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環,李 怡,錢 萍
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腔內不正常的凝結,阻礙靜脈管腔,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骨折病人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若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造成殘疾[1]。有報道指出,DVT是多種危險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主要以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三大因素為主[2]。病人下肢手術創傷大、術中出血量多、術后疼痛明顯、長期臥床及靜脈血流緩慢常易誘發深靜脈血栓[3]。國外有研究報道,在西方國家髖關節置換術后未進行預防性治療的病人中66%~84%的病人會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4]。而國內報道稱,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8.1%~40.0%,其中致命性肺栓塞的比例為2%~7%[5]。為防止DVT的發生,本研究對骨折術后病人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規范的四步操鍛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骨折術后病人250例,其中,男158例,女92例;年齡26歲~85歲,平均52.4歲;左下肢骨折術后138例,右下肢骨折術后112例;髖臼骨折術后19例,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50例,股骨頸骨折術后50例,股骨干骨折術后30例,膝關節術后2例,脛腓骨骨折后術99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9例,有腦血栓病史2例。隨訪時間3個月至1年。
1.2 方法
1.2.1 四步操 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四步操分為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主動運動包括直抬腿運動、膝關節屈伸運動、踝關節屈伸運動、膝關節屈伸運動4個步驟;被動運動包括小腿按摩、輕拍小腿肌肉、踝關節屈伸運動、環形按摩大腿4個步驟。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四步操適用于所有骨科臥床的病人。雙下肢感覺活動良好的病人鼓勵其行四步操中的主動運動,理解力差或雙下肢感覺、活動障礙的病人,護士予病人行四步操中的被動運動。此外,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四步操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因疾病原因導致不能完成四個步驟的,可簡略為三步、二步甚至一步。指導病人逐步從被動活動轉為主動活動,要循序漸進,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以增加血流速度,促進血液循環,防止DVT的發生。
1.2.1.1 主動運動 ①直抬腿訓練。將大腿、小腿完全伸直,下肢抬高至足跟離開床面約25cm處,此種姿勢保持5s~10s,然后慢慢放下,如此為一個標準動作。每個步驟4次,每次10s,每天4次~6次。病人行直抬腿運動時,護士或陪護人將手放在病人腘窩下方(不接觸病人皮膚),防止病人下肢無力時突然急劇下降,導致下肢的進一步損傷或加劇下肢的損傷,造成病人的不安全感。②膝關節屈伸運動。將大腿、小腿完全伸直后,運用股四頭肌的力量將足部慢慢往身體近端移動,使膝關節屈曲到最大角度;然后慢慢運用股四頭肌的力量將足部移至身體遠端,直至大腿、小腿完全伸直。每個步驟4次,每次10s,每天4次~6次。③踝關節屈伸運動。雙下肢伸直,大腿放松,緩緩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保持10s,然后腳尖緩緩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s,然后放松,此為一組動作。每個步驟4次,每次10s,每天4次~6次。④髖關節外展運動。雙下肢伸直位,以股四頭肌的力量使一側下肢沿床面外展45°。每個步驟4次,每次10s,每天4次~6次。
1.2.1.2 被動運動 ①小腿按摩。護士一手輕托病人下肢踝關節,另一手從遠端至近端按摩小腿后側肌群。每次10s,每個步驟4次,每天3次。②輕拍小腿肌肉。協助病人膝關節屈曲90°,護士雙手輕拍病人小腿后側肌群兩側。每次10s,每個步驟4次,每天3次。③足趾屈伸。護士一手輕扶病人踝關節上緣,另一手協助病人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病人,至最大限度保持10s,然后腳尖緩慢下壓,至最大限度時保持10s,然后放松。每次10s,每個步驟4次,每天3次。④環形按摩大腿。病人雙下肢伸直位,護士一手輕扶病人膝關節,另一手環形按摩大腿前側肌群。每次10 s,每個步驟4次,每天3次。
1.2.2 評價方法 比較病人進行四步操鍛煉前后DVT的發生率。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四步操鍛煉前后DVT發生率比較
骨折病人手術前后需長期臥床,如肢體處置不當會使血管扭曲、肢體制動、關節腫脹、活動受限等,造成血液回流緩慢、停滯,進而產生渦流而誘發DVT。國內也有研究表明,高齡、女性、吸煙、糖尿病、肥胖、下肢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心功能不全、DVT形成史及嚴重外傷史都是誘發DVT的因素。有文獻報道,股骨骨折及髖、膝關節置換術后DVT的發病率分別高達48%、51%和61%,說明骨科病人有很高的DVT發病率。因此,作為一名專科醫護人員,應掌握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了解深靜脈血栓的高危因素及病理生理過程,能有效進行術前評估,確定高危病人,提高預防此并發癥發生的意識。術前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責任護士在病人入院后向病人講解DVT的發生原因、癥狀、預防措施、危害性,有針對性地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6,7],詳細指導并教會病人四步操的鍛煉步驟及方法,并給予播放四步操操作視頻,由責任護士完整地手把手地說明動作要領,要求病人跟著做操。同時,根據病人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四步操鍛煉程序,適時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調整。四步操主要以按摩肌肉、松動關節為主,嚴格有效地落實四步操,還可以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促進患肢肌力恢復,使病人早日康復。
總之,骨科術后病人由于創傷、術后制動、麻醉術后臥床、肢體牽引等原因使周圍靜脈舒張,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本研究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適時、規范的四步操鍛煉,無1例病人發生深靜脈血栓,此方法經濟、安全,可以有效地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
[1] 黃天文,張曉燕,熊杰.我院在職護士培訓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8,5(1):28-29.
[2] 胡海瀾.骨科術后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的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J].血栓與止血法,2006,12(5):234-235.
[3] 楊剛,呂厚山,高建軍.低分子右旋糖酐預防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華外科研究雜志,2000,38(1):25-27.
[4] Westrich GH,Sculco TP.Prophylaxis against venous thromboembolic disease:Costs and controvers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12):2306-2307.
[5] 丘貴興,楊慶銘,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預防髖、膝關節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12):819-822.
[6] 史麗玉.髖關節置換術后伴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J].全科護理,2014,12(11A):2914-2915.
[7] 王琴.預見性護理在髖關節置換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12(7A):1785-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