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宮頸癌根治術是目前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子宮作為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一旦被切除后使病人感覺自己殘缺不全,失去了女性重要的特征,從而增加了病人的負性情緒,導致病人缺乏信心,影響治療效果[2]。此外,術中對病人行淋巴結清掃術可增加病人術中尿潴留發生率,影響病人術后康復。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針對病人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病人存在的問題提出合適的護理措施[3]。本研究對宮頸癌術后病人應用預見性護理,并探討其對病人自護能力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宮頸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術前均經病理組織學證實為宮頸癌;②病人FIGO分期為IIA期以下;③卡氏評分>70分;④病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常;②癌細胞發生轉移者;③存在手術禁忌證;④伴有精神疾病史、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病人年齡38歲~78歲(48.96歲±3.78歲);臨床分期:I期42例,II期 54例;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23例,高中31例,專科及以上3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8例,兩組病人年齡、臨床分期、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病人術后給予常規性護理,術后給予病人留置導尿2周,并觀察病人導尿管引流情況,做好導尿管護理。術后指導病人合理飲食及用藥,同時給予病人肝素及抗生素靜脈滴注,預防深靜脈血栓及術后感染,并于術后第3天指導病人進行康復鍛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
1.2.2.1 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 由科室護士長、專科醫生、科室護理人員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制訂預見性護理方案及護理人員培訓方案。加強護理人員護理風險管理能力,每周五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培訓,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
1.2.2.2 預見性護理 主要內容為:①心理護理。術前向病人詳細講解宮頸癌的相關知識,向病人強調手術治療宮頸癌的效果,提高病人對宮頸癌根治手術的認識,同時向病人講述成功病例,增強病人治療信心,消除病人焦慮抑郁的情緒,充分調動病人治療積極性;術后鼓勵病人宣泄負性情緒,主動給予病人關懷,提高病人應對能力。②加強尿道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進行尿道、腹壁肌肉鍛煉,同時告知病人陰部護理及清潔的重要性,降低病人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率;術后1周指導病人進行排尿訓練,當病人出現尿意時指導病人采用意念進行排尿,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加,病人排尿反射可逐漸建立并恢復正常。③腹部護理。讓病人家屬學習腹部按摩方法,指導病人多飲水,每天定時安排病人排便,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指導家屬對病人進行腹部按摩,每次15min~30min,每天3次。④疼痛護理。術前向病人講述疼痛發生的原因及預防處理措施,讓病人有足夠心理準備,并與病人多交流,轉移病人注意力;指導病人學習減輕疼痛技巧,對疼痛原因不明或疼痛難以忍受的病人可給予小劑量止痛藥物治療。每天由責任護士定期對病人進行檢查,觀察病人并發癥發生情況,并及時調整護理計劃。每天記錄病人存在的問題及護理注意事項,并于交接班時將存在的問題告知接班人員,讓接班人員及時糾正及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自護能力。采用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由美國學者在Orem自護理論的基礎上制定,并經國內學者馮希源等[4]翻譯為中文并在國內廣泛應用。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識水平、自護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172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自護能力越好。②焦慮抑郁評分。應用焦慮自評表(SAS)及抑郁自評表(SDS)對兩組病人進行評價,SAS及SDS評分均為0分~100分,>50分為陽性,分值越高表示病人焦慮或抑郁情緒越顯著。③并發癥和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率。
1.4 調查方法 均于兩組病人入院當天及出院前1d發放自護能力測定量表(ESCA)、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病人自護能力及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定,本研究共發放問卷96份,收回問卷96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65.98±5.87 48.63±12.28 64.59±4.28 50.14±干預前 干預后11.26對照組 48 66.12±4.95 55.48±4.79 65.96±5.12 58.39±5.02 t值 0.962 5.889 0.874 6.025 P 0.145 0.000 0.214 0.000
2.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s) 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s) 分
組別 時間 例數 總評分 自我概念 自護責任感 自護技能 健康知識水平觀察組 干預前 48 75.96±3.45 17.78±3.48 20.78±2.36 20.48±4.12 18.32±3.47干預后 48 152.63±28.451)2) 27.85±4.121)2) 36.89±5.261)2) 28.12±5.221)2) 28.32±4.021)2)對照組 干預前 48 76.02±3.29 18.23±3.58 20.25±2.48 19.86±3.47 19.68±4.33干預后 48 112.58±29.361) 20.17±3.751) 24.92±3.021) 22.48±3.881) 24.15±4.981)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2.3 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投訴率、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投訴率、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比較 例(%)
3.1 預見性護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根據病人病情變化特點、變化規律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問題,從而對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減少病人不良反應的發生[5]。本研究通過對宮頸癌病人實施預見性護理后發現,觀察組干預后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楊愛英[6]研究結果一致。表明預見性護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焦慮抑郁情緒。這可能與術前加強病人心理護理、及時疏導病人不良情緒、增加病人治療信心有關。
3.2 預見性護理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 自護能力是指病人促進及維護身心健康所獲得的一種能力,是個體形成自我護理行為的基礎[7]。鄭小英等[8]認為通過提高腫瘤病人自護能力將有助于促進病人術后康復,提高病人術后生存質量。自護水平越高的病人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越高,病人焦慮、抑郁情緒較自護水平低的病人輕[9]。因此通過加強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將有助于提高病人自護能力,改善病人負性情緒,促進病人預后。本研究中兩組病人干預前自護能力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自護能力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提高(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可提高宮頸癌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認知水平,提高病人自護能力。這可能與術前加強病人疾病知識宣教,增強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有關。
3.3 預見性護理有助于減少并發癥及護理差錯的發生 由于病人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下肢缺乏運動容易導致病人發生深靜脈血栓、腹脹、便秘等并發癥,加之病人術后免疫功能低下,因此病人術后也容易出現切口感染。通過對病人預防性應用肝素及抗生素能有效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及切口感染的發生。術后加強病人腹部按摩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的發生。同時對病人加強尿道護理,可有效提高病人尿道反射功能,促進病人盡早排尿,降低病人尿潴留發生率。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投訴率、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能有效降低病人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投訴率、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及護理差錯率。
[1] 甘飛兒.降低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預見性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819-820.
[2] 耿連俠,李新.預見性護理對子宮頸癌患者術后負性情緒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33(32):7125-7126.
[3] 趙春,張美英,潘敏芳,等.預見性護理程序對婦科腫瘤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3(23):74-75.
[4] 馮希源,廖書娟,羅碧如,等.婦科腫瘤病人化療期間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行為與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7C):2202-2204.
[5] 周美玲,李惠萍.腫瘤患者PICC期間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相關分析[J].護理學報,2011,18(8):1-3.
[6] 楊愛英.子宮肌瘤介入治療的預見性護理[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1,36(8):906-907.
[7] 董路湖,袁少玲,羅秀蘭,等.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化療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6):349-349.
[8] 鄭小英,徐河玉,邱錫堅,等.以問題為基礎的健康教育對宮頸癌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3):1534-1536.
[9] 馮希源,廖書娟,羅碧如,等.婦科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245-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