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肖映紅,孟霞,孟曉敏
汞(mercury,Hg)是一種無氣味、沉重、可移動銀色液態金屬,它在0℃時已有蒸發[1]。汞是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而且對環境污染持久的有毒物質,短期內吸入高濃度汞蒸氣(>0.1mg/m3)可引起急性中毒[2]。據統計調查,每只汞式體溫計內汞含量為1.4g~2.0g[3]。如果體溫計打碎外泄的汞全部蒸發,可使一間層高3m面積15m2的房間室內空氣汞的濃度達到22.2mg/m3[4]。人吸入0.1mg/m3的汞蒸氣,在2 min~5min即被吸收;當汞蒸氣濃度為0.05mg/m3~0.35mg/m3,呼吸道的汞吸收率為75%~85%。汞具有較高脂溶性,輔以媒介,可迅速通過皮膚吸收。急性汞中毒最初癥狀僅是口中有金屬味,連續吸入3h~5 h,則會引起頭痛、惡心、發熱、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牙齦腫痛等癥狀。吸入2d~3d,可出現急性腎小管壞死、全身皮膚紅色斑丘等[2]。據不完全統計,我院老年病房平均每月打碎體溫計1.2支。目前體溫計破碎后臨床上存在缺乏收集工具、徒手操作增加職業暴露風險、收集不完全、反應產物硫化汞回收利用困難等缺點。本研究自行設計破碎體溫計收納盒,旨在盡可能徹底收集外泄汞珠并密閉保存,減少汞對病人、醫務人員的危害。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院南樓綜合外科3個病區發生的體溫計破碎事件共52例及參與收集破碎體溫計的護理人員52人為研究對象,將護理人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6人。試驗組:年齡30.14歲±3.50歲;主管護師16人,護師6人,護士4人。對照組:年齡30.79歲±5.10歲;主管護師15人,護師8人,護士3人。兩組護理人員在年齡、職稱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收納盒的設計與應用 破碎體溫計收納盒內含密閉瓶、袋裝硫黃粉,盒蓋上帶有微型毛刷,盒體斜面設計方便清掃,盒體上含有“止口”結構可密閉封存。
1.2.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收集,試驗組采用“破碎體溫計收納盒”方法收集。試驗組的收集方法為護理人員戴手套,打開盒蓋,取出硫黃粉和密閉瓶,將汞珠收集后置于密閉瓶內封存,再在汞珠污染的地面撒硫黃粉,將玻璃碎屑、體溫計殘骸等收集后密閉封存。
1.2.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種方法收集汞珠的時間,收集完成后測定空氣汞蒸汽含量并在操作完成后由操作護士進行滿意度評分,評分范圍0分~10分,非常滿意為10分,不滿意為0分。空氣汞蒸汽含量測定方法參照國家標準《工作場所中有毒物質測定-汞及其化合物》原子熒光光譜法。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統計,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空氣汞蒸氣含量測定、汞珠收集時間與滿意度調查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收集時間及滿意度評分比較 采用破碎體溫計收納盒能有效縮短收集時間約28s,且能提高護士滿意度,見表1。
表1 兩種收集方法的收集時間及滿意度比較(±s)
表1 兩種收集方法的收集時間及滿意度比較(±s)
組別 例數 收集時間s滿意度分26 65.30±9.38 3.17±1.47試驗組 26 37.52±5.29 7.32±1.02 t值 12.86 12.對照組00 P<0.05 <0.05
2.2 空氣汞蒸汽含量測定 收集完成后測定空氣汞蒸氣含量,結果均<0.000 2mg/m3(我國規定的汞在居住區空氣中的最大允許濃度為0.000 3mg/m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1 收納盒收集破碎體溫計可減少職業暴露機會汞主要通過皮膚和呼吸道吸收引起人類的中毒反應。采用常規方法收集破碎體溫計,會出現玻璃碎屑刺破傷,本研究中對照組有1起玻璃碎屑刺破傷事件發生。而采用收納盒收集,可以避免皮膚直接與汞的接觸,且可有效縮短操作時間,減少護理人員與汞的接觸時間。此外,采用破碎體溫計收納盒收集并未增加空氣汞蒸氣含量,肯定了收集順序的調整(先收集汞珠,再撒硫黃粉,再次收集)是安全可行的。
3.2 收納盒收集破碎體溫計可規范護理操作 目前,臨床上缺乏體溫計破碎后收集的工具,收集方法各式各樣。周桂蓮[5]對109名臨床護士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82.5%的護士碰到體溫計摔碎汞外溢的情況,僅有13.7%的護士能正確處理。破碎體溫計收納盒,既提供了體溫計破碎后的收集工具,又能普及正確操作的方法,規范護理操作。
3.3 收納盒收集破碎體溫計可保護自然環境 使用常規方法收集到的產物“硫化汞”,需要經過焙燒、分解形成汞蒸氣,再冷凝后才能形成汞,這也是汞的冶煉過程[2]。汞是稀有重金屬,為不可再生資源。自然界20余種含汞礦物中,僅硫化汞有開采價值,其品位平均為0.1%~4.0%。冶煉過程對環境的污染很大,而多數醫院收集的硫化汞只能隨醫療廢棄物一起處理。汞或者硫化汞在水體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甲基汞,再經過生物積累作用,可引起上個世紀震驚世界的“水俁病”。采用收納盒收集破碎體溫計,收集到的汞珠可直接回收利用,避免了汞在生產和處理環節對環境的危害,本研究共收集汞珠21.18g。
本研究未涉及破碎體溫計收納盒收集汞珠徹底性的驗證,這與體溫計破碎位置、操作者視力、操作認真程度等相關。每只體溫計汞的含量為1.4g~2.0g,破碎后收集到的汞含量僅為0.79g±0.13g。此外,遺落汞珠的蒸發是否引起空氣汞蒸氣含量的改變,何時汞蒸氣含量達到峰值及峰值是多少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于愛玉,畢曉英,張建平.防止血壓計、體溫計的汞污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223.
[2] 江泉觀,紀云晶,常元勛.環境化學毒物防治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版社,2004:69-78.
[3] 都興琴,王洪燕.體溫計破碎后對汞的處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0,36(10):740.
[4] 萬雙秀,王俊東.汞對人體神經的毒性及其危害[J].微量元素與健康教育研究,2005,5(6):1007.
[5] 周桂蓮.水銀體溫計汞外溢的職業防護與對策[J].吉林醫學,2012,33(8):1688-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