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娜,金瑞華,孟 黎,劉曼玲
護理學是關系到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學科。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工作要求護士兼有過硬的護理專業技能和良好的人文素質已成為共識[1]。護士必須學會理解和關懷服務對象,應當具有較強的人文精神。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越來越凸顯出它獨特的價值。但有研究表明,臨床護生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迫在眉睫[2]。如何有效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周文琴等[3]提出優化護生人文課程設置,使護生接受更多專業的人文課堂教育;張俊等[4]提出基于建構主義,在一定的情景及社會文化背景下培養護生的人文素養,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陳萍等[5]建議構建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3個層次的課堂,加強學校人文講座,創建和諧人際氛圍等,但都未提及網絡教育對護生人文素質的影響。本研究擬利用網絡環境,建立微信群對護生進行人文教育,以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水平。
1.1 研究對象 按照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4年4月─12月選取某醫學院校2013級4個護理本科班的162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8歲~23歲(20.41歲±1.20歲);來自城市28人,來自農村134人;男24人,女138人;獨生子女27人,非獨生子女135人。將其中2個護理本科班共82名同學設為觀察組,另2個班共80名同學設為對照組。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兩組護生的任課教師均一致,所上課程均同步。對照組學生按照學校的要求和規定的相關醫學人文課程參加學校院系組織的醫學人文講座,觀察組學生在此基礎上建立微信群,進行基于網絡環境的人文教育,每個學生均以實名加入。具體方法為:①借助微信營造讀書氛圍。通過微信群,師生共同以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方式推薦好書,激勵群內的師生在線下讀書,之后將自己的讀后感發表在群內,每天群內都會分享文章,每周都會推薦好書,群內成員每兩周讀一本書,互相監督互相激勵。人文書籍的范圍包括:文學類、歷史類、藝術類和哲學類。②通過微信傳遞人文講座信息。微信加強了師生互動[6],通過微信師生共同推薦公開課題目,近期自行安排時間在線下觀看,之后在線上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③借助微信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微信拉近了師生距離,使溝通的時間和空間更靈活,老師與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和課外時間以多樣化的形式與學生溝通,如“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使師生交流更放松和融洽;同時隨時可以通過微信了解護生的日常生活、學習情況,實時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態,增加了師生的信任和感情。
1.2.2 研究方法 護生人文素質采用南方醫科大學張立力等[7]研制的護生人文素質測評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從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審美素質以及心理素質5個維度共40個問題對護生的人文素質進行測評,每個問題設有5個選項,分別是“非常差”賦值1分,“比較差”賦值2分,“一般”賦值3分,“比較好”賦值4分,“非常好”賦值5分,分數越高代表護生的人文素質水平越高。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且已被其他學者證實采用[8]。在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為0.93。干預前后,向被測同學說明測試目的和要求,征得學生的同意,采用統一指導語,并用匿名方式進行調查。問卷均由研究者親自發放。
1.2.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2.1 兩組護生干預后人文素質各維度得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后人文素質各維度得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后人文素質各維度得分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 道德素質 文化素質 法律素質 審美素質 心理素質對照組 80 28.14±2.085 28.91±3.511 13.44±2.539 25.66±3.922 34.30±4.765觀察組 82 29.64±2.206 33.86±3.185 16.64±2.748 29.53±3.568 37.70±4.825 t值 -19.381 -15.879 -92.733 -12.708 -18.363 P<0.01 <0.01 <0.01 <0.01 <0.01
2.2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人文素質總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人文素質總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護生干預前后人文素質總分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80 130.50±12.24 132.16±10.20觀察組 82 130.46±12.20 147.36±13.14 t值 0.002 -15.401 P>0.05 <0.01
目前護生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通過學校的人文課程、人文講座等來實現,實際上護生除了要在課堂上學習相關人文課程外,仍需要在課下閱讀大量的人文書籍,聆聽更多的人文講座,自覺汲取人文知識,內化成自身的人文修養。首先,微信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增強師生、生生互動,且增加了空間靈活性[9],師生可以隨時隨地在微信群內分享好書、好文章,營造了良好的課下讀書氛圍。目前很多網絡公開課也為學生提供了人文學習的平臺。通過微信群積極推薦較好的公開課,鼓勵師生在線下聆聽,讓醫學生在忙碌的課業中、有限的時間內有選擇、有重點地去聽一些公開課。其次,微信在內容格式上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這方便了群內的師生隨時隨地通過各種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想法[6]。最后,微信強調用戶之間的真實性和平等性[10],這就拉近了傳統意義上師生之間的關系,傳統的教育中老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傾聽者,而在微信平臺上,他們則是平等的角色[11],師生可以借助微信進行很好的溝通,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和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需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幫助,最終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圍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有研究表明,閱讀作為經驗學習的重要范式之一,可以幫助護生完善其知識結構,有效地拓展其視野和思域[12]。但在王雪琴等[13]的研究中提到,護生尚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護理教育者培養護生閱讀習慣的任務迫在眉睫。當今,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介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網絡媒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知識傳播活動已成為學者們的共同期待。作為學校人文教育的“隱形課程”之一的人文講座已成為培養護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獲得非預期的或者非顯性課程計劃中的知識、價值觀、規范及態度[14]。網絡公開課既具有傳統校園人文講座的優點,同時也打破了時空上的限制,使護生在任何有移動設備及網絡的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免費聆聽不同教師的課程,這樣的方式被大部分學生所接受。在本研究中,通過微信平臺促進護生課下閱讀,督促護生觀看網絡人文講座,并借助微信培養師生之間良好的人際氛圍,使以上的隱形課程及非正式教育與學校的正式教育相輔相成。Fang等[15]認為,將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及隱性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培養護生的人文素養。本研究結果表明,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使觀察組護生人文素質在總分及各維度的得分上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研究通過微信加強了護生的讀書教育,促進了護生閱讀課外人文書籍,增強了護生的人文素質,這與羅玉琳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
[1] 宋艷蘋,張佳梅.中等職業護生人文素質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3B):744-745.
[2] 金文麗,許以廟.臨床護生人文素質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帶教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46-147.
[3] 周文琴,孫秋子,陸巍,等.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在培養護生人文關懷理念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6C):1702-1703.
[4] 張俊,戴冰,邱高會.醫科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1):64-66.
[5] 陳萍,李婭.護生人文素質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4,4(5):16-18.
[6] 王萍.微信移動學習的支持功能與設計原則分析[J].遠程教育雜志,2013(6):35-41.
[7] 張立力,王小麗.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評價體系的初步構建[J].護理學雜志,2009,24(6):66-68.
[8] 李霞.護理本科生人文素質測評方法的研究[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2:1.
[9] 李冬.微信的特點和應用趨勢[J].科技傳播,2013(22):46-47.
[10] 詹恂,嚴星.微信使用對人際傳播的影響研究[J].現代傳播,2013,35(12):112-117.
[11] 周琪,羅川.“微時代”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4(1):68-70.
[12] 羅玉琳,鐘興泉,譚嚴.閱讀教育在大專護生人文素質培養模式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1):76-78.
[13] 王雪琴,楊積芳.護理專業本科生閱讀習慣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4,28(1B):169-170.
[14] 王亞萍,鄭秋娟.校園講座對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影響[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4,20(3):100-104.
[15] Fang Ma,Jiping Li,Hongmin Liang,etal.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bout caring in China:A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