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櫻?任成功
摘 要: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是公立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醫院、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參與者。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公立醫院要遵循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新醫改背景下,探索構建基于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文化對于促進和諧醫院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醫院社會責任本質上是醫院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基于社會責任的醫院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能夠對醫院整個文化體系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促進醫院社會責任的有效落實。本文就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概念與必要性、責任對象以及實現方式做了初步討論。
關鍵詞:新醫改;公立醫院;社會責任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不和諧現象頻發,普通民眾對醫療行業缺乏全面客觀的了解加上部分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看病貴、看病難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較為熱點的社會問題之一。這與國家和社會對醫療行業的投入不足,相關法律法規不完整,我國醫療保健體制不夠健全等有關,但也與醫院社會責任缺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1 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概念與必要性
社會責任是對社會的一種道德義務和承諾。醫院社會責任是指醫院在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上,為滿足特定的社會需求,在維護公共衛生、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和可及性、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及其他提高社會效益方面所承擔的責任。公立醫院是政府出資建設的醫療保健業者,為民眾提供公平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其核心職能。中國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院管理學》中對醫院的定義是:“設置住院床位、以診治疾病、護理病人為主要目的的醫療機構”。 公立醫院由國家投資,是政府實行特定社會目標的公共服務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這是公立醫院始終必須遵循的原則。公立醫院的出資主體是國家,但這并不等于公立醫院應該無償向社會提供公共衛生福利。公立醫院的利益屬性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滿足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以及政府要求的公共衛生任務等,屬于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提高運行效率,為公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同時體現良好的經營能力,這些屬于經濟效益。可以看出,社會效益就是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2 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表現對象
醫院社會責任的表現對象主要包括國家、人民群眾以及內部工作人員三個方面:
(1)對國家的責任。即完成政府向醫院提出的要求,包括: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和計劃、承擔突發事件的救援任務、社會健康促進服務、科研和教育等。
(2)對人民群眾的責任。即切實保障患者的就醫權利,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醫療服務為核心的理念,包括: 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等。
(3)對內部工作人員的責任。即為醫務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滿足醫務人員的個人發展需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3 加強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的實現形式
3.1 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構建基于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體系
先進的醫院文化,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是職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總和,醫院社會責任本質上是醫院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念,基于社會責任的醫院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能夠對醫院整個文化體系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從而促進醫院社會責任的有效落實,醫院應該積極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履盡相應的社會責任。
3.2 改進醫院內部組織結構,加強維護醫護人員權益
一方面確保醫生能夠有機會參與醫院重大事件的決策,培養醫務工作者對自身職業的榮譽感以及對醫院的歸屬感。另一方面,通過改革醫院收費結構,提高公立醫院醫生的薪資水平和其他福利待遇。明確職責范圍,避免各部門責任重疊或者出現職能盲區。
3.3 將社會責任融入公立醫院核心工作之中,完善相關教育工作
醫院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是通過醫護人員的具體行為表現出來的,人才的素質水平是醫療技術的關鍵與核心,是醫療技術質量的決定因素。醫院要加強基于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促進醫院社會責任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形成,培育職工的社會責任意識; 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等專項活動,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水平,確保社會責任活動的順利進行。
3.4 采取措施加大公立醫院的信息透明度,實現醫患雙方的良好溝通
信息透明化是管理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是對社會負責、對公眾負責的體現。公立醫院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公眾了解醫院的發展和運營狀況以及各項指標完成情況,減少因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單向選擇行為和道德風險。加強正面宣傳醫務工作的奉獻的同時也要加強滋事行為的嚴格處理,在社會上形成醫患互相尊重、互相體諒的和諧關系。
4 結語
改善醫療衛生體制的公平性與可及性是全球范圍內許多國家都在探索中的問題,作為醫療服務主要提供者的公立醫院,同樣面臨如何提升上述指標的問題。社會主義背景下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要求公立醫院也必須進行徹底的、脫胎換骨的改革,對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利益關系做統籌安排,才能夠滿足新時期國家、政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滿足社會發展的背景下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這不僅僅是政府要研究解決的問題,醫院和醫務人員要經常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時刻掌握公眾和患者需求的變化,通過發揮創意、改善管理、優化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服務態度等,為醫院創造更多價值,讓國家、社會和公眾獲得更大利益,以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以及對人民大眾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楊承健,黃培.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文化構建[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
[2]李斌. 基于利益鏈的公立醫院社會責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
[3]鄭大喜. 新醫改形勢下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與經營倫理[J]. 現代醫院管理,2010.
[4]周春紅,徐愛軍. 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社會責任實現機制探討[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