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紅等
摘 要:信息時代,電子圖書網絡資訊層出不窮,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發生很大的變化,文章分析了大學生閱讀傾向以及影響因素,并據此提出高校圖書館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閱讀傾向;高校圖書館;服務對策
該文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大學生數字資源閱讀傾向調查與培養研究” 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G14DB425
據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超五成的18-70周歲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接近七成國民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舉辦閱讀活動。這表明在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數量都處于下降趨勢。大學生作為閱讀興趣最為強烈、知識消費最為旺盛的群體,容易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而易產生某些不穩定、甚至不良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面對資訊時代復雜的閱讀生態,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交流的中心和教學、科研的重要陣地,是推動大學生閱讀的重要力量,應積極分析大學生的閱讀傾向,有針對性的開展各項閱讀服務,以便激發大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大學生正確閱讀,幫助大學生適應新的閱讀環境。
1 大學生閱讀傾向及影響因素
1.1 閱讀動機
由于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閱讀動機大多傾向為就業做準備。同時,雖然大學階段學生的課余時間較多,但由于學生的心態日趨浮躁,很難靜下心來閱讀。孫凌云對部分高校所做的調查也顯示,有64.9%的學生閱讀的動機是由于學業、就業的需要,61.2%的學生是為了休閑娛樂,只有22.9%的學生是為了興趣愛好而閱讀。這一結果表明,作為在校大學生,由于學業、就業的雙重壓力,使其有強烈的學習責任感和緊迫感,因此大學生更注重對本專業相關知識的閱讀學習,而由于自身的興趣愛好的閱讀比例最小。
1.2 閱讀方式
陶文萍對湖北師范學院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認為對經典書籍的閱讀不可或缺,這表明多數名著影響力仍然巨大,但當代大學生對傳統經典書籍的實際閱讀率卻普遍偏低;部分90后大學生的經典閱讀具有盲從傾向,缺乏有目的的主動選擇;90后大學生對經典的閱讀呈現快餐化、通俗化和網絡化的閱讀傾向。在北京8所高校開展的相關調查發現,目前幾乎所有大學生都進行過網絡閱讀,并且大部分人都表示平時喜歡網絡閱讀。而在線閱讀、手機閱讀和載體閱讀分別是大學生網絡閱讀的三種主要閱讀方式,分別占83%、12%和5%。
1.3 影響大學生閱讀傾向的因素
數字時代,網絡飛速發展,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影響了人民的生活模式,也影響了大學生的閱讀習慣; 各種數字媒體大量出現,也給大學生的數字閱讀帶來的方便。大學生是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的群體,對其也有很強的興趣,充滿好奇。因此,電子閱讀順應時代已經成為大學生主流閱讀方式,大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電腦等工具在線閱讀或下載閱讀。在電子閱讀方式的興起下,圖書館報紙雜志的瀏覽量和紙質書籍的流通量大幅度下降,學生更趨向于快節奏的閱讀方式,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閱讀資源。
2 高校圖書館應對大學生閱讀需求的對策
2.1 調整館藏,適應大學生數字化閱讀需求
高校圖書館應緊緊圍繞辦學理念,搞好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館藏資源,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為此,高校圖書館在館藏建設方面應從幾個方面做出調整:(1)調整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的比例,增購各類數字資源,以適應各個專業的大學生數字化閱讀的需要。(2)針對高校的地域特色和專業特點,積極創建各類特色數據庫。(3)應積極參與地域性的共建共享,優化不同載體的文獻資源,強化文獻資源的保障體系。
2.2 創新服務
要適應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除了積極調整館藏,引進更多數字資源外,更要創新服務方式,為大學生提供便利的數字化閱讀環境。創新服務的措施推薦(1)圖書館要加強閱讀宣傳,如利用新生入館教育、宣傳欄、圖書館網站等途徑,使學生充分了解圖書館;還要定期向學生開展講座:介紹館藏方位、數據庫的檢索與利用方法、各個專業核心期刊投稿指南等等,提高學生檢索館藏與利用網絡信息的能力;(2)為大學生創造一個無線覆蓋和移動網絡覆蓋的閱讀環境,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數字閱讀都不受到網絡的限制;(3)積極開展手機閱讀服務,并將圖書館的各類數據庫資源轉換到手機等終端設備,滿足大學生用戶在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館藏檢索和查詢文獻信息、下載文獻、閱讀文獻的需要。
2.3 強化數字化閱讀的引導
高校圖書館是培養大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閱讀教育的職責。在資訊時代,根據大學生閱讀的傾向,高校圖書館應加強網絡閱讀等數字化閱讀的引導。其具體做法是:(1)建立網絡閱讀導航。針對大學生網絡閱讀盲目的情況,高校圖書館應對網絡資源按專題進行收集、鑒別、分類、組織,建立信息導航系統和檢索系統。網絡閱讀導航包括網上資源導航、館藏資源導航和網站導航,借助網絡導航積極推廣經典文獻、主流文學、益智科學等,引導讀者進行網絡深閱讀。(2)建立高校圖書館與學生互動的網絡系統,例如,建立老師與學生的QQ群,微信群,BBS,圖書館博客等,時刻了解大學生的閱讀狀況以及遇到的困難,引導大學生開展數字化閱讀。
2.4 建設校園閱讀文化,優化閱讀環境
高校圖書館應重視校園閱讀文化的建設,從而通過校園文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高校圖書館要把握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通過閱讀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熏陶。同時,圖書館還應當引導學生掌握“深閱讀”的思考方法,體會“深閱讀”帶來的知識體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主要的閱讀場所,應重視對閱讀環境的建設,力求為學生創造優美、整潔、肅靜、開放的環境。此外,館員還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優良的工作作風,始終堅持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創造溫馨和諧的閱讀環境。
參考文獻
[1]杜一娜.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04-19(001).
[2]孫凌云.高校學生讀者的淺閱讀傾向及圖書館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3):85-88.
[3]陶文萍.數字化時代經典閱讀的思維導圖推廣策略———以湖北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現代情報,2013,33(2):152-154,158.
[4]薛菲,張曼玲.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網絡閱讀的實證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1(1):99—103.
[5]孫金娟,江南.基于讀者調研的高校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16):57—62.
[6]殷利艷.數字時代的閱讀變革[J].蘭臺世界,2011(2月下):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