):135-136.
[2]邊社輝 王湃 鄭建輝.朋輩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實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4):83-85.
[3]李春暉 任維聰.大學生朋輩教育體系創建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