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冠晴
故事注重情節發展,又一直講究語言的“口頭性”,這便讓許多人誤解,以為只要編織奇巧的情節就行,不在乎語言的運用,或者認為,語言越土越好,土得掉渣就是最好的。
我認為,故事恰恰是最在乎語言運用的,它的“口頭性”不是土,而是一種藝術。就像相聲演員和脫口秀演員一樣,要用最精準最簡潔最形象逼真的語言敘事,不矯揉造作,不“學生腔”。同一件事,我講出來也許干巴巴的,但相聲演員講出來,三兩句話,卻讓你捧腹大笑,這就是語言藝術。寫故事多年,我一直注重在故事語言上下功夫,只是能力有限,語言一直還運用得不好。
五、報恩與贖罪
何家坳地處深山,經濟條件一直不好。年輕人還能出外打工掙點錢,上了點年紀的人出外打工沒人要,又沒交養老保險,沒有收入,就成了孩子們的負擔。他們不想這樣子,都希望做點事發揮余熱,也好減輕孩子們的生活壓力,但,能做點啥呢?
其實山里有很多的寶貝,蘑菇、木耳、蕨菜、雨花菜……哪一樣都是寶貝,既環保,營養價值又高。如果開辦一家公司,將這些東西開發成產品,應該是很不錯的。大家都想到了這個點子,但卻沒人有這個魄力,沒人敢真正干起來,大家都是農民,沒有經商的經驗,怕搞砸了。
大家都不敢干,何老頭便站了出來。這么些年他賣山貨積攢了點錢,又是孤寡老人一個,沒什么負擔,他便將自己的積蓄都拿了出來。他挑了頭,老伙計們也就都行動起來,你三萬我五萬地往一起湊錢,就將公司給辦起來了。
何老頭在城里經營公司,奎爺和另外幾個老頭老太跟著在公司里做烘干、包裝等加工活兒,其他老頭老太在家里,上山采蘑菇挖野菜,提供原材料。大家齊心協力,產品也嚴格按照食品衛生要求來做,原以為只要好好干就能賺錢,結果他們根本不懂怎么推銷和宣傳,貨賣不出去,堆積得如小山一般。
大家都為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而犯起了愁。這時,楊修的媽媽主動找上門來,說她兒子懂銷售,可以替他們工作。她又說,自己的兒子沒定性,以前找過幾個工作,都是干不了幾個月就辭職了,所以,要想讓他兒子在這里長久地干下去,得給他一點約束。于是,她主動提出了交保證金的事,還讓何老頭寫進了合同里。
奎爺說:“老何真的沒有騙你保證金的意思,那真是你媽媽提出來的。你為我們銷了那么多貨,我們都特高興,但我們無意中發現,你已經去康美食品公司上班去了。我們都慌了神,康美是大公司,我們比不上人家,我們擔心你最終會離開我們的。我們都是農民,不懂經營,也不懂怎么留住員工。我們過去在外打工,那些包工頭都是靠暫時押下我們的錢來留人的,我們就照搬了這個方法,想靠這個將你留住,可是沒想到弄巧成拙了。”
另一個老太太接話說:“何有良辦這個公司是一番好心,但好心辦成了壞事。現在公司關張了,我們養老的本兒也都擱進去了。”
老頭老太太們的一番話,讓楊修羞愧難當。他沒想到,一個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并不是何老頭一個人的,而是承載了一大幫山里老人的希望。他害得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被查封,其實是害了一大幫老年人。
何老頭聽了老太太的話,拍起了胸脯,說:“你放心,害不著大家。公司里那些設備還值些錢呢,賣了設備,我也會將大家投進去的錢還掉。虧就虧我一個人的吧,反正我孤身一人,用不了幾個錢。”
聽著何老頭這樣鏗鏘有力的話,楊修再也忍不住了,他大聲說:“放心吧,不需要賣設備,我會讓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起死回生的。”
說完這句話,楊修頭也不回地走出了何家大門。
六、媽媽的心愿
楊修去市工商局自首了。他承認,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的貨物變質是他做的手腳,與公司的產品質量無關。他愿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賠償受害顧客,并公開向所有消費者道歉。
楊修領工商人員去大別山公司檢查。確實,除了他用牙簽扎過的那些包裝袋,其他貨物都是完好的,各種質量標準均達標。他們也從變質貨物的包裝袋上找到了牙簽扎過的痕跡。
事情真相大白,大別山公司是無辜的,工商局讓他們恢復了營業。
至于楊修,因為他的行為沒有造成什么嚴重后果,工商局只讓他賠償了那位吃壞肚子的顧客一些醫藥費,對他沒再深究。
楊修說話算數,市電視臺有一檔《真話》欄目,他去報了名,參加了這檔節目的錄制,他說了自己與大別山食品公司之間的恩怨和誤會,也說了與何老頭之間的那些故事。
在節目的最后楊修真誠地向大家道歉。
這期節目成了《真話》欄目收視率最高的一期,觀眾被楊修的真誠打動了,更被何老頭的高尚品德打動了。這么一個老頭,辦公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山區的老人。他救了人,被救者的兒子卻害了他,現在,被救者的兒子終于幡然醒悟,良心發現……這是一個曲折溫暖的故事。被打動的觀眾很多,第二天就有很多人特意來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看望何老頭,并順便買點食材帶回家,公司從來沒這么熱鬧過。
何老頭笑得合不攏嘴,但見到楊修,他還是有些不悅,悄悄地將楊修拉到沒人的地方,說:“我知道你都是為我好,為公司好。你這樣一炒作,公司一天就賣了好幾萬塊錢的貨。但是,我覺得這樣做不地道。杜撰這種救人報恩的事,弄得我心里不自在,我覺得做人還是要坦誠點好。”
楊修說:“我這怎么是杜撰呢?我說的都是真事呀。你救過我媽媽,還弄得自己腿殘疾了。這都是真事呀。”
“什么真事,睜眼說瞎話。我哪救過你媽媽?我這腿是小兒麻痹后遺癥,從小就這樣。不信你問奎爺,問我們村的鄉親,大家都知道的呀。我知道你這是為了炒作公司所用的策略,這招雖說很有用,但咱今后還是少用些吧,實實在在的心里才踏實。”
楊修愣住了。何老頭的腿是小兒麻痹后遺癥,不是救媽媽受傷的?難道,是媽媽認錯了人?
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的產品本來就好,以前只是缺少認知度,現在經過這件事后,買的人多了,知道大別山公司產品的人也就多了,生意立馬好了起來。公司里的老頭老太太們都知道,公司有今天,全是楊修炒作的功勞,所以都將楊修當恩人看待。
何老頭更是信任楊修的能力,索性將公司交給楊修打理。楊修確實是有能力,他不負眾望,在他的帶領下,公司很快發展壯大起來,他在大別山許多地方成立了“山珍采摘基地”,吸納很多的山里老人成為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的員工,讓他們發揮余熱,不僅讓他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給他們購買了養老保險,讓他們老有所依。
短短幾年,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由一個小作坊,發展成資產過億的大公司,在全國多個城市擁有了分公司。
這一天,何老頭召集公司所有的股東開了個大會,就是何家坳的那些老頭老太們。大家一致通過,公司能有今天全是楊修的功勞,大家贈送百分之十的股份給楊修,作為對他的回報。
楊修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何老頭更爆出了一個讓他驚訝的消息。
何老頭說:“當初,公司剛成立時,我投資最多,所以我占的股份也最多,一個人獨占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那時候只是投入五六十萬塊錢,現在變成五六千萬了。我一個孤老頭子,哪花得完這么多錢?難道帶到棺材里去不成?所以我決定,將我名下的股份,一半贈給楊修,另一半,等我死了,就拿出來成立個基金吧,專門幫扶山區老人。”
楊修慌得連連擺手:“不不,我不能接受,這么龐大的贈予我受不起。”
“你受不起還有誰受得起?這么多年,我這個董事長什么事都沒過問,其實都是你在幫我履行董事長的職責,我現在將股份贈予你,也是為了公司能更好地發展。你現在成了最大的股東,就名副其實地擔任董事長吧,帶領我們公司更加發展,更加壯大。”
楊修就這樣成了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的董事長,個人擁有幾千萬的資產。
這一切都像做夢似的,他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直到有一天,他想念媽媽了,拿出媽媽生前的手機,調看媽媽曾經拍的和他在一起的照片和視頻,他發現一個視頻是他從來沒看過的,算算時間,居然是媽媽臨離世前拍的。他輕輕點開,媽媽蒼白的臉出現在視頻里,她虛弱的話語流淌了出來:
楊修,我的孩子,我可能要離開你了。在離開你之前,我得告訴你一個真相,我前幾天給你講的那個故事,其實是假的。大別山天然食品公司的何有良并沒救過我,那是我編的故事。我這么做,只有一個原因,讓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工作。
你是很優秀的孩子,但有一點我一直不放心,你太沒定性。你總是辭職,總說你為老板掙了多少錢,仿佛你是老板的恩人。但你就不想想,是老板給你提供了工作機會,老板也是你的恩人。他為你提供了工作,你為他掙了錢,這種恩是相互的。
你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媽媽勸你的話你聽不進去,所以我才想出這么個辦法。我想讓你改變一下態度,在一個地方踏踏實實地待下來,以感恩的心來對待老板,對待工作。媽媽這一輩子只是個賣菜的,賣了一輩子菜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你以感恩的心對待顧客,顧客也就會以感恩的心對待你,照顧你的生意,你的生意和日子也就會好起來,這就是回報。我希望我的兒子過得好好的,有好的回報,這是媽媽的心愿。試試吧,以感恩之心對待工作,讓媽媽走得放心。
楊修愣住了,漸漸地,眼淚流了出來。這就是媽媽,臨死還要給兒子上最后一課。確實,這是最有意義的一課,他終身受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