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梅,楊秀蘭,王秀梅,楊 茜
近年來,心理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資料顯示,冠心病病人中有55.3%的人合并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1],且抑郁癥狀顯著影響冠心病的預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加,心理障礙與心臟病的共病成了臨床最常見的影響健康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將延續性護理干預應用于伴有心理障礙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病人的護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心內科行PCI治療的冠心病病人,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共入組病人85例。納入標準:①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并在我院實施PCI者;②病人自愿參加本研究;③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夠完成調查;④自愿接受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定,量表中軀體化、焦慮、抑郁3個相關因子中任一因子得分≥2分。排除標準:①存在明顯認知障礙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③近期患有急性感染、重度肝腎功能不全者;④近期家庭發生重大事件嚴重影響病人情緒者;⑤腦部有器質性病變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將入組病人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53.8歲±11.5歲;對照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齡51.9歲±13.2歲,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均進行PCI和標準藥物治療,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鈣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拜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及常規健康教育[2],包括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吸煙的危害、低鹽低脂飲食的重要性、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副反應、家庭健康保健知識等。健康教育時間和形式不定,一般在護理過程中完成。干預組除給予一般護理及常規健康教育外,還給予心理干預和康復指導。具體干預方法為:①心理行為干預。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疏導,采用一對一的形式,鼓勵病人訴說自己的內心感受,幫助病人化解內心沖突,提供心理支持,幫助病人尋求有效解決問題的途徑[3]。通過介紹冠心病二級預防知識,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自我管理意識,掌握自我保健技能。每天1次,每次30min。②音樂、呼吸放松訓練。由經過培訓并取得資格證的2名心理治療師完成。根據病人特點,開出音樂處方,以舒緩、流暢、悠揚的曲調為主。治療前由治療師采取統一指導語,讓病人平臥于床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慢慢地閉上眼睛進行緩慢的腹式深呼吸,引導病人從頭部、面部、肩部、胸部、背部、上臂、前臂、腹部、大腿、小腿、腳等各部位肌肉逐步放松,并伴隨音樂節奏充分領悟音樂意境,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同時想象此刻自己心臟收縮特別有力,射出鮮紅的血液流入主動脈,經各級動脈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細血管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和氣體交換,經過交換后,變成了暗紅色的靜脈血,再經過全身的靜脈,返回心臟,整個過程都與呼吸緊密配合。音樂結束,待病人生命體征平穩后,輕輕喚醒病人。每天2次,每次30min。出院前治療者將整個訓練過程向病人家屬全程示范一遍,然后邊示范邊指導家屬進行練習,告知家屬出院后督導病人執行。在病人出院時為其重新制定配有引導語的音樂處方,囑病人在家堅持治療。每天2次,每次10min~15 min[4]。
1.2.2 效果評價 ①病人心理狀況。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該量表共有90個項目,分為軀體化、焦慮、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等9個癥候群。每一個項目均采用5級評分制,1分~5分分別表示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5]。本研究選取軀體化、焦慮、抑郁3項因子作為觀察指標。兩組均進行4次測評,第1次是在入院后第2日,即心理干預前測評,作為基線。其余3次,分別在出院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進行。問卷由研究人員采用與病人一對一的填寫方式,由病人獨立填寫,評定的時間范圍是“現在”或者是“最近一個星期”的實際感覺。對于文化程度低的自評者,可由工作人員逐項念給病人聽,并以中性的、不帶任何暗示和偏向地把問題本身的意思告訴病人。評定結束時,由病人和研究人員逐一查核,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 4 0份,回收有效問卷3 2 6份,有效回收率95.9%。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發生情況。通過門診復查、家訪及電話等形式進行隨訪,調查終點為出院12個月之內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心性死亡、心臟停搏、心肌梗死或因不穩定或進展性心絞痛再次住院的發生情況。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SCL-90軀體化、焦慮、抑郁因子得分比較 正常成人SCL-90軀體化因子得分1.37±0.45,焦慮因子得分1.39±0.43,抑郁因子得分1.50±0.59;兩組病人各時間段3個因子得分與常模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出院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干預組3個因子得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CL-90軀體化、焦慮、抑郁因子得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SCL-90軀體化、焦慮、抑郁因子得分比較(±s) 分
出院3個月軀體化 焦慮 抑郁干預組 42 2.23±0.53 2.26±0.55 2.26±0.50 1.91±0.44 1組別 例數 入院第2日軀體化 焦慮 抑郁.81±0.40 1.83±0.37對照組 43 2.27±0.55 2.23±0.58 2.30±0.54 2.20±0.61 2.08±0.57 2.09±0.61 t值 -0.31 0.31 -0.29 -2.16 -2.22 -2.20 P 0.76 0.76 0.77 0.03 0.03 0.04組別 出院6個月 出院12個月軀體化 焦慮 抑郁干預組 1.93±0.48 1.93±0.48 1.97±0.48 1.93±0.49 1.9軀體化 焦慮 抑郁1±0.50 1.93±0.48對照組 2.16±0.54 2.19±0.56 2.25±0.53 2.22±0.52 2.19±0.50 2.17±0.48 t值 -2.18 -2.05 -2.59 -2.09 -2.06 -2.15 P 0.03 0.04 0.01 0.04 0.04 0.04
2.2 兩組MACE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MACE發生情況比較 例
PCI技術已成為治療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有創傷性,術后可能發生冠狀動脈狹窄及支架內血栓,且醫療費用昂貴,支架植入后需長期服藥,這些因素均會對病人造成負面影響[6]。有研究表明,較輕的抑郁癥狀就會增加病人心肌梗死后死亡的風險[7],抑郁情緒可使病人出現吸煙、酗酒、治療依從性差等不良行為,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表現和轉歸中起重要作用。在對病人的護理過程中,積極采取相關的心理、行為干預及放松訓練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負性情緒狀態[8],幫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為及生活方式,進而減輕冠心病病情和延緩復發。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PCI治療的冠心病病人普遍存在焦慮、抑郁和軀體化問題,延續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病人在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表1結果顯示,干預組在出院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焦慮、抑郁和軀體化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延續性心理和行為干預可改善病人負性情緒,有利于PCI病人術后的心臟康復。
PCI病人出院后,常因主觀感覺異常,對自己身體過分擔心,感覺渾身不適而反復就診或住院。延續性心理行為干預通過每月隨訪及時評估,針對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健康癥狀,給予冠心病二級預防康復教育及心理疏導同時調整音樂處方,緩解其負性心理,使其正確認識疾病,保持心理平衡。表2結果顯示,PCI病人出院12個月干預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較對照組減少。
本研究對伴有心理障礙的PCI病人進行了為期1年的綜合心理干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要達到長期的心臟康復目標,還要積極開展社區心理干預和全社會的努力,讓病人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要求廣大醫務人員加強對心理疾病的關注,多方探討心理干預方法,才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預后。
[1] 柴守霞,韓世范.國內開展冠心病心理干預實驗性研究的文獻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6):4157-4159.
[2] 鄭淑梅,楊秀蘭,呂燁輝,等.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297-300.
[3] 王曉娟,王穎麗,劉曉慧,等.癲癇病人心理健康水平調查及家庭綜合干預方法[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295-297.
[4] 王建輝,常文紅,韓靜.音樂干預對冠心病病人PCI治療圍術期焦慮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2C):520-521.
[5] 吳文源.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84(2):68.
[6] 陳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術前焦慮與抑郁調查及心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8):1711-1713.
[7] 陳灝珠.心臟病學-心血管內科學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15-1025.
[8] 鄭守華,張國莉,劉艷榮,等.圍手術期心理干預對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2):107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