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民
河北魏縣是中國鴨梨之鄉。魏縣鴨梨有什么來歷?為什么又被稱為“天仙”鴨梨呢?“桃花開,杏花敗,梨花開了叫奶奶”,這是流傳已久的魏縣民謠。魏縣民間至今還廣為流傳著梨花奶奶(娘娘)的傳奇故事。
很久以前,古黃河流經魏縣。當時,魏縣黃河兩岸有大片大片的杜果樹。杜果樹結出的果實僅有小指肚那么大,又酸又澀。在杜果樹林深處住著一位英俊善良的后生,人們都叫他杜郎。杜郎自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杜郎以打柴、耕種為生,為人勤快,樸實厚道,尤其是特別孝敬母親,是遠近聞名的孝子。杜家母子倆日子過得雖緊巴,但還勉強說得過去。
這年夏天,杜母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杜郎把十里八鄉的郎中都請過了,母親的病就是不見起色。杜郎救母心切,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他決定跋山涉水,到外地去尋找名醫良方。
杜郎行至半路,忽然天氣驟變,雷雨大作,一道金光閃過,一只巨大的三足烏鴉從空中落下來。杜郎走到近前,仔細一看,卻是一位身受重傷的老者倒在泥水里掙扎。救人要緊,杜郎二話沒說,背起老漢一步一滑地送他到了家。老漢在杜郎的悉心照料下,身體日漸康復。幾天后,看到老漢痊愈了,杜郎拱手告別,急著趕路。老漢忙拉住他的手,問道:“恩公這么急著走,莫非家中有要緊事?老漢我雖然這把年紀,沒什么本事,但見識多,也許能幫你想想辦法。”杜郎憂心如焚,就把家母的病情一五一十地跟老漢講了。老漢聽罷,捋了捋胡須,神秘地說:“從這兒西行千里有一座華山,山上云霧繚繞,是滋生名貴藥材的好地方。聽說在山巔的懸崖上,有棵生長千年的靈芝草。你若能取回它,肯定能治好你母親的病。然而,要想取到它,需攀緣懸崖峭壁,難如登天。”杜郎聽罷一臉愁云,但一想到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這么大,如今卻病重在床,危在旦夕,精神頭馬上就振作起來:“只要能救老母親,就是拼了命也要取回靈芝草。”老漢見杜郎這么執著,笑了笑,說道:“好,孝心可嘉。只要你肯拼命,就會有辦法。聽說在華山北坡有座天梯。你若能找到這座天梯,順梯而上,在天梯盡頭的懸崖之上,就是靈芝草的所在之處。”杜郎聽后忙與老漢辭別,匆匆上了路。
杜郎剛出老漢的家門,忽然背后電閃雷鳴,老漢和他的住所都不見了。
原來,這位老漢是太陽神金烏的化身,落難人間。金烏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兒子,原有弟兄十個。前不久,他們哥兒幾個心血來潮,違背輪流當值的天條,一齊在天空游玩。十個太陽猶如十個火團,炙烤著大地,河流斷流,禾苗干涸,民不聊生。帝堯派神箭手后羿前去為民除害。九個太陽先后被射殺,金烏中箭受傷,倉皇逃往下界,被杜郎所救,才逃過一劫。
杜郎慶幸有神仙指點,信心倍增,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杜郎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一路艱辛來到華山腳下。他不顧疲勞,按照金烏的描述在華山北坡尋找天梯。他找來找去,直到夜幕降臨,還沒見到天梯的蹤跡。他無奈地坐在大青石上,呆呆地望著前方,不住地唉聲嘆氣。絕望之中,忽然一根粗大的紫荊藤出現在他眼前。杜郎心中一亮,又驚又喜,攀藤而上,果然找到了那又驚又險的天梯。歷經磨難,杜郎終于取回了靈芝草,治好了母親的病。
金烏在養病期間,親眼見到“十陽鬧天”給人間造成的深重災難,深感自己的罪過。返回天庭后,他盡心盡職,絲毫不敢懈怠。這一天,在天庭與家人閑聊時金烏說起人間杜郎的故事,對他贊不絕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玉帝小女兒早已厭倦天庭的清規戒律,向往人間男歡女愛的自由幸福生活。她私下找到金烏,央求哥哥道:“哥哥,小妹雖在天宮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貴生活,但這種生活毫無情趣可言,把人煩悶死了。你既然把人間說得這么美好,小妹愿隨哥哥到下界走一遭,會一會杜郎。”金烏平時對可愛的小妹妹有求必應,然而,此事非同小可。私自下凡,有違天條,他遲遲不敢答應。最后,他經不住小妹的軟磨硬纏,撒嬌使性,勉強同意了。不過,金烏跟小妹有約在先:人神有別,不可動情;人間雖好,不可久留。
金烏瞅準時機,帶小妹來到人間。他們化作遭受天災的農家兄妹,到杜家求助。杜郎心地善良,看不得別人遭難,經母親同意后收留了天女。金烏連聲致謝,把小妹安頓妥當,就返回天庭了。
在人間,天女與杜郎出雙入對,朝夕相處,深深被他憨厚樸實的人品所打動,被他助人為樂、孝敬老人的孝心所感動,被他的英俊才貌傾倒,更對人間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著了迷。她決意以身相許,嫁給杜郎,長留人間。天女心靈手巧,精明能干,又和睦鄉鄰,尊敬長輩,深得杜家母子喜愛。當天女羞羞答答地向杜郎表明心意,杜郎眉開眼笑,馬上就答應了。他們稟告杜母,老人家更是樂得合不攏嘴,連聲叫好。能有這樣賢惠俊俏的兒媳婦,是前世修來的福分。正當他們興高采烈地籌辦婚事的時候,金烏突然從天而降,叫小妹趕緊收拾行裝,速速返回天庭。天女一心要嫁給杜郎,執意不歸。她長跪在地,苦苦哀求哥哥成全他們的親事。金烏又氣又惱,懊悔不已。事關重大,他只得返回天庭,來到靈霄寶殿,向玉帝和王母稟報,聽候發落。
玉帝聞訊勃然大怒,厲聲說道:“爾等無視天條,私自下凡,恣意妄為,敗壞天庭,若不嚴加懲治,眾神個個思凡效仿,天威何在?天庭的顏面何存?”金烏不顧自己遭受重罰,據理力爭,義正詞嚴地說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古今天地之理。小妹是我的親人,杜郎是我的救命恩人,他們情投意合,相親相愛,是天造地設的一雙。還請父皇母后以親情為重,以成人之美為念,從輕發落小妹。”王母厲聲說道:“我們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神仙,哪來的人之常情?皇兒休得多言,定要嚴懲。”玉帝連降三道圣旨,召天女回天庭。天女主意已定,誓死不歸。看來女兒已情定人間,執迷不悟,無可救藥。最后,萬般無奈之下,玉帝降旨把天女貶為凡人,永世不得返回天界。
直到這時,杜家母子才知道未來的媳婦竟是下凡的天仙,喜出望外,甚是感動。他們即刻擇吉日完婚,三月十五是杜郎與天女拜堂成親的好日子。鄉親們聞得喜訊,直夸杜郎人好命好,好人自有好報。全村男女老少齊涌杜郎家,有物的出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的甚至還拿出自制的杜果美酒前來賀喜。
杜郎與天女結婚這天,金烏在天上心急火燎,坐立不安。他躊躇再三,最后還是決定冒險下凡送親。拿什么做小妹的陪送嫁妝呢?天宮的一器一物,防守嚴密,動不得。他思忖良久,想到魏縣黃河兩岸長著大片大片的杜果樹,就決定從天果園盜取仙枝,為這一方百姓造福。事不宜遲,他借故來到天果園,趁看守不備,隨手從仙果樹上折下一枝,匆匆離去。
金烏手持仙果枝,作為小妹唯一的嫁妝,急急趕到人間參加他們的婚禮。在司儀的主持下,一對新人向金烏行參拜大禮,杜郎雙手接過仙果枝,鄭重地放在香案上。婚禮結束,眾人向金烏問起仙果枝有何妙用。金烏不便明言,悄悄把杜郎、天女夫婦拉到一旁,輕聲說道:“天機不可泄露。天上之禾只有嫁接到地上之木,利用土木之根吸收養分,天上的仙果才能再現人間。”何謂土木之根?杜郎聽罷一臉茫然,百思不得其解。還是天女聰明,很快就悟出其中的玄妙,隨口說道:“郎君,土木二字合起來不就是個‘杜字嗎?把仙果之枝嫁接到杜果樹上,準能成活。”杜郎這才恍然大悟,連聲稱是。
當天晚上,夜深人靜,金烏把杜郎、天女夫婦叫到院中,秘密傳授嫁接之術。在金烏的指點下,只見杜郎手起刀落,一棵手腕粗的杜果樹就被從底部截斷了。然后,杜郎輕輕地用刀在樹樁上劈開一條縫,從天女手中接過仙枝,把它插進去。最后,他們把開口處用長布條裹緊包嚴。嫁接演示完畢,金烏與小妹含淚話別,化成一縷白煙,上天庭去了。
嫁接,根據民間傳統說法,就是這樣來的。“嫁”就是金烏把從天果園盜取的仙枝作為天女的嫁妝前來送親,“接”就是杜郎和天女一對新人把仙枝接在杜果樹上。
此后,這對小夫妻天天澆水,日日施肥,精心侍弄。這仙果枝在杜果樹上茁壯成長起來。來年春風吹過,枝繁葉茂,樹上開滿了一簇簇雪白的花朵。葉綠花謝,茂密的樹枝上結滿了神奇的仙果。
八月十五,月亮圓了,地上的仙果成熟了。黃燦燦的果實累累串串,掛滿枝頭,滿院飄香。就在中秋佳節這一天,杜郎一家齊動手,小心翼翼地采摘下仙果,請眾鄉親前來品果賞月。這么甜美可口的果品,以前只有天上才有,只有神仙才可享用,如今卻成為凡間美味。大家細加品嘗,贊不絕口。忽然,人群中一位長老站起來,提議說:“杜郎,咱們這一帶位于黃河岸邊,土質肥沃,又長著大片大片的杜果樹。如果把這么多杜果樹都嫁接上這仙果之枝,長成仙果園,那該多好啊!”“這主意好,我和娘子正有此意。”杜郎這才深深體會到金烏的良苦用心,爽快地答應了。
隨后,杜郎就把嫁接之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眾鄉親。這樣一來,魏縣古黃河兩岸大片的杜果林都不見了,有的只是一座座人間精心培育的仙果園。
從此,天女和杜郎在人間男耕女織、生兒育女,其樂融融,時光過得比仙果還甜,還美,還有滋有味。
天女下嫁杜郎的故事不久就傳遍了中原大地,身在昌意城的倉頡也聽說了。他在為梨樹造字命名的時候,實地考察了一番,由衷感嘆道:“此乃天地造化所致。天上的禾永遠不會落地生根,只有把它用刀接在地上的木上,才有了這樹。這一‘禾、一‘刀、一‘木不就是一個‘梨字嗎?”從此,仙果樹就變成了梨樹,而被嫁接的杜果樹也就成了杜梨樹。
天女既為凡人,當然也逃不過凡世的自然規律,終有老死之日。就在這年金秋八月,梨樹飄香的時候,她與夫君杜郎攜手仙逝。魏縣人親切地稱天女為梨花仙子、梨花奶奶(娘娘)。為了世世代代永記天女的恩惠,人們在每個梨園當中都建起了梨花奶奶廟。每到金秋八月,梨果成熟采摘之時,家家戶戶總是挑選又大又鮮美的果實,到梨花奶奶廟前燒香祭拜。這樣一來,天長日久,天女又被世人供奉成神,但因玉帝有旨,她卻不能成為天神,不能返回天庭與親人相見,只能做個受用人間一方香火的土神。
此外,魏縣還有梨果祭月的習俗。為了紀念梨花仙子,每到中秋佳節,魏縣人總是以梨果為供品,祭拜月神。皓月當空,一家人歡聚一堂,一邊吃梨賞月,一邊即興說叨梨花仙子、梨花奶奶(娘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