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何磊磊
摘 要:隨著工作職責的日益清晰,輔導員的專業化與職業化也相應進入到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處于新世紀的前沿,面對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以及體制轉軌、社會轉型、觀念轉變所帶來的重重挑戰,輔導員應當從角色能力、角色職責與角色權力三個層面明確其角色定位,主動把握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力爭使高校學生工作提升至新的水平。
關鍵詞:輔導員;角色;定位
作為高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諧穩定以及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保障與推動作用。其角色定位的不可替代性,逐步得到了高校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同。所謂角色定位,是指在一個系統中具有相對不可代替性的職能定位。而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就是指在現行高等教育體制中其相對不可替代的職能定位。它集中的反映了黨和國家對輔導員的要求,輔導員自我職業認同的要求,高校學生工作對輔導員的具體要求并呈現為一定程度的角色不可替代性。具體而言,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取決于輔導員的角色能力,輔導員的角色職責以及輔導員的角色權力三個層面的把握。
1 輔導員的角色能力
角色能力是指對角色規定性有了認知,在情感態度上有了認同后,去踐行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所必需的能力。角色能力是不可替代性的核心,是形成角色定位的基礎。沒有一定的角色能力,角色定位也就無從談起。輔導員的角色能力包含角色基礎能力與角色專業能力兩個方面。
1.1 角色基礎能力
角色基礎能力是指進行角色轉換,履行崗位職責所起碼應當具備的能力。教育部24號令第三章第八條,明確規定了輔導員的角色基礎能力,如 “德才兼備,樂于奉獻,潛心教書育人,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再如“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這些具體要求構成了輔導員選任的“入門條件”。語言文字駕馭能力,組織管理動員能力,交流溝通協調能力等等角色基礎能力就是輔導員開展工作、完成任務的邏輯起點,也是輔導員提升技能與素養的現實起點。具備這些能力是成為輔導員的必要能力條件,卻不是唯一能力條件。
1.2 角色專業能力
角色專業能力是從事相關職業,開展相關業務所應當具備的專業技能。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對輔導員的角色專業能力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并從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能力,危機事件應對能力,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學業指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而細化的要求。角色專業能力是輔導員崗位存在與發展的主要依據,是輔導員區別于其他工作崗位的顯著特征,也是輔導員自身專業價值的不可替代性的直接體現。
2 輔導員的角色職責
角色職責是指某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內容以及應當承擔的責任。教育部24號令第二章第五條,明確規定了輔導員包括“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等等在內的八項主要工作職責。根據性質的不同,可以將其歸納為三類職責。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職責
輔導員首先應當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的領航者與人生的導師,輔導員的主要職責在于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輔導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與法律觀,不斷引導與帶動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夢”而奮斗。為此,輔導員首先應當不斷提升個人的思想政治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知行合一、正身垂范,用自己的情操與品德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鼓舞學生、凝聚學生,使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2.2 日常事務管理的角色職責
輔導員作為高校基層行政系統中的一個必要環節,長期處于學生工作的第一線,肩負著管理學生的直接責任。從學生入學直至畢業離校,其所經歷的絕大多數事項都離不開的輔導員的協調與管理。并且,輔導員的工作崗位介乎于學校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學生的每一個管理環節,都需要輔導員進行上下左右的溝通與協調。輔導員的管理職責直觀的體現為大量的日常事務,如日常請銷假,宿舍檢查,獎助學金評定,組織學生活動,矛盾排查,危機處理等等。在繁瑣、忙碌的日常事務處理中,輔導員的管理角色職責轉化為了學校學生工作的實效。輔導員的日常管理事務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的體系,它們相互銜接、相互影響。輔導員只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自己工作任務和內容,熟練的把握工作規律與節奏,才能良好的履行日常事務管理的角色職責。
2.3 輔導咨詢服務的角色職責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服務同樣是輔導員的重要職責。主要包括為學生經供學習方法介紹,生活經驗分享,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等等多方面的輔導與咨詢服務工作。這項職責的履行,就要求輔導員能夠成為學生身邊值得信賴與依靠的“權威”和“專家”。黨和國家已經明確提出了建設“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隊伍的要求與思路。輔導員在履行職責,開展工作的同時,應當不斷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與專業研究的開展,努力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家學者。
3 輔導員的角色權力
角色權力是指專屬于某一崗位,為保障其崗位職責的履行而賦予的對某事項作出最終決定的權力。輔導員的角色權力來源于上級組織的賦予和學生群體的信任與支持。根據其來源的不同可以將輔導員的權力歸納為三類。
3.1 上級組織賦予的角色權力
組織賦權是指因保障工作開展的需要而由上級組織賦予輔導員的權力,也即傳統意義上的權力。在輔導員的業務范圍中,多數公務事項的進行都離不開組織賦權,如簽字蓋章的權力,制定規則的權力,評定獎助學金的權力等。行使組織賦權需要輔導員嚴格依據相關制度與規范,并接受多方面的監督。
3.2 專家權威賦予的角色權力
專家權威是指由于輔導員排他或優勢的具有某種知識或技能,并基于這種不對稱性,而獲得的對某一事項的決定權。這類權力源于輔導員對學生工作業務及其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深刻、嫻熟的把握。這項權力的獲得通常離不開工作經驗的積累與總結,以及對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掌握。
3.3 人格魅力賦予的角色權力
人格魅力是指輔導員對學生的非權力影響力,其借助于輔導員自身的內涵與修養以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使學生能夠高度認同輔導員,從而自覺自愿的配合輔導員完成工作。這類權力的獲得依賴于輔導員自身修養與道德水平的提升,依賴于輔導員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理解與關愛,依賴于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長期的真誠的交流與溝通。
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其崗位職責的特殊性,而其崗位職責的特殊性反映了其自身存在的價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其發展與演進的趨勢。只有進一步明確、細化崗位角色定位,才能夠為其進一步實現專業化、職業化找準方向,留足空間。
參考文獻
[1]普通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24號令.2006.7.
[2]陳軍繪.芻議高校學生輔導員的角色分析[J].南方論刊,2006.10.
[3]羅公利,聶廣明,陳剛.從國際比較中看我國高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J].中國高等教育,2007.7.
作者簡介
張煜(1976—),男,陜西咸陽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草堂校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工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學,城市規劃,黨建,思想政治教育。
何磊磊(1982—),男,山西太原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研究生輔導員,法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學,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