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純
農村藝術課程實施現狀淺談
姜智純
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的提出,教育不僅要關注人的理性發展,更要致力于培養完善的人格和審美的能力。在此背景下,藝術教育的實施和其在教育課程中的地位尢顯重要,特別是在農村初中藝術課程的實施。基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我市農村初中藝術課程實施進行現狀調查,并探究與之相關的有效對策。
(一)理念落后:通過調查,筆者發現絕大多數的領導、教師由于受農村生源的和學校升學率的壓力,家長為孩子擇校的主要標準就是看每年的重點高中的選拔中該學校有多少學生被選上,因而學校不得不利用語數外主科之外的科目為語文、數學等主科補火。學生由于自己學習的壓力,對藝術課程關注度也不是很高,再者,筆者通過同當地部分家長的談話中得知:由于農村的教學條件艱苦,教學資源匱乏,信息流通不暢,在這樣的環境下,家長們更多的格式關注自己的孩子是否能被一所重點高中選中,對于什么是現在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什么是審美教育,根本就不關心,認為開設藝術課程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太多的作用。
(二)師資匱乏:沒有教師就沒有課堂,沒有執教者的教學水平,教育的質量就無從談起。筆者調查的農村初中藝術教師的師資配備情況總體樂觀,但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方面:由于有一部分藝術教師是通過專升本或進修等方式獲得本科畢業文憑,所以這些老師只有學歷而無學位。通過了解,有些藝術任課教師之前也不是藝術專業,是從其他學科中抽調出來充當藝術課程的任課老師。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相對落后,教師的待遇不高且缺少編制,很難吸引專業藝術教師到農村長期任教,這也是導致農村學校藝術教師匱乏的主要原因。每位教師都想尋找自己的理想工作,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并獲得相應的回報,實現自身的價值。年級教師的加入會為整支教師隊伍增添活力,但是由于農村學校辦學規模較小、條件艱苦、工作待遇不高、交通不方便等諸多原因,讓年輕的藝術教師望而卻步,即使留下,也不能安心工作,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因此,藝術教師在農村學校的流動性較大,教師的流失現象不可避免。
學歷文憑和非專業藝術教師的充數、藝術教師的待遇不高、優秀年輕教師的不足和流失等主要因素會影響農村初中藝術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如此狀況,令人堪憂,這將勢必會影響藝術課程活動的順利開展和農村初中的藝術教育教學教學質量。
(三)確實教學的配套設施:藝術教育改革除了需要制度上的變革、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實踐的改變之外,還需要有相應的設施設備等配套體系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保障。藝術教育的圖書資料擁有情況,從一定程度上方面反映出政府部門對藝術教育經費投入的重視程度,還反映出教師的研究條件和學生的學習環境。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初中所擁有的圖書資料和閱覽室以及相關書籍和期刊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藝術教師教學和科研的需要。與音樂、美術課程相關的教學器材和教具的配備也不夠完善,不能滿足正常的藝術教學需求。
(一)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適時修正教育理念
藝術教育關系到農村中小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藝術教育的問題,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對藝術教育的態度和認識、與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的程度必須有重大的轉變與提高,這是改變藝術教育在農村地位的最根本因素。積極倡導和宣傳藝術教育的新理念,有利于師生對藝術教育的認識和了解,首當其沖的是對學校領導管理層進行教育新理念的學習和培訓。要加強和發展農村初中藝術教育,校長的觀念轉變是關鍵,同時還有教師家長的觀念也要適時更新,更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激活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對“正課”與“副課”的偏見,使該地區農村中學的藝術教育活動得到正常有序地開展。
(二)適當提高教師待遇,完善專業師資配置
為了促進農村藝術教育的發展,政府及教育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用于提高教師薪資待遇、改善教師的住房條件等。基于現實情況,農村初中藝術教師的待遇不可能與城市中小學校藝術教師待遇同等水平,但政府可以在某些方面給予農村教師額外補貼,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相關部門應考慮改變學科老師配備數額,較之于數、語、外教師,應適當增加農村藝術教師的編制名額,只有這樣,才會盡可能地吸引優秀的藝術教師到農村任教,充實農村初中藝術教師隊伍,減少藝術專業教師的流動現象。
(三)拓寬課程資源的范圍,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
農村的課程資源短缺,是影響課程實施的一個因素,但是如果能利用現有的地域優勢和教學設施,也不乏是有效實施課程的一個策略。要使藝術課程有效實施,就必須拓寬課程資源的范圍,合理利用有效的現有資源。藝術教師應該充分挖掘現有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習的積極性,善于利用農村當地的自然資源,聯合多方力量,讓師生融入課程,共同參與藝術教育活動,使之取得實效。
思想和理念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課程資源。蕭伯納有句話體現的是一種共享的理念,這種共享可以是思想的共享也可以是資源的共享,思想是另一種抽象形式的資源。無論是何種資源,在何種時代何種情況下,只要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就能實現自身水平的不斷強化和壯大,藝術課程資源也不例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中華,人才為本。在競爭激烈的世界大舞臺上,唯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成為最終的優勝者。教育學家意識到未來的教育需要通過美育才能發展為一個協調的整體,而藝術教育正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我們需要時間、耐心和毅力,不斷深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從而進一步改善我市農村初中藝術課程的實施現狀。
[1]沈志隆.加德納?藝術?多元智能[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09.
[3]黑格爾.美學[M].商務藝術館.1982.
[4]萬書元.藝術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