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文聰
在教育部頒布的最新版的《課標》中明確提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然而,一部分老師對課標的理解有偏差,以至于矯枉過正。在課堂上不敢教授語法知識,教學中對語法只是匆匆帶過,甚至刻意避開語法教學。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英語的掌握“霧里看花”,全憑感覺去學習,不能總結語言規律,成績無法提高,英語能力受到很大的阻礙。造成很大時間上和學習上的浪費。
一部分英語老師,尤其是農村地區,他們本身就對英語學科了解不夠深入,沒有掌握學科規律,自己對英語知識還一知半解,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都不夠,因此,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很多老師學科知識很扎實,但是教學能力有欠缺,教學手段過于僵化,形式過于單一。不能很好的設計教學,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至于課堂效率非常低。時代在發展,老師應該與時俱進,教學方法應適應教育和新時代學生的需求。而對于教材的使用,有的老師對教材視若神明,全部照搬照用,不敢有一點的改動;又無法保證對教材有百分之百的理解。教師應該對教材做出取舍,根據自己的地區特點,學校特色,班級和學生的不同而合理的對教材做出編排,從而讓教材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務于教學。并且,教師可以從電視、網絡、雜志等渠道發現收集資源,豐富課本的教材資源。(高峰,2014)
在課堂中,不要總是采用一種單一死板的教學形式,而應該靈活多變,比如,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游戲、角色扮演、師生互換等等。有位老師在教授“we went to The GreatWall yesterday.”一課里,巧妙的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使整個課堂一直都生機勃勃。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好奇心強,都愛聽故事,如果把語法難點編成故事,那么,孩子們一定學的興趣盎然,也會記憶深刻。
筆者以前曾經是音樂老師,因此歌曲對于英語學習的幫助感受頗深。關于語法的歌曲讓學生會唱,真的對學生的語法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首先,從大腦認知方面來講,掌管語法記憶和節奏旋律的大腦分布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結合節奏旋律就可以更好的刺激左右大腦的結合;其次,孩子們喜歡唱歌,身體隨著歌曲的韻律擺動,是一種歡樂是一種愉悅,讓孩子們身心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再者,學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語言學習的難度,培養孩子們掌握語言的信心,幫助孩子們增加語言的流利度,而且歌曲也是呈現新語言的重要和有效方式。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耍,把枯燥的語法教學滲透到游戲中去,就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不僅能使他們在輕松自如的狀態下主動學習,而且能減輕他們的負擔,增強他們的記憶力,使英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語法教學中可以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增加語法學習的趣味性。多媒體功能比較強大,圖像聲音一應俱全,呈現力極強,能增加課堂的容量;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展現教學內容;能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對學生的視聽感官同時進行刺激,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有些語法知識點,用語言很難解釋清楚,制作多媒體又太費時費力,這時候在黑板上用一幅簡單的圖畫就可以簡潔又準確的把語法知識點呈現出來。
不要只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的唯一的標準。應采用多種方式、多角度、多層次、個性化的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一定多鼓勵,表揚,從而幫助學生找到不足同時,也不至于打消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
錯誤是進步的階梯,我們在錯誤中成長。學生出現錯誤很正常,批評指責可能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但并不是我們就要對學生的錯誤“睜只眼閉只眼”,置之不理,任其發展。我們可以采用溫和的,盡量不漏痕跡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比如學生說fiveapple,我們不需要直接糾正,只需要說一下,“yes,fiveapples”就可以了。當然,我們糾正學生錯誤時,應該盡量委婉,間接。比如先表揚,再指出錯誤,或者把正確答案說出來,讓學生來重復,體會。
綜上所述,語法教學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不僅要做到人文化,更應該科學化。不僅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要勇于善意的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另外,究竟如何教語法?究竟如何把語法教學變得故事化,生動有趣,讓小學生樂于學?究竟如何培養出大量的具備這種能力的英語教師?這些,才應該是我們致力于討論和努力的問題,才是治本之所在。
[1]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高峰.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