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靜霞,路海云,鄧彩冰
腦出血會引起吞咽障礙、走路障礙、偏癱、語言障礙、生活不能自理等后遺癥,病情嚴重時會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腦出血給病人及其家屬經濟上和精神上造成了沉重負擔,嚴重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1,2]。對于此類疾病的治療除了要有精湛的治療技術之外,常規護理和家庭護理干預對病人的恢復也具有重要影響[3]。本研究對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采用家庭護理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0例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成治療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兩組病人均可以與家屬和護理人員進行交流,且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每天定時測量生命體征;指導病人的進食方式并觀察病人的排便、排尿狀況;手術后觀察病人各項生理指標并密切觀察病人的手術切口有無感染、囊腫等。治療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家庭護理干預,具體方法:①培訓家庭護理干預知識。對護理人員進行家庭護理干預知識培訓,使護理人員認識到家庭護理干預的重要性,可以準確地將家庭護理干預應用到臨床治療的全過程中,并從中找出常規護理在腦出血疾病護理中的不足之處,并盡力完善。②制定康復訓練方案。根據病人的臨床資料,并與其家屬進行交流來了解每位病人的疾病程度及其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制定一系列針對腦出血病人相關臨床癥狀的康復訓練方案,特別是針對病人的吞咽困難進行的空吞咽訓練和唇部肌肉功能訓練等。③健康教育。對病人家屬定期進行腦出血合并吞咽障礙疾病的健康講座,確保每位病人及其家屬能夠正確認識疾病,使病人家屬能夠堅持指導病人進行康復訓練。④加強溝通。促進病人與家屬的溝通交流,鼓勵病人家屬積極與病人進行交流,使其能夠正確面對疾病,減輕疾病給病人帶來的智力減退、大腦皮層萎縮和記憶力減退等后遺癥所產生的消極心理。病人家屬密切觀察病人的情緒波動,并及時與病人進行溝通,同時為病人家屬之間的溝通提供途徑,互相鼓勵共同護理病人。
1.2.2 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病人干預6個月后的臨床療效、術后并發癥(營養不良、脫水和死亡)發生情況及健康信念水平(健康動力、自我效能、嚴重性、易感性等)。臨床療效評定標準: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偏癱等癥狀全部消失為顯效;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偏癱等癥狀有所好轉為有效;所有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甚至加重為無效[4]。健康信念評分標準:采用champion健康信念模型量表進行評分,該表采用Lin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別評分1分~5分,評分越高表示病人采取相應的健康行為的信念越高。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病人健康信念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健康信念水平比較(±s) 分
表3 兩組病人健康信念水平比較(±s) 分
組別 例數 健康動力 自我效能 嚴重性 感染性對照組 60 30.26±2.21 12.52±2.32 21.01±3.56 12.25±2.31治療組 60 35.15±2.47 17.66±2.36 14.67±3.33 8.36±2.24 P<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病人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腦出血是一種有吞咽障礙、語言障礙、偏癱等主要后遺癥的心血管疾病,疾病進展快,嚴重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5]。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家庭護理干預,每次進食前對病人進行的反復空吞咽訓練可增強病人的吞咽功能,改善病人的吞咽障礙;對病人的發音訓練和舌頭訓練則可增強病人唇部和舌部肌肉的功能,改善病人的語言障礙[6]。表2結果顯示,治療組(90.00%)高于對照組(6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家庭護理干預可提高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的臨床療效。
腦出血病人經過治療后常出現營養不良、脫水等主要并發癥,嚴重時威脅病人的生命,此類疾病的并發癥給病人帶來極大痛苦[7]。家庭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減少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的營養不良、脫水等一系列并發癥[8]。家庭護理干預在對病人的進食護理中,為病人選取合適的進食體位,保證病人對食物的攝取,同時給予病人富有營養的流食,保證病人的營養供給,隨著病人的康復進程能夠逐漸撤去胃管[9,10]。結果顯示,治療組病人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31.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結果顯示,治療組病人的健康信念水平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家庭護理干預對于病人的訓練護理和進食護理等可加快病人的恢復速度,隨著病人身體的逐漸恢復其感染狀況逐漸減少,病情逐漸減輕。家庭護理干預中促進病人與其家屬的交流可改善病人由于并發癥和后遺癥產生的消極心理,使病人與家屬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病情,從而提高病人的健康動力和自我效能[11-14]。因此,家庭護理干預可提高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的健康信念水平。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家庭護理干預可提高合并吞咽障礙的腦出血病人的臨床療效,減少病人營養不良、脫水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高病人的健康信念水平,從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15]。
[1] 魏芳,王文杰,張靜.家庭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病人康復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4):555-557.
[2] 鄒曉華,陳儷,王倩,等.腦出血后遺癥患者11例的家庭護理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11,21(8):891-892.
[3] 李海英,劉云,劉俠,等.針藥結合治療腦出血后吞咽障礙8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2):22-24.
[4] 封亞玲,楊帆.急性腦卒中吞咽困難患者50例康復護理體會[J].陜西醫學雜志,2011,40(7):931.
[5] Nicholas BL.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n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by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J].China Medical Herald,2013,10(20):112-116.
[6] 張貞,陸靜玨,孟憲忠,等.腦卒中吞咽障礙綜合康復療法的應用[J].中國康復,2011,26(3):185-187.
[7] 續學俊,于海柱,吳濤,等.北京市房山區韓村河鎮居民腦卒中流行病學調查[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2,18(4):387-390.
[8] 馬建英,陳彩琴,呂聰燕,等.家庭護理干預模式在耐多藥肺結核病人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2,32(5):484-485.
[9] 靖樹新.家庭訪視及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的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1):36-37.
[10] 滕兆林.家庭護理干預對合并吞咽障礙腦出血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3,32(22):155-157.
[11] 溫慧娟.早期專項康復護理改善老年腦出血合并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指標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042.
[12] 馬寶景,高蘭平,白博麗.家庭隨訪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健康信念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5):538-539.
[13] 毛蕊,王春蘭,吳明富.家庭護理干預對宮頸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3):126-128.
[14] 余曉瓊.家庭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9(12A):3202-3203.
[15] 李遵清,仇春革,仇愛玫,等.家庭訪視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環境和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8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