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績
有怎樣的教育,就有怎樣的后代,就有怎樣的未來。因此,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是教師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之一。在不斷地學習、觀摩、實踐、反思中我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尚未成熟,請專家批評指正。
一、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在有效的時間和空間內,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有效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使用教材先要認真鉆研。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根本,是小學生獲取數學知識、體驗數學思想、獲得數學能力的起源。教師在做每一節課之前,必須反復研究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領會教材的內容是要讓學生感知、認識、理解、掌握等編寫意圖,結合學生實際,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與突破點,這樣確定的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地進行教學活動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使用教材要具有創新性。教材中呈現的情境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緊密聯系,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發展數學能力的必要性。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環境情況、人文情況等,恰當融入生活素材,讓教學更加密切聯系生活,對教材進行科學的加工、合理的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體現數學獨特的美!
3.創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有效的課堂活動中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尤其重要,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真誠親切的鼓勵、信任贊許的目光都會激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試想:一節課教師表情嚴肅充滿了威嚴,學生心情緊張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是謹慎小心不敢觸碰教師的眼神,還談什么學習?反之,學生學習起來會輕松愉快,勇于嘗試,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創造力不斷被激發,學習困難的學生受到尊重,在同伴的啟發帶領下愿意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逐漸形成數學能力,這些都要在和諧平等的氛圍中才能實現。寬容對待每一個學生,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多用激勵的語言表揚鼓勵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閃光點。
4.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好的課堂教學活動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余地。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適時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產生疑問,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養成愛思考的習慣。教師提問以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可讓學生獨立嘗試、與同伴交流啟發、動手操作幫助理解等方式,自主突破知識點。這樣學生的數學能力會與日俱增。
5.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上課時教師首先要精講,充分利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時間,把知識的承繼關系、重點、難點講清講透,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其次精心設計練習題。要想使練習效果明顯,課前必須精心篩選與本課新授內容緊密相關的練習。練習題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同時練習的量要適中,確保學生能完成。還有,書中的練習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然后當面批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做到每題過關。這樣,老師就可以很快的知道學生不懂的地方,一對一地及時輔導,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得到足夠的單獨輔導時間。
二、作業處理是關鍵
作業評閱是教學工作的主要環節之一,是檢測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1.批改作業需持之以恒,以改促學。教師需要通過學生的作業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能從作業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不論是何時何地布置的何種作業,教師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按時批改或檢查,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及時的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為下一課時的備課和上課做準備。小學生的共性是貪玩,因此,教師必須布置作業,必須進行批改或檢查,并做到持之以恒,以改促學。
2.作業量不在大,要具有代表性,體現層次性。作業量大,面面俱到,不一定是好事,太多了,學生會產生厭煩情緒,只是敷衍完成,對學生來說是勞而無獲,同時也是給教師自己找麻煩。因此,教師需精心設計作業,量不在多,要具有代表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做不同的作業,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作業或選作課本上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教師布置作業切勿一刀切,既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又要提高學生做作業的信心,真正做到作業的有效性。
3.作業處理形式多樣。從作業堆里解放老師。目前學生作業類型較多,課堂作業、同步練習、家庭作業、動手操作作業等,我認為,除了課堂作業和試卷教師必須批改以外,其他方面的作業對于中高年級來講,最簡單、最基礎的練習題可采取小組間對答案,少有難度的題也可采取組長批改,這樣既可為教師減負,也可培養優生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但量不宜大,否則組長會厭煩,適得其反。對綜合性強有難度的題可采取師生對改。不論是對答案、組長改、還是對改,教師都要過目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另外,不論是哪種形式的作業,只要有錯題一定要督促學生更正,并對更正的題進行檢查,還要求學生建立錯題本,以便日后查閱和對類似知識的借鑒。
教師必須把握好作業處理這一環節,培養學生作業的信心,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總之,教學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不斷改進的過程;教學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